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石家庄、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在这四座非一线北方城市开画廊是何种体验?图书专家、画廊主、观念艺术家、博士预备役,四种别样人生又如何与边远当代艺术产生交集?他们的存在和发展为行业注入多元力量。时尚芭莎艺术专访四位立足小城的画廊主理人,聚焦星星之火。
山东烟台-方形工作室
头顶三两大树、四面几栋老楼。2019年末,海边小城烟台冒出一个白盒子空间。方形工作室原是个车库,只有区区十平方米——一间卧室大小。
“方形”既是画框的形状,也是主理人方慧的名字。成为画廊主前,她在图书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年,四年书店经历、六年市场发行,聊到书,她绝对自信。2016年,方慧身在北京,机缘巧合走进了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而聊到观展回忆,她脱口而出的第一个词竟是“浑身难受”。相较于书要读到最后一页,艺术品总能一举击中命脉,她方才发现:“比书更有力量的原来是艺术。”
方形改造自居民区内的车库,耀眼的白墙在与充满烟火气的老楼对照下格外显眼。
回到家乡后,方慧开始独自经营画廊,然而天不作美,第二个展就碰上了疫情。临近年关,城市本应车水马龙,却一个人影都见不着。一跺脚、一咬牙,展还是开了:从大年初一到十六,空间门开着、灯亮着,有作品、有音乐,唯独没有观众。
2020年1月25日,方形的推文写道:小展的如常存在不也是与人祸的一种力量的对话审视吗?方慧打趣说,要把这个展投稿给当代艺术年鉴,因为它或许是彼时极端情况下国内唯一进行中的展览。
下雨天,方慧打着伞在小区户外做开幕。
习惯了大城市艺术氛围的人第一次点开方形的公众号,绝对会大吃一惊——中英双语的展览介绍、严谨美观的图文排版,直逼一线城市画廊的专业度。而方慧能做的又比大画廊多了一丝人情味,她会在年末发一条简短的文字,把一年合作过的每个名字罗列出来,一一感谢;也会冷不丁地放上一首歌、一段诗。
第一年做下来,账本显示盈余300多元。小城内没有藏家,卖不出画;迫于生计,空间开始设置观展门票。但公众平台偶尔收到留言,质问为何参观还要钱,方慧对此也很无奈。3年、13个展,邻街的24小时便利店都倒闭了,画廊还存活着。聊到这,她又忍不住有点小骄傲。
方形的slogan是:界定之内出走路之外的路。语句有点不通,方慧说这是梦到的话,醒来只记得这一句。小时候的她总认为长大了可以自由做一切,后来发现到处都是无形的界限。没有专业背景,单枪匹马地在艺术荒原上支起一顶帐篷,这个世界总有人像方慧一样在条条框框内摸索着路之外的路。
河北石家庄-拾萬当代艺术中心
与另外三位受访者相比,拾万的焦雪雁有两个最大的不同点,第一个显而易见:她是正经“科班出身”,拥有画廊业多年工作经验后,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空间,到今天已有八个年头,轻松打破了业内常打趣的“五年诅咒”。位于石家庄的拾万当代艺术中心是她的第二据点。
第二个不同点多少令人意外:无论是资金还是情感考量,在小城市办画廊的首选多是家乡;而山东人焦雪雁却选择在河北另建空间,为此她还暂缓了热门一线城市深圳的新馆计划。除去考虑石家庄与首都相邻的地缘优势,她对以正定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充满热忱,当聊到古庙、古塔,本地人都很难比过她。
拾万石家庄分馆的开幕首展“刘亚洲:游牧时间”
今年三月初,空间首展“刘亚洲:游牧时间”如约而至,艺术家是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在本地缺少专业设备和人员的情况下,焦雪雁本可做个画展,省时省力;但她偏要运来16块大屏幕,做影像、做装置。她直言想“玩”更多地域性、实验性的艺术尝试,石家庄空间同北京相比,场地大、租金低,恰好满足了初心。
热闹的开幕倒是把身经百战的焦雪雁也惊了一下。因为疫情,北京艺术圈的朋友只来了个位数,本地观众却浩浩汤汤出席了上百号。“万能青年旅店、《毛骗》的导演、诗歌……”谈及河北的文艺脉络,她如数家珍,成功的首日让其更加相信:石家庄的艺术生态只是暂时的“灯下黑”,爱好文艺的人藏在近在咫尺的阴影里,一旦有了开阔明亮的空间,他们便会冒出来。拾万正是要做这样一个把大家引出巢穴的地方。
