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故宫在年轻人眼中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威严肃穆的紫禁城。“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文创折扇,时令宫廷糕点、海错识图曲奇饼干,还有“奉旨旅行”的旅行牌、“紫禁城营造”的纸胶带……其令人起敬,卖起萌来又无人可敌的故宫,正在变得越来越亲民、年轻又有趣。这不,故宫最近又推出了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急召大家速速“进宫去”。
上午九点,故宫箭亭广场的红色“集装箱”在阳光下分外显眼。按照预约信息核实身份后踏进大门,就步入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梦回大宋”之旅。进入展厅,长36米、高4.8米的《清明上河图》巨幅互动长卷在墙上缓缓流动。原画被放大约20倍后,张择端画笔下的814个角色、83头牲畜、29艘大小客货船、13辆交通工具、180多棵树全部“活”了起来,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初春吐青的杨柳微微摇曳,汴河两岸的屋舍鳞次栉比,船上的渔民奋力地划船,虹桥上攒动着各色人群:抬轿的、拉驴的、摆摊的、算命的、带小孩的,还有指指点点看热闹的……每个汴梁城的过客都有着自己的命运际遇,但这一刻,都被交汇在了画内,也与画外参观的我们无言地碰撞着灵魂。
得益于故宫此次采用的双8K超高清投影技术,一些在“石渠宝笈”展中错过的有趣细节,一一清晰鲜活地呈现在我眼前。汴京郊外,三个人一路狂奔追着受惊的马匹;城门附近,不耐烦的小孩举着双手,想要引起两个聊得正欢的大人的注意;供人歇脚谈天的小客栈外,系着围裙的小哥一手抓着两双筷子,一手端着两碗“盖饭”,急急忙忙地往外送去……每一个场景都是一个剧本,等着有想象力的观众去解读、填白,偶尔还能会心一笑。
在精心搭建的沉浸式全息互动“孙羊店”展厅,“客官里面请!”、“掌柜的,上茶!”,迎宾的店小二声声招呼着看展的客官,我不但能听到楼上的食客觥筹交错,转身还差点“撞”上了送“外卖”烧鸡的店小二。在歌女的声声琵琶中,我回头看向店外:满载货物的骆驼商队、忙着奔波送货的汴梁百姓、卖货郎摇着拨浪鼓吸引着路人……宋人“驻马绿杨荫,酒楼三月春”的丰足感扑面而来,演出结束前真实撒落的满天花瓣更是如梦如幻。此外,溅起涟漪的青石板雨巷,4D动感球幕影院打造的汴梁航船,都让人惊喜之余,更收获了一份触动心灵的感动:文物不仅会讲一段故事,它还能随时跨越千年的时空,拉你近身唤醒你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想象。
除了这场让人重温东京梦华的高科技展,藏身在故宫慈宁宫附近的“冰窖”餐厅也是我每次“进宫”必打卡的宝地。冰窖餐厅原本是修于乾隆年间,专为皇宫藏冰的地窖。盛夏时节,还未来得及踏入餐厅,就能在门口感到扑面而来的阵阵凉意。烤鸭是这里的一绝。冰窖的石青冷色与烤鸭的枣红暖色两相映照,就成了一曲《冰与火之歌》。在凉快的餐厅内,趁热夹起一片烤鸭皮,蓬松酥脆,鸭油香气溢满口腔的同时听得见咀嚼的“嘎吱”声响。
吃得心满意足后,自然也少不了溜到珍宝馆和景运门外的广场探访午后正打盹或发呆的御猫主子们。这两年,故宫简直成了北京观赏猫咪的不二之地,近200只“大内猫咪”出没在红墙金瓦间,不但有名字有记号,还拥有专项的绝育、检查等经费开支。每只猫的性格和爱做的事情也不同:单霁翔院长亲自命名的“平安”喜欢抓老鼠,还获得了第一届优秀员工称号;“鳌拜”喜欢趴长椅,这次在景仁宫外的椅子上又见到了它;“嗷嗷”则是一只学不会“喵喵”,只会“嗷嗷”叫的猫;“小仔儿”则需要带个罐头讨好,高兴了还能给你翻个肚皮……这些猫的存在让人仿佛与这座古老宏伟的宫城有了亲切真实的关联,也让每一次故宫之旅变得越来越柔软而有温度。
GO提示
每年4月1日到10月31日为故宫的旺季,每张门票为人民币60元(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清明上河图3.0》无需单独买票,预计展期将于10月18日结束。该展采用网上预约制,包括特殊人群(军人、残疾人、老年人、离退休干部),分时段入场,具体详情可登录故宫博物院门票预售系统查看。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