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达尔1930年12月3日生于巴黎,父亲来自大珠宝商家庭,是在英国和法国都闻名的医生,母亲来自瑞士的大银行世家。戈达尔的姥爷是巴黎银行和荷兰银行的创建人,是法国诗人保罗·瓦莱里的挚友。戈达尔1岁时回到瑞士,3岁时返回巴黎,后移居曾在瑞士尼翁(Nyon)就读小学。13岁后再次回到巴黎,就读于Lycée Buffon。1946年入索邦大学(la Sorbonne),获得人类学学位,并获得艺术史(音乐史)硕士学位。戈达尔自小对电影就有狂热的兴趣。在索邦期间,他经常出入拉丁区电影院,参加了拉丁区的电影俱乐部(Cine-Club)。在此期间他结识了里维特和罗麦尔,并在1950年,他们共同创办了电影杂志《La Gazette du Cinéma》,一共出版了五期,戈达尔开始用笔名”汉斯·卢卡斯“(Hans Lucas)发表影评。同年他还在里维特的短片《Quadrille》里出演。1951年他又在罗麦尔的影片《Presentation ou Charlotte et son Steack》里出演角色。
1952年,戈达尔开始为1951年巴赞等人创办《电影手册》写作,认识其他影评人诸如克罗德·夏布洛尔,特吕弗。这段时间,他整天泡在电影资料馆,观看和研究了大量各种类型的影片,打下了深厚的电影素养的底子。
1952年10月到1956年8月,戈达尔暂停了影评活动,回到瑞士。1952年他在Grade-Dixence大坝劳动,并自己出钱拍摄了短片《混凝土行动》(Operation Beton),一部20分钟的短片。1955年他在日内瓦拍摄了短片Une Femme Coquette,并在里维特的影片Le Coup du Berger里出演角色。
之后几年他重操旧业,保持了和《电影手册》的密切关系,也在《艺术》(Arts)周刊杂志上大量发表影评。期间1957年他拍摄了短片《Tous les garcons sappellent Patrick》。
戈达尔经常流连于巴黎的咖啡馆,或在水坝工地上当小工,这孕育了第一部短片《混凝土工程》(1954)。1960年,他的第一部故事片《精疲力尽》获法国让·维果奖。此片没有脚本,导演连夜突击对白,并在排练中进行修改。在后来的影片中,甚至在拍摄中还需导演向演员提示对话内容。他的这种即兴式拍摄风格大多数是实景、外景,独树一帜,蜚声国际。该片连同特吕弗的《四百击》等影片被认为是“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作。
戈达尔是一位思想激进且多产的导演,主要作品有《小兵》(1960)、《蔑视》(1963)、《美国制造》(1966)、《中国姑娘》(1967),前期作品表现了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和混乱生活,后期转向对左倾思想的研究。1959年,在特吕弗的帮助下,29岁的戈达尔导演了第一部长故事片《精疲力尽》并一举成名。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戈达尔创作的高峰期,主要影片有《精疲力尽》、《卡宾枪手》、《狂人皮埃洛》等。
1959年,戈达尔从一个肥皂广告上发现了丹麦女孩安娜·卡丽娜,邀请她在《筋疲力尽》中出演一个小角色,但因为需要裸露,而被卡丽娜拒绝了,三个月后,戈达尔再次找到卡丽娜,这一次,是因为政治电影《小士兵》,这是他们第一次合作,但这部电影因为政治原因三年后才得以发行。1961年两人结为夫妻,被称为“新浪潮夫妻”。戈达尔拍了一系列由卡丽娜主演的影片。但这对出色的银色夫妻,却在1964年离婚,不过之后二人仍保持在电影上合作的关系。
自1967年拍摄《中国姑娘》以来,特别是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之后,戈达尔与当时法国学生运动领导人让-比埃·高兰组织了“维尔托夫小组”,声称他信奉苏联早期“电影眼”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 的理论,要用影片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并称他们所拍摄的电影为“电影传单”,同时,“为了摄制革命电影,首先应该对电影进行革命”。戈达尔和它的小组拍了一系列的“政治影片”。其中包括《真理》、《东风》、《意大利的斗争》、《直至胜利》、以及《一切顺利》。
戈达尔也在这期间讲了他的名言:“不是拍一部政治电影,而是带着政治性地去拍电影。”
1971年6月,戈达尔遭遇车祸,几乎死亡,在医院修养半年之久,一度中断拍片,伤愈后戈达尔移居瑞士。这段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和艺术上的分歧,戈达尔与法国的手册派导演失和,直到1980年才重又回法国拍摄故事片。主要有《故事》、《芳名卡门》、《新浪潮》等。
80年代以来,戈达尔创作的电影,主要以同时充满政见和艺术创新的影片为主,代表作为《电影史》。
(实习编辑:王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