2023年1月9日3时53分,著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錩先生于北京逝世,享年81岁。
张錩1942年出生于天津市,父亲为“泥人张”第三代张景祜先生。身为“泥人张”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他历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雕塑教研室主任、装饰艺术系主任、中国文联第七、八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六、七届副主席、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职。2008年,张錩被认定为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92年-2012年荣获“北京市级、国家级优秀教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
20世纪60至70年代,张錩参与或独立创作了《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火烧望海楼》(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等,赴海南、广西、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创作《绘新图》等16组彩塑作品、大型彩塑组雕《文姬归汉》《中国少数民族系列》等。
张錩因在创作中融汇了高等学府孕育出来的艺术修养和审美,作品追求强烈的装饰性和现代感,颠覆了传统的造型观念。他陆续创作了《暮归》(中国美术馆收藏)、大型彩塑组雕《孟姜女》《断桥》《生死牌》《青山绿水畔》等9组作品。他的《十二生肖系列》《西游记故事系列》《阿福》被选为1992年“中国友好观光年吉祥物”,《丝绸之路》《生肖彩兔》入选1999年兔年生肖邮票原型设计等作品。通过这些艺术实践,张錩先生逐渐确立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那就是结合现代设计艺术的当代“泥人张”风格。
他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制的《盛世中华世博龙》,不仅可作静态展示,还可以用于舞龙和祈福,可使人们共同参与到艺术中来。而张锠也一直在教学中强调“泥人张”彩塑艺术的活态传承。他提出“‘泥人张’的传统制作技艺如拍、削、压、滚是不会变的,但时代变了,人的审美在变,现在的彩塑艺术就得强调装饰性。”
晚年张錩作品逐渐由审美的追求走向文化的追求,由纯粹语言的形式探讨转化为深层观念的探讨,展现出他对于本土文化做出的价值判断。他从传统中吸取养分,寻求精神,在本土化创作中建立自身的文化模式,这也是对本民族传统艺术文化自信的一种理念体现。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