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关注 | 杨佴旻:把中国水墨画推向世界

2019-05-17 09:43:32来源:艺加文投    作者:王凡 卞唯伟

   
杨佴旻堪称色彩水墨画第一人,他长期致力于水墨画的革新,创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新语言系统,融会贯通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精华。

1.jpg
《远方》梵蒂冈博物馆收藏 136x68cm 2018年


  艺术收藏圈近期盛传一件大喜事,著名画家杨佴旻创作的水墨画作品《远方》被梵蒂冈博物馆收藏,并且杨佴旻本人受到梵蒂冈教皇弗朗西斯的亲切会见。这是向来以挑选作品极其严格而著称的梵蒂冈博物馆第一次收藏当代水墨画,而杨佴旻也成为被梵蒂冈博物馆收藏作品的极少数当代艺术家。


  杨佴旻堪称色彩水墨画第一人,他长期致力于水墨画的革新,创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新语言系统,融会贯通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精华。现代快报《艺加周刊》本期专访杨佴旻,探索他独特的色彩水墨世界。

微信图片_20190517094635_副本.jpg

  《太行秋色》115X80cm 2006年


  01


  当代水墨画首次入藏梵蒂冈博物馆


  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梵蒂冈博物馆的藏品都具有世界级的体量,大部分藏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欧美很多著名画廊向该博物馆推荐世界最顶尖的艺术家的作品,但能够入藏的少而又少。入藏的程序非常复杂,作品必须是能载入世界美术史的佳作,且必须是世界顶级的艺术家,要极具个性,又要被方方面面接受,堪称艺术界的诺贝尔。


  此次,杨佴旻作品《远方》被梵蒂冈博物馆收藏,是该馆第一次收藏当代水墨画,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杨佴旻说,他很高兴看到梵蒂冈博物馆关注到了东方艺术,“以后在西方博物馆里,能看到东方艺术家的作品。从艺术层面来说,是东方艺术对世界有所贡献。”近期杨佴旻在欧洲多国讲学,在其中三站都应邀讲中国水墨画,他由此也感觉到了西方世界对中国水墨画越来越多地关注。


  《远方》是杨佴旻2018年新创作的一幅山水作品,材料为宣纸、水墨、国画色,尺寸为138cm×69cm。作品刻画细腻,意境悠远,具有超越凡尘的神圣感。杨佴旻透露,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在形式、结构、技术、思想完全成熟的前提下,同一种风格的作品中,他总是把第一幅视为心中最好的作品。用他自己的话阐释:“陌生感是最吸引我的,陌生感可以呈现我最精彩的东西。《远方》就是我这种形式里的第一张。”杨佴旻介绍,在创作色彩上,湖蓝是他曾经最忌取的颜色,他嫌颜色太纯。但当湖蓝呈现在《远方》这幅作品中时,杨佴旻发现它竟有一种崇高感,超越了一般的山水,耐人寻味。

微信图片_20190517094723_副本.jpg

  《天鹅湖》69x138cm 2017年

20180610124624439.jpg

  《周末》 32.2X56.4cm 2002年


微信图片_20190517094731_副本.jpg

  《太行的早晨》140x310cm 2012年


  02


  中国色彩水墨画的先行者


  回顾杨佴旻的创作之路,由《芥子园画谱》开始从事中国画的学习,之后在日本游学、创作,在世界各地行走,又保持与国内画坛的血脉联系。近年来,他把自己置身于相对单纯的学院状态,获得博士学位。作为创作上的多面手,人物、风景、静物他都有所涉猎,而且画得精致深入、趣味无穷。多年来,他致力于水墨画的改革和创新,成为色彩水墨画的先行者。


  有专家曾将杨佴旻对水墨画的贡献从符号语言上总结为三点:其一,彻底改变了水墨画色彩单一或水墨与色彩不兼容的问题;其二,笔触语汇方面更加注意画面整体效果和画面韵律节奏,改变了传统水墨画单一的只注重笔墨表现的形式;其三是构成、图式上的突破,大胆引入西方绘画的形式感,彻底改变了水墨画原有的传统构图。于此,杨佴旻的色彩水墨画语言系统对中国传统水墨画和当代绘画的色彩架构形成了完整的语言系统。


