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石片单曲首发封面
费丝弗首版的封面
50年前,来自英国的“披头士”(The Beatles)进军美国流行音乐市场,从而引领了摇滚史上著名的“不列巅入侵”现象。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仅在今年二月为此举行了向“披头士”致敬的专场音乐会,就连第56届“格莱美”颁奖礼都对“披头士”开了绿灯,让前“披头士”成员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和林戈·斯塔(Ringo Starr)合体重组乐队在现场表演。
而提到“披头士”,提到“不入巅入侵”,又怎么能忘记他们的老乡兼盟友,当然亦是竞争伙伴的“滚石乐队”。这种竞争关系,在当时甚至细化到彼此的打榜歌曲互唱对台的程度。1965年,“披头士”推出了日后成为流行史上经典的作品《昨日》(Yesterday)。而“滚石乐队”也很快为此做出了回应,在同年年底推出的专辑《12月的孩子》(December's Children)中,安排了《泪水流逝》(As Tears Go By)这首同样煽情的歌曲。
不过,和“披头士”的《昨日》不同,“滚石乐队”的这首《泪水流逝》,虽然是他们自己的作品,但却不是由他们自己首唱。因为早在一年前,一位名叫玛莉安·费丝弗(Marianne Faithfull)的女歌手,正是将这首单曲作为她的出道作品。而作为新人的她,居然能够有机会演唱“滚石乐队”的作品,还是源于她和主唱米克·贾格尔(Mick Jagger)不一般的关系。
玛莉安·弗丝弗出生于伦敦,18岁那年在咖啡馆驻唱时,被“滚石乐队”的经济人安德列·奥尔德姆(Andrew Oldham)发现,并认定这位长相可人、歌声甜美的女孩,日后必成大气。所以很快安排了“滚石乐队”的两位成员米克·贾格尔和基斯·理查德兹(Keith Richards)共同为她创作了《泪水流逝》这首歌曲。
不过,《泪水流逝》最早却不叫这个歌名,而是和“披头士”的《昨日》拥有同一个主题,就叫做《岁月流逝》(As Time Goes By)。由于这个歌名和杜利·威尔逊(Dooley Wilson)演唱的电影《卡萨布兰卡》主题曲同名,因此最终被奥德姆替换成《泪水流逝》这个名字。
而玛莉安·费丝弗本人,也曾经录过两个版本的《泪水流逝》,除了1964年首发的版本之外,她还在1987年录制了目前传唱更广的版本。作为一首惆怅和哀怨的歌曲,60年代的费丝弗,却用一种轻佻又轻盈的气质,将《泪水流逝》演绎的阳光明媚,如沐春风,好是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光景。而在二十年后,我们听到的则是一种沟壑纵横、岁月如刀的苍凉声线。也许已经风干了泪水,倒是和这首歌曲最初的歌名一样,充满了“岁月流逝”的苍凉和苦楚。
之所以用这样的转变和感触,正是因为“滚石乐队”的主唱贾格尔。因为《泪水流逝》这首歌曲的合作,贾格尔和费丝弗很快成为了一对情侣。和摇滚明星谈起恋爱,1968年又与阿兰·德龙共同出演《摩托车女郎》,事业爱情两得意的六十年代,原来应该成为费丝弗最为珍藏的记忆。但是,她也许入对了行,却肯定找错了郎,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尤其是像贾格尔这样放浪形骸的摇滚明星。因为贾格尔而染上的毒瘾,最终既损坏了费丝弗的嗓音,也让她的名声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曾经光明的星途,也因此划上了句号。直到七十年代末,费丝弗才重回乐坛,但她显然已经错过了自己最好的青春韶华。
与此同时,“滚石乐队”除了1965年那个用12弦吉他伴奏的版本之外,倒是直到2005年的“惊天动地”(A Bigger Bang)这次巡演中,才第一次将这首昔日的作品,搬上了现场的舞台。而2006年在纽约比肯剧院演唱会演出的版本,还在2008年被收入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导演的纪录片《闪亮之光》(Shine A Light)中。不知道,当贾格尔重新演绎这首作品时,除了依然不忘自己摇滚明星的风采,并热切和台下歌迷互动的同时,在他的脑海里还会不会浮现费丝弗这位当年曾经爱过的女孩,以及他和他的“滚石乐队”在60年代的青葱身影。或者,还有没有为曾经毁了一个女孩的青春,感到一丁点的自责,甚至忏悔。
我想,如果他会,他就不是贾格尔了。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