为此,空间计划了一系列讲座、工作坊等活动,不局限于当代艺术,旨在让各类爱好文艺的人有机会凑在一起;还发行了一种年度通票,凭票可以免费看展和参与活动。这一举措或许会减轻经营压力,但与高运营成本相比终究是小巫见大巫。焦雪雁说场地租赁合同她一口气签了三年,也做好了亏损三年的心理准备;但赔钱也要做完,因为不试永远不知道石家庄的潜力究竟在哪。
内蒙古呼和浩特-捌柒画廊
捌柒画廊与艺术的渊源可长可短。十年时间内,这里办过文联活动、比过书画大赛,甚至还经营过绘画班,好空间没被好好利用。而同当代艺术的对话始于艺术家乌日根2017年的回乡之旅,两年后,他决心正式搬回呼和浩特,结束近15年的北漂生涯,自此也多了一个名号:画廊艺术总监。
去年,画廊空间改造完成,总算给本土当代艺术一个像模像样的家,他们一刻没停地一年做了六个展。官网、艺博会、咖啡馆、线上交易.....展览是捌柒的强项,但他们的野心远不止于此,未来希望同大众和藏家更加紧密,尽一间画廊的完整使命。乌日根说,内蒙古有独特的地貌与民族文化,不该被埋没和遗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把捌柒的调性做出来”。
作为艺术总监,乌日根主要负责展览和学术项目的策划,管理经营由艺术院校出身的专业人士来做。新晋员工不懂怎么给展览拍照,艺术家和看展观众便自发前来帮忙,好在画廊的年轻人虽没经验,但乐于学习。招聘纳新一直是老大难问题,空间曾邀请认识的美院毕业生来工作,收到回复:“不挣钱,不想干。”令人哭笑不得。
尽管困难重重,凭着一腔热血,身在捌柒的人们还在前行。他们不会忘记2018年做的那场展览“蓝色地平线”,空间成为内蒙古青年探索实验艺术的发生地,装置、舞蹈、行为和音乐同时迸发力量,吸引到远超预期的观展量。这让大家相信:认真做展,与优秀艺术家合作,总有人能看到。
新疆乌鲁木齐-高台当代艺术中心
2018年,还不是高台当代艺术中心主管的田雪峰正计划着出国读博,机缘中遇到已独自筹备画廊一整年的马星。两人都是高材生,却皆非艺术专业出身,前者语言学相关毕业,后一位曾先后在人大和清华就读新闻学与国际关系学。
为何小时候家乡文化活动那么丰富,长大后却越来越少?马星分享了成立高台的想法,二人一拍即合,选择留守乌鲁木齐。自此,这里有了第一间当代艺术画廊。
高台呈现当代艺术群展“脱缰世界2020”
高台的员工合影,相片由新疆艺术家马海伦拍摄,手捧哈密瓜和头顶花瓶的分别是创始人马星和田雪峰。
最近,高台启动了一项特别计划:疫情下,艺术家伉俪纳吉米丁与热西丹即将离开留居14年的北京,回家与子女团聚,画廊决定出让二位作品销售的100%收益以示支持。田雪峰聊到这件事,心情起起伏伏,先是叹气两位艺术家保留着老一辈的风骨,不懂宣传自己,一直没有获得同艺术成就相匹配的回报;但聊及计划的销售情况,他又高兴起来:卖得比预期好,尽管画廊拿不到一分钱,这一步还是走对了。
两位创始人既是拼命三郎,也是空中飞人:为维持画廊运营与推广艺术家,他们频频前往一线城市参加艺博会;为推广当地文化,他们又跑到全国各地举办新疆艺术节。“大家一说到地毯,就想到国外的,其实新疆和田地毯历史更悠久、能做得更好。”马星与田雪峰相信这一手工珍宝不应没落,便同五位青年艺术家一同考察地毯工坊、与织作者面对面交流、设计联名款......当代艺术与传统手工艺碰撞出了新火花。
艺术家陈天灼同高台团队一起寻访和田本地的地毯厂
2020年圣诞节前后,空间出品群展“我也爱你”,或因定期节假日,抑或是名字特别,吸引了远超预期的观众。田雪峰却有点遗憾,因为多数人来了只拍照,而团队认真研究哲学论著后写下的关于爱的文字却鲜有人在意,“吸引眼球的展,两年做一个就够了。”
而他记得最清楚的是摄影展“雅玛里克山”,艺术家田林用相机定格曾在这片高地居住的棚户区少数民族。展览后期,展厅时不时现身一群群“不速之客”,多以家庭为单位,七八人甚至十来人一同观展。他们曾是雅玛里克山上的居民,看着相片里曾经的家园,用听不懂的方言热烈讨论。田雪峰不确定这群相对与世隔绝的人们如何了解到画廊,但既然他们都能看到,高台留在新疆就还有意义。
四座城市、四间画廊,当代艺术生态和本土文化面貌因而增添了四张面孔和四种可能性。资金、推广、人才、销售......选址小城即意味着在上述方方面面都将“输”在起跑线。但起点的高低真就那么重要吗?至少四位讲述者的选择是:选合适的赛道、看别样的风景,然后拼尽全力跑下去。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