  杨佴旻很敬重林风眠、徐悲鸿,但他认为水墨画家不能抱着传统“水墨为上”的陈旧观念不放。他解释道:“水墨画的色彩表现难以挣脱‘旧系统’框架,难以给愈益强烈的色彩表现以一个应有位置,是中国画现代化的盲点——中国画由墨相向着色彩转向是近百年中国画家实践中的难题……林风眠正是在浓墨与重彩的交融中求得了和谐。虽然他所开创的这一条路还有待完善,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派系,但探索还在继续,新水墨的影响正在日益崛起,目前在中国画坛,水墨重彩画风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创作方向,也定当形成气候,成为未来中国画的主流。”


  杨佴旻反复强调色彩在水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准确地切中了时弊。近几十年来的水墨画创作,几乎极少有画家愿意在色彩的强度和丰富性上下工夫,水墨单色仍然一统天下,造成了水墨画表现力的单调和贫乏。杨佴旻发出疑问:“面对万紫千红的世界,为什么要把水墨画定格在单色上呢?因为它的名字叫‘水墨画’吗?”他进一步说:“事情到了现在,如果我们还墨守着那单色,岂不是如同不让一个少女穿色彩鲜艳的衣裳一样吗?一直憋在心里的一句话,今天就冒昧地说出来:在宣纸上进行实验的,我的朋友,我的同志们,在你们的墨色里添加上颜色吧,你的画面一定会更具魅力!”


  “笔墨、意境永远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伟大遗产,但千万不要因为它伟大,就被束缚了手脚;不要以为水墨画的新旧在于题材,而是取决于技法,在于画家本身的灵魂。”在他看来,技法不是单纯的作画技巧,不是简单的笔触、肌理和色块,技法是驾驭画面的缰绳。没有新的技法,就没有新的方向。杨佴旻特别期盼出现思想与技法高度统一的新中国画形式。

微信图片_20190517095226_副本.jpg

  《盛开的水仙》 68x59cm 2016年


微信图片_20190517095312_副本.jpg

  《庭院Ⅱ》四尺斗方 2017年


微信图片_20190517095407_副本.jpg

  《晨光》 150X116cm 2001年


  03


  色彩不是西方独有


  谈到杨佴旻,总会谈到他在“融合东西”上所做的贡献。杨佴旻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很多人看到他的画会简单地认为这是东西方的融合,“这在很久以前可以这样说,但是现在我刻画的东西都是中国的。不能一看到色彩就认为是西方的,这是不对的!”杨佴旻强调,色彩不是西方独有,它作为绘画最基本的元素,中国画不能拒绝色彩。


  2020年4月25日至9月20日,杨佴旻将在法国巴黎路易·桑莱克艺术和历史博物馆举办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个展“杨佴旻的风景——东西方的对峙”。展览的名字由巴黎主办方决定,杨佴旻起初想用“重返色彩”来命名,但经过与团队的讨论和研究,他发现欧洲人理解的对峙其实是两座山峰并列的意思,于是欣然接受了这个主题。“欧洲人把我的作品摆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觉得是对我们东方艺术一种很高的评价。” 杨佴旻表示,虽然这一次是他的个展,但也会有很多西方大师的作品展出,他很期待这次东西方的交流。


  此外,今年的9月17日至12月5日,“石间记忆——杨佴旻历代砚台收藏展”和“重返色彩——杨佴旻水墨画展”还将同时在法国中部小城沃尔维克博物馆举行。双展在同一个博物馆举行,这也是杨佴旻的第一次。


  “我们这个时代的画家不应再拘泥于中国和西方这种过时了的二元对立的话题,一切为我所用,一切为创作的丰富性和有效性所用。”杨佴旻说道。


微信图片_20190517095449_副本.jpg

  《中秋》 101X68cm 2011年


微信图片_20190517095556_副本.jpg

  《小芳 》40X32.5cm 2002年


微信图片_20190517095632_副本.jpg

  《冷光》62x76cm 1996年


  04


  “回归传统”是个伪命题


  著名艺术评论家李小山认为,杨佴旻通过创作实践深入思考中国画的未来走向,既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成功地树立起一座具有示范意义的标杆:无论从哪方面评判,一个时代必然具有一个时代的绘画,传统是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辉煌是依靠今天的画家亲手造就的。


