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华语音乐评论 海外音乐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魔力渐失 如今音乐拼的是运气

2013-01-17 11:25:24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沈参

   
2013年才开始,世界唱片业再度发生大“地震”——近日英国老牌唱片零售商、全球最大的娱乐制品销售连锁企业HMV公开申请破产,这家几乎与唱片一起诞生的老店即将消亡的消息,引来全世界乐迷的感伤。而在感伤中也有业内声音称:HMV的破产意味着音乐类型正随着载体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为现在比拼的不再是音乐本身,而是病毒式营销和运气。十三月唱片总经理卢中强就表示,“音乐的生态已经混乱,屌丝审美正在形成。”

  2013年才开始,世界唱片业再度发生大“地震”——近日英国老牌唱片零售商、全球最大的娱乐制品销售连锁企业HMV公开申请破产,这家几乎与唱片一起诞生的老店即将消亡的消息,引来全世界乐迷的感伤。而在感伤中也有业内声音称:HMV的破产意味着音乐类型正随着载体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为现在比拼的不再是音乐本身,而是病毒式营销和运气。十三月唱片总经理卢中强就表示,“音乐的生态已经混乱,屌丝审美正在形成。”

  外媒评论 “网络时代,音乐已不是音乐”

  HMV申请破产,引来全世界乐迷的叹息。英国《独立报》昨日发表评论称,HMV的消失,是一个极大的耻辱,“我们的成长里伴随着HMV,我们在这里寻找、搜索、浏览的不仅仅是唱片,还有我们对于音乐的情怀,但企业无法在怀旧里生存。在给了一个数字选择后,没有多少人愿意再花15英镑来买一张唱片,他们选择了免费下载歌曲,不喜欢就删掉,找新的代替。在网络时代,音乐已不是音乐,只是一种消遣和随时可被替代的东西,音乐已经变得无意义。”

  据《卫报》报道,昨日在伦敦市中心HMV旗舰店,不少乐迷蜂拥而来,进行“最后的道别”。但唱片店老板说,他能理解公司的选择,“其实这已经在很多地方发生了,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对于HMV而言,时代的潮流已经翻过去了。”在《卫报》看来,HMV的倒下,代表着“音乐的魔力正在我们生活里消失”。

  音乐人“格林教授”愤怒地表示,“HMV宣布破产,我们却无力帮助它。实际上,我更希望现在走向灭亡的是互联网,是它导致所有的东西都变成速食产品。这对音乐的创新是致命的打击,也让所有的音乐开始走粗制滥造的路线”。

  业内观点 模式化的歌曲当道,原创在衰退

  从黑胶唱片到卡带再到数字下载,这似乎只是技术革命中进行的正常换代,但在十三月唱片总经理卢中强看来,最受影响的不再是所谓的载体,而是音乐本身。

  潇湘晨报:怎么看待这一事件?

  卢中强:其实近几年相似的事件都在发生,而这一次,只不过是又一个征兆。但这对于全世界乐迷来说,可能是件很受打击的事,在他们看来,这代表的是一种文化的消亡。

  潇湘晨报:载体改变是否会影响音乐本身?卢中强:当然,现在整个音乐的生态完全被破坏,音乐已经没法细分,无论是那些选秀歌手的出现还是新人的诞生,都能发现,翻唱的歌占很大比重,原创音乐在衰退,五年前我做一张唱片,我能很清楚知道要怎么来规划,要怎么来宣传推广,但现在,一张唱片企划案在我面前,我也没法做。

  潇湘晨报:为什么这么说?

  卢中强:因为现在新的音乐载体出现,只要有录音设备,谁都能录歌,然后一放到网上就能传播,音乐变得没有成本和门槛,更多地变成千篇一律的东西,大家在比拼的是运气和病毒营销,而不是音乐有多好。2012年最火的一首是什么?《我的歌声里》。这样一首歌成为年度经典,是因为这样的歌在以往并不少见,但在现在,音乐人没有了生存和变现的渠道,生存和创造空间都减小,一首正常质量的歌都变得很难得,大多是一些模式化的歌曲当道。[NextPage]

  潇湘晨报:那这样的改变,会不会影响到你们做音乐的一个选择,比如会更注重年轻市场?

  卢中强:其实我现在也很难回答,像我们公司做小众音乐做了六年,但现在感觉是进入了一个无解的题,因为找不到市场的回报和变现的空间,你没有一点回报,就很难坚持下去。而90后喜欢听什么,我们也不明白,我们知道什么是好音乐,但没法确定这种音乐是否被大众需要,好像是进入了一个“屌丝审美”的时代,类型化的歌曲越来越多,能够留下记忆的越来越少,所以我们会在原创音乐这一块放缓速度,会将重点放在渠道的建立以及现场音乐上。

  潇湘晨报:那你觉得什么时候新的载体市场能够建立起来,完成换代?

  卢中强:我想在未来3年之内都很难,虽然现在互联网音乐也开始收费,但这个回报没有返回给音乐人本身,无法形成一个变现空间,让加入音乐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背景

  作为全球音乐行业曾经的王者,HMV前身可以追溯到唱片刚刚发明的年代。HMV的全称是“HisMastersVoice(它主人的声音)”,其Logo上的小狗Nipper听留声机的画面出自100多年前弗朗西斯·巴罗德的著名画作。1921年,HMV在英国伦敦的牛津街上开了第一家门店,随后挂着“HMV”这三个字母的唱片店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到1996年公司庆祝成立75周年时,HMV已在世界各地拥有300多家唱片店,成为全球最大也是最著名的音乐及娱乐销售企业。

  乐观派

  载体永远无法改变音乐

  在乐评人蓝蝴蝶看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糟,“HMV只是一个唱片零售品牌,一个再强大的品牌都会有支撑不住的时候,所以,HMV的倒掉实在不需要太多惋惜。而且随着互联网发展,现在买唱片的渠道也有很多,淘宝、京东、当当、亚马逊……我觉得,接下来值得大家思考的应该是:新的音乐载体是否已经形成了确定的商业模式来代替实体唱片为人类继续提供文化消费?”至于载体变化对音乐本身的影响,蓝蝴蝶表示不必过多担忧,“载体永远不可能改变音乐本身,但乐迷在视听方面的选择性多了,也在逐渐改变着很多歌手在作品方面的呈现。”音乐市场会不会变成“年轻人的市场”?蓝蝴蝶认为歌手会有自己的选择。“每一个歌手其实都有自己的固定听众群体。一个歌手怎么去把自己的听众群留住,怎么去用音乐给自己的粉丝惊喜,是歌手在发表新作前都会去跟自己的公司讨论和商量好的!所以不会说把类型变窄,只会说哪一种会更主流。”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