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华语音乐评论 海外音乐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流行音乐城乡结合部时代

2013-01-14 10:45:02来源:腾讯娱乐    作者:李欣斯基

   
所谓的“城乡结合部音乐”,是一个比喻,是通过它的气质做得粗鄙的归类,而不是通过音乐的所谓风格、流派,或表演者的文化立场。简单说来,“城乡接合部音乐”是一个大容器,所谓的口水歌、网络歌、垃圾糟糠,所有流行的却能引发你审美反感的,于近几年疯狂在坊间流传的,都可以贴上标签扔进来。如此说来,“城乡接合部音乐”大概是一个坏歌曲的意思?尤其被偏学院派的诸君,或者所谓的业内人士们看来,这类音乐,从审美上说,与诸位多年的志向与苦心经营完全是背道而行了。


MC石头

  窃以为,那些时下一边遭音乐学院派鄙视,一边又获大众认可,名利双收的歌曲,我暂时叫它们——城乡结合部音乐。他们的兴盛,相比之前的红歌系统而言,是一种进步。至少,是一种变化,为进步提供了可能。

  所谓的“城乡结合部音乐”,是一个比喻,是通过它的气质做得粗鄙的归类,而不是通过音乐的所谓风格、流派,或表演者的文化立场。简单说来,“城乡接合部音乐”是一个大容器,所谓的口水歌、网络歌、垃圾糟糠,所有流行的却能引发你审美反感的,于近几年疯狂在坊间流传的,都可以贴上标签扔进来。如此说来,“城乡接合部音乐”大概是一个坏歌曲的意思?尤其被偏学院派的诸君,或者所谓的业内人士们看来,这类音乐,从审美上说,与诸位多年的志向与苦心经营完全是背道而行了。

  而总结下来,说坏的理由也大致归为如下三类:首先是庸俗的歌词;其次是土气的旋律与配器;最后是表演者的声色、服饰、气质等,简单讲就是一个字,土。

  有土,自然有洋。洋气的音乐,如爵士、摇滚、电子……追寻根源下去,也不是一个音乐的问题,审美的问题,会涉及到历史……。而我想聊的是,这类土音乐,这种“城乡结合部音乐”在现阶段的兴盛,比之前主潮的红歌而言,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

  如文章开头所言,即便不是进步,也是进步的近亲,这是我的基本观点。这类音乐再土(对不起土您又成了贬义词),再低俗,再如何,那也是民众的选择。不再是一种在毫无选择的前提下强硬的定制服务,比方说红歌。

  当然,所谓民众的选择,其实也是一个伪命题,这点我同意精英们的观点,不能把大众审美真当回事,真以为是他们思考的产物,十有八九也是一种被灌输的结果,这同样不单是一个音乐的问题,审美的问题,会涉及到历史……。可无论动机,最终结果是显而易见,流行歌曲传递的信息,比其他艺术形式(文学、影视)更快、精确及通俗化,想知道某个时期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面貌,听几首那时的流行歌,也会打开另一扇门,直通谜底。

  这个不难理解,比如说台湾地区经济走势好时,会出现高昂的《我的未来不是梦》;又比如说内地改革开放,就有人唱“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皆生气勃勃。当然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发出,尤其当文化环境越来越开放时,唱反调的成本越来越低,唱得人多了,声音渐渐大了,也慢慢又小众晋级到精英文化,继而被主流使用。比如说喜欢不合作主义的摇滚乐。但不合作演多了也终将成为一个牌坊,形成团队、产业,也免不了进俗套,要活下去,要挣面子,要写历史云云。岔开多说一句,摇滚乐在华人地区一直不温不火,除了文化上受排斥外,还是开放程度的问题。我们去一个地方,想知道那里是否真的开放,不必排队看它的主流的宏大叙事,找机会接触下所谓的地下文化,看看个体的摸样,大致能猜出个轮廓来。

