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肯辛顿广场(Kensington Square)一棵樱桃树下的阴凉里,一面蓝色的匾额告诉我面前这幢5层高的乔治亚时代砖结构楼房正是爱德华·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的故居所在,他的一些拉菲尔前派杰作便是在这里诞生的。
这所物业位于辞典编撰者皮特·马克·罗杰(Peter Mark Roget)和名医约翰·西蒙(John Simon)的故居之间。在广场的另一边与之遥遥相对的,是《耶路撒冷》的曲作者休伯特·帕里(Hubert Parry)和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的老宅。
然而,如今只有超级富豪才能在这片如田园诗般美丽的西伦敦街区拥有产业——包括黄铃玳爵士夫人(Linda Wong Davies),这位慈善家在这里已经居住有22个年头了。
在我们约定的采访时间过去40分钟之后,她终于走进了位于一层的客厅,后面跟着她的化妆师和两位助理。“我的管家病了。一团糟。”她说着,然后递上了一张名片——中国的社交习惯。
现年五十出头的黄铃玳,在新加坡出生,马来西亚长大,并在加利福尼亚一间氛围宽松的艺术学院密尔斯学院(Mills College)接受教育。“我父亲认为他将我送到了一间优雅的女子学校,但实际上这里相当激进。当然,我没有告诉过他,因为我根本就不想回家。”完成学业之后她回到了马来西亚,遇到了之后的丈夫,企业家大卫·戴斯爵士(Sir David Davies)。这对夫妇有三个孩子(最小的孩子现年15岁,与母亲生活在此地),但于5年前离婚了。
2007年她建立了自己的慈善信托,以纪念父亲,一位马来西亚华人大亨,旨在“将当代中国带入英国公众视野”,反之亦然。这是一件会让人忙得不可开交的爱好。2008年,拿督黄纪达基金会(KT Wong Foundation )委托艺术家邵帆为切尔西花展(RHS Chelsea Flower Show)设计了一座花园,尽管他此前完全没有园艺方面的经验。
次年,黄铃玳在北京观看了一场广受赞誉的《弥赛亚》(Handel’s Messiah)演出之后,请之前从未参与过剧场相关工作的行为艺术家张洹导演了《塞魅丽》(Handel’s Semele),这也是中国第一场巴洛克歌剧演出。最近的一个项目是为文化奥林匹克(Cultural Olympiad)和2012伦敦奥运会重新演绎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1957年的儿童歌剧《诺亚方舟》。这部作品由奥利弗·米尔斯(Oliver Mears)导演,年轻的中国演员领衔,将会于本月亮相——舞台并非设在剧院里,而是选择了贝尔法斯特动物园(Belfast Zoo)。届时这里将会变为一艘现代的诺亚方舟。(这部剧将会于今年十月来到北京。)
与她艺术赞助人角色匹配的是,客厅里陈列着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绘画和雕塑作品收藏。有澳大利亚著名艺术家悉尼·诺兰爵士(Sir Sidney Nolan)的一幅巨大风景画,还有台湾当代艺术家朱铭创作的两件青铜太极雕塑。在房间的三面大落地窗中的一面前方,矗立着一尊缅甸19世纪的佛像,窗户依旧保留着从前精美的铁质保护装置,不过现在装饰着米字旗图案的旗布。“(英女王登基)钻石庆典之后我还没来得及把它们拿下来。不过我想现在也可以为奥运会留着了。”
黄铃玳当然还有其他许多的艺术藏品,但是她更希望让自己的房子看上去“非常整洁”(包括她上海的公寓在内)。当她在北京郊区购下一处房产之后,“乡下可以让我过足园艺的瘾”,她也会在那里展示自己更多的收藏。
至于有一些关于中国政府对艺术持限制态度的负面报道,黄铃玳对与他们的密切合作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这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有太多要遵守的条条框框。”她说,“到最后总会变得轻松一些。在那之前,跟任何人硬碰硬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已经比我们五年前基金会刚刚启动的时候开放多了。我想中国民众也很渴望多了解外来事物。他们在这方面是有些饥渴的,对吗?”
我表示赞同,继而询问她对于持不同政见的艺术家诸如艾未未的处理方式作何看法。这个问题导致了本次采访中最长时间的一次欲言又止。
“我并不想掺和艾未未先生想要做的事——那是他自己的事。有人喜欢激进和对抗。我真的觉得这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的事情旨在合作和推广。观众自然是越广泛越好。”
“推广”是基金会工作里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分。“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民众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并不是做生意的——我们不是为了赚钱。因此还需要花很多功夫向他们解释今天的慈善到底是什么,以及在中国本土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NextPage]
隔壁是佛堂,黄铃玳向佛的地方。佛堂一角供奉着蜡烛、香以及水果,其上是她父亲的一幅遗像。
“这是整幢房子里最宁静的地方。”她说。
这个房间的后面有一扇窗户,透过它可以看到一条长长的巷道一直通往花园,那是她举办“许多超棒派对”的地方。据说在早年间,伯恩·琼斯就喜欢在这里跟邻居们玩滚木球的游戏。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西方古典音乐的历史听起来有点罗嗦。上海最早的一支专业管弦乐队要追溯到1879年,尽管也全是来自欧洲的演奏家为当时浪迹异国的观众表演。在文革1966年至1969年间,西方古典乐在中国被禁。许多演奏家被迫害,被监禁。一些人更是选择了自杀。它之后的渐渐复苏则全是因为江青允许一部分她喜欢的曲目——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上演。
如今无数的中国孩子正在学习小提琴和钢琴,而古典音乐也因为许多政府项目而得到了大力推广。
“我的朋友郎朗(钢琴超级明星)告诉我中国大概有1亿孩子在学习古典音乐。”黄铃玳说,“中国有大量的年轻人,他们聪明,并且渴望获得信息,但是对艺术和音乐的真正理解是需要培养的。”
我问她是在哪里发现自己对音乐的热情。“我记得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就被我父亲用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莫扎特当然还有伟大的德国音乐家们洗脑了。我一直到15岁才听第一张流行音乐唱片——还是我母亲偷偷拿回家来的。”
楼下,门厅通往一间非常正式的餐厅和一个有办公室两倍大的厨房。“在这个房子里我到处都可以办公。”黄铃玳说。这幢房子,历史可以追溯到1804年,在1940年时被炸得面目全非。1967年,在原有的基础上,这幢房子被分成了两个带有门房的小公寓,如今又合二为一,“现目前对你来说还是太凌乱了。”她说道。
当黄铃玳一家搬进来之后,“隔断墙挡住了许多房子原本的样子”。他们立刻将之拆除,并力求将房子恢复原貌。“我一直在寻找这种可能性。”她说,“然后将之付诸实现。”
《诺亚方舟》贝尔法斯特动物园
最爱之物
“它们。”黄铃玳指着地毯上的两尊青铜水牛雕塑说道。
这是已故英国雕塑家伊莉莎白·弗林克(Elisabeth Frink)为黄铃玳和她的前夫创作的,当时他们还住在香港。“她是一个很好的朋友。暖气片旁边或许并不是安置它们的好地方。”
“我有许多艺术品,但我收藏它们的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获利。真的需要一些是你希望看到的,希望跟它们生活在一起的东西。”
(编辑:邵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