  对于传统与当下,杨佴旻有着非常深刻的思考。对当下中国画出现的“传统热”,杨佴旻认为,所谓的“回归传统”是个伪命题,“人类不可能回到过去,人类只可以创造未来。”杨佴旻立场坚定地指出:“传统水墨画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实为和逐步走入现代化的中国社会太不相适应,太陈旧了,中国画不能把陈旧当独特——不能让不思进取成为中国画坛的常态。”


  “传统就是我们的过去,它无所谓好坏,或者说即使传统再辉煌那也不是我们创造的。”杨佴旻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力的,那就有完结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它完结了,就认为它不好,也不能因为它好,就永远停留在这不走。“达·芬奇的东西固然好,黄宾虹的东西固然好,但是不是还需要后来的塞尚,后来的毕加索,后来的李可染?艺术是永恒的,艺术家就是要创造,当你的创造达到经典的程度后,你又成为后人的传统,而且是整个人类的艺术传统。”


  对有志于在中国画园地里耕耘的画家来说,他们身上都肩负着重担。“把这个时代的中国画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是杨佴旻的艺术理想。“中国正在影响世界,必须建立思想层面、精神层面的高级性,真正为世界做些事情,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

20180610124147394.jpg

  《七色太行》 114X80cm 2012年


微信图片_20190517095804_副本.jpg

  《五台山之一》79X112cm 2012年


微信图片_20190517095855_副本.jpg

  《途》136x69cm 2014年


33.jpg

  《丹顶凤凰》 367x144cm 2018年


QQ截图20190517100053_副本.jpg

  杨佴旻“自然·环境”世纪艺术计划1


QQ截图20190517100135_副本.jpg

  《禁果》雕塑 2012年


  艺术家介绍

微信图片_20190517100215_副本.jpg

  

  杨佴旻,荣誉爵士,艺术家、诗人。祖籍中国曲阳,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文学博士,古砚收藏家。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校董,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新水墨画研究所所长,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顾问,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圣赛德艺术中心客座研究员,西班牙康普顿斯大学讲座教授,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当代人类文化学研究所自由研究员,北京文艺网总裁等;2003年获“首届哥伦比亚世界绘画贡献奖”(美国),2014胡润艺术榜少壮派国宝艺术家,2016年中国诗歌榜十大艺术家诗人,2017年中国诗歌榜十大艺术家诗人,2018年誉爵士十字勋章(法国);杨佴旻在世界多地举办个展,作品被国内外多家重要美术馆、博物馆收藏,著有画册,学术专著,诗集等。


  曾任日本东洋美术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名古屋艺术潮国际企划委员长等。


  主要个展:


  北京音乐厅画廊,中国美术馆,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炎黄艺术馆(北京),春日美术馆(日本),帕斯高艺术中心(美国),青岛市博物馆,大连美术馆,山西美术馆,河北美术馆,潍坊市博物馆,日照市博物馆,巴黎市政厅(法国),淄博市博物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保定市博物馆,潍坊弘川现代艺术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华中美术馆(河北),沃尔维克博物馆(法国)等。


  主要收藏:


  中国美术馆(中国)、关山月美术馆(中国)、深圳画院(中国)、圣赛德艺术中心(美国)、帕斯高艺术中心(美国)、山崎重工(日本)、本田艺术博物馆(日本)、春日美术馆(日本)、拉劳美术馆(法國)、圣安纳美术馆(荷兰)、黄胄艺术基金会、比阿诺现代美术馆(土耳其)、法国宫殿艺术中心(法国)、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河北美术馆、河北大学美术馆、大连美术馆、潍坊弘川现代艺术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日照市博物馆、巴黎市当代艺术库(法国)、淄博市博物馆、法国尼斯市亚洲博物馆(法国)、法国国立素描和版画博物馆(法国),梵蒂冈博物馆等。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