  就像是红歌,它的基因里至少一半的民歌元素。在它的簇拥者们看来,音乐就是唱歌,而唱歌就是唱民歌,唱山歌,只不过把之前世俗化的歌词拿掉,填上服务性的宣传文案。本来好好的民歌、山歌,一下子遭了阉割,成了别的东西。慢慢由约定俗成变成了纲领与标准。[NextPage]

  我是觉得,但凡把情感模式这些东西剔除,仅从审美的角度说,如果你给一个人更多的选择,让他听更多类型的音乐,他不可能还只抱着红歌不放手。但如果把刚才那段话的“红歌”换成“城乡结合部音乐”,暂时我还不敢肯定,那个做实验的人会很快放弃自己固有的审美。因为后者是一个所谓市场买卖的产物,而前者则是垄断计划的产物。换言之,“城乡结合部音乐”已经在表达人性很具象的情绪与感受了,而它们惯用编曲形式,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并与城市化的流行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城乡结合部音乐”在2012年最大的闪光点,我想不是已经很火的凤凰传奇,或者拉萨、丽江满大街的那些,更不是网上那几首烂俗化的情歌。如上几位,如凤凰传奇,基本上是信息相对闭塞地区对时尚的一种误会。而烂俗化的情歌,有些歌唱得则是特殊服务工作者心声,却不小心被不相干的人喜欢上,大概也折射出思维和身份的混乱吧。这类烂俗化歌曲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并从根本上区别于90年代的流行音乐,就是对结果的崇拜,不关注过程和手段。即便同样苦情类的情歌,90年代的流行歌还会展示出自己的纠结、疑惑,甚至反问。而大概从《香水有毒》的流行开始,人们似乎已经接受了现实。而2012年的生猛新锐来自四川泸州,叫MC石头!

  MC石头的出现,其实不是一个音乐问题,而是一个恶趣味的文化问题。但凡MC石头的技法再稍微入流一点,说不定会入“媒体音乐”的法眼。“媒体音乐”也是最近一个好玩的概念,基于娱乐世界残酷的现实,人火歌再火,或人火歌不火的歌手众多,这些奇迹的建立,功劳都应归于媒体。“媒体音乐”实际上就是没事找点事的无中生有。MC石头没有被“媒体音乐”盯上,也是他的幸运。因为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怀着猎奇、励志等心态向他走来,而他的独门绝迹,则是拥有异化一切正统的勇气,那股子生猛气质。如果说凤凰传奇属于信息闭塞地区对时尚的误会,那么MC石头们则根本不在意标准与正统,就像他那种融合了播音腔与方言发音的英文腔调,四不像但皆有出处,这是最好玩的一种文化异化,这一点可别笑话人家小地方无知者无畏,城里的文化精英们不也在玩把英文读音异化成汉字的游戏?去年有个音乐节,叫“MMAX大爬梯”,爬梯不就是party吗?

  或者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很多新怪奇,其实是文化对撞后的产物,只是在不同的环境、语境下,基于信息传递的速度与方式,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再比如MC石头,也不是孤独的战士,检索一下网络上同类型的民间网络DJ,也是众生百态,古灵精怪。我瞎猜,他们都是从泡网吧聊QQ话语音聊视频这么一路跟下来的铁杆粉儿,之所以没有被网游全部歼灭,莫非真是因为他们喜欢音乐?

  所谓“城乡结合部的音乐”即便在审美上有某些人所认为的逆流,其实横向比较,再次,在华语流行乐这个大环境下,也次不到哪儿去。

  而说起它的生命长度,怕是但凡我们的城市化步伐一天没有终止,它的历史使命便无从结束,有它的土壤、空间和需求存在。即便硬体上完成了城市化建设,文化上的过度与融合估计还要走更远的路。在这个过程中,再进化出新的种类,绝不是梦话。而民歌,和一切经前人有意无意传承下来的文化一样,已经被后来人弄得太找不着北了,经过红歌和“城乡结合部音乐”再度异化后的未来,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生活方式变了,相应改变的东西就太多了。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有个叫阿宝歌手喊唱时,我们会相信他唱的就是西北的民歌吗?

  假设,只有一个叫阿宝的人在唱那些东西。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