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推荐生”安徽有戏!6月28日,江淮晨报曾经报道了明年我省五六所高中学校有望获得北大“校长推荐生”的指标,目前初步确定的有合肥一中、马鞍山二中。
明年北大“校长推荐生”将在安徽设立怎样的标准?这两年在“状元争夺战”中不占优势的北大,是否会通过此举在安徽提前“掐走”成绩优异的学生?校长们会不会给成绩并不很好的“偏才”更多的机会?即将走入高三的学生对于“推荐生”有着怎样的期待和建议?
为了揭开北大“校长推荐生”神秘面纱,晨报关于“北大校长推荐生”的圆桌会议开始了。
北大要在安徽选什么样的学生?
要五大标准齐备的“全才”
“我们明年要在安徽选五六个人。”在今年高招咨询会上,北京大学安徽招生组组长张佳利向记者透露,在2010届高三生中开始选拔“校长推荐生” 的北大,在明年会把这一优惠政策带到我省。
记者从北大招生办公室获悉,经过一年的实践,明年“校长推荐生”将在全国扩展,人数可达上百人,在标准方面也有调整和明确。“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成为新的选拔标准。
“安徽的推荐生也将执行此标准。”张佳利说,“如果说最重要的标准,那就是——综合素质全面。”
获得推荐的学生可以享受与去年相同的优惠条件:初审合格者将免予参加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笔试而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该校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优惠。
推荐不是“掐”成绩的“尖”
“综合素质全面”该如何定义?是不是又意味着是表现全面、成绩均衡、大家公认的优等生?
“这里的综合素质要看是不是符合北大的特点和气质。”张佳利介绍,校方希望通过校长推荐找寻到适合到北大发展的学生,并不一味的是成绩好、考分高的。“北大的氛围就是兼容并包,在我们看来,思想家、科学家更适合在这里发展,相比在理工科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思想活跃的孩子更适合来北大。”
因为“校长推荐生”仍属于自主招生的范围,根据北大招生办的时间表,学生申请在今年11月份就将展开,自主招生的“掐尖战”看似今年将在安徽升级了。
北大会不会借此机会抢先一步选走优等生甚至状元?
北大招生组并不如此认为。“我们选的的确是尖子生,但这个‘尖’并非状元的那个‘尖’。”张佳利说,“我们要的不是高分,不是未来的状元,因为那些未必是最优秀的。”
据介绍,从今年起,北大就逐步转变了在安徽的招生思路。“只划了招录最低线,充分尊重线上学生的个性,挑选适合北大的,而不再是从高到低的各个击破。”
与此同时,尊重个性的选择、综合素质的全面衡量,将不排除对偏才怪才的“关照”。“具体操作上至教育部、下至安徽省教育厅和每一个推荐学校,都要把关的。”
校长青睐推荐什么样的学生?
学习成绩好是首要标准
据张佳利介绍,目前我省合肥一中、马鞍山二中已经在计划的推荐学校范围内。但根据流程,7月31日前还需各中学提出申请,具备资格的学校将在 10月公示。
已在“计划名单”之列的合肥一中对此表示了谨慎的态度。“具体会有什么样的推荐标准,这还有待学校进一步研究。”该校副校长王勇介绍,“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要成绩优秀、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这两点也成为校长们的共识。“成绩必须很好,这是一个硬性的标准。”合肥六中校长范广伟表示,在此基础上,兼顾学生平时品行素养和综合表现。
合肥八中校长王建明认为,在北大今年设立的五大标准中唯有“学科成绩突出”最具操作性。“其他四项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只有以成绩说话,才是最具公信力和说服力的。”
因为获得推荐资格的学生最终能否被录取,还是要看高考成绩。“北大只降30分录取,对被推荐学生的高考分数要求仍相对较高,我们肯定也要出于稳妥,把优秀的学生送进北大。”
“偏才”、“怪才”推荐难度大
在亮相的2010年90名“校长推荐生”中,成绩突出、竞赛获奖、班级干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等全面发展的学生占据了绝大多数,很多人称这是 “公子”的标准,而鲜有人们期待的具备某方面专长的“才子”。2011年的推荐生,从目前看,想推荐偏才怪才的难度相当大。
“偏才怪才本身就较有争议,校长推荐生这么受人关注,肯定要慎重考虑。”范广伟说。同时现在所谓的“偏才怪才”数量也偏少。
一方面北大希望通过校长的推荐,获得“人才”,另一方面,选到最后往往只是“全才”,这是否违背了“校长推荐生”的初衷?
“往往最终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是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但从高中看,尚缺乏对这类人评判的标准。”
王建明认为,多元的、细化的“标准”的缺失让校长们推荐起来还是重回了“成绩”的老路子,“只有以可衡量的成绩和综合素质为标准,才可规避选偏才怪才可能导致的风险与争议。”[NextPage]
学生们如何看待“推荐上北大”?
除了看成绩更应看名气
“我觉得成绩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但不能完全考虑成绩,在校表现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推荐上北大的同学会是什么样,即将升入高三的李曼琳给出了这样的见解。
这个有着淡定气质的女生是合肥一中首任“校长助理”之一,而今她已经摆脱了繁忙的“公务”,开始专心于最后一年的冲刺。
“如果真的有推荐名额,我应该首先会向校长推荐自己。学校可以对校长推荐生划一个基准线,然后入选的人可以接受全校同学的评价,因为我认为能被推荐上北大的,至少应该代表整个学校的风采,应该在学校有一定的知名度,至少应该给予同学帮助过。”
不妨加入情商考核因素
“上北大的孩子,智商高毫无疑问,但情商也要很OK吧。”刘其汉说。身为合肥一中高二(19)班的团支书,他的排名在全校一直都是前50名,最大的优势就是各科成绩都很平均。
“我就是大人们说的‘好好学生’吧。”成绩好、能力强的刘其汉认为,北大的自主招生还是比较偏重知识和能力的考核。
“智商固然重要,但现在的社会,情商高的人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所以校长推荐生面试时不妨考考情商。”
同时,刘其汉身为班干,非常认可北大对“社会责任感强”这一标准的要求。“学好了本领是对自己负责,但走进北大的人,更要有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心,哪怕是参加一次公益活动。”
专长生该享有更多机会
“不能像对待高考那样对待校长推荐生。”即将升入高三的合肥一中学生张酉夫说,他期待北大和社会能够接受拥有某方面特长,但在综合成绩方面并不突出的学生。“如果还是用成绩说话,那些综合成绩好、素质高的学生不用推荐,在高考中考北大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张酉夫从幼儿园起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信息学竞赛、计算机制作、机器人比赛中获奖已成了家常便饭,但在课程学习方面他并不占优势。与他同班的大多数同学都是在各科竞赛中有所“造诣”的。他的班主任丁金巧说:“他们在自身兴趣上投入了太多时间精力,有些反而在学习成绩上耽误了。”
这样的学生是不是该获得同样的推荐机会?学生们内心非常期待。
“全才重要,但专才也很需要,往往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可以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我希望北大这个平台上可以接纳更多像我们这样的人,希望北大的校长推荐生也可以给专长生更多、更公平的机会。”张酉夫说。
(编辑:王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