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当D-22运行了五年多之后关闭的时候,佩蒂斯当时的想法似乎显得过于乐观了。
“今天的北京就像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旧金山,只有圈里人知道这里的音乐有多么好,而过几年整个世界都会发现。”他在D-22刚开门的时候曾经说。“或许五六年后纽约人和伦敦人也会有他们最喜欢的中国乐队。
那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当时全世界的目光都在转向中国。中国的经济发展强劲,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飙升,一切都显得充满了希望。
然而,佩蒂斯关于北京会成为一个国际音乐中心的愿望并没有实现。Carsick Cars、Joyside等几个从D-22走出的乐队进行了国外巡演,但他们还远未成为国际明星。即使在中国他们也只在一个小范围里为人所知。
在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摇滚乐从来没有真正成为大众化的音乐形式,而在D-22演出的大部分乐队属于中国摇滚乐中更小的一个圈子。
常在D-22演出的乐队的典型特征是:玩噪音音乐,用英文唱歌,有一个Birdstriking或Skip Skip Benben这样的奇怪名字。听他们的音乐,你常常难以判断这是一支中国乐队还是外国乐队。
当我1月10日走进D-22时,那里正在举行最后一次“燥眠夜”。这是每周二为实验、噪音音乐设立的专场系列。
这场有八支乐队参加的演出门票30元(学生20元),酒吧里一杯扎啤15元。这可能是北京价格最便宜的演出场地。D-22对乐队也很慷慨,这里门票的所有收入都归乐队。
作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访问教授的佩蒂斯显然没有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运营D-22。这个俱乐部从成立以来一直在亏损。佩蒂斯说2011年是亏损最少的一年,而这称得上是“一种胜利”。
Carsick Cars的主唱守望可能是当晚最出名的音乐家,他演唱了一首他创作的Invisible Love。这首歌听起来非常像卢·里德(Lou Reed)的风格,而几乎当晚的每一支乐队也都让我想起了某位西方音乐家。[NextPage]
在我看来,这正是中国年轻一代摇滚乐手的问题所在。这个网络时代使得他们太容易接受外来影响,也太容易满足于一个由同好者组成的小圈子。
这也是佩蒂斯的问题。他为一些中国音乐家制造了一个乌托邦般的环境,并使他们相信他们已站在一个全球化的舞台上,而这个舞台的标准来自于他们的西方同行。
我并非一个民族主义者,但我相信艺术应该具有原创性并与其所在环境相关联。如果一个艺术作品不能达到这两项要求,那么它在自身社会和更大的语境中都难以被接受。
摇滚乐起源于西方,但如果它要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就不能脱离中国的环境。这个世界将来或许会是平的,但现在还不是。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佩蒂斯曾经在纽约东村开过一家叫做Sin的摇滚俱乐部,现在的大牌音乐家如音速青年(Sonic Youth)和约翰·佐恩(John Zorn)等在初出茅庐时都在那里演出过。佩蒂斯在D-22上看到了类似的希望。但是北京不是纽约,中国摇滚乐也不会等同于美国摇滚乐,因为这两个社会的生活状态是如此不同。
北京在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这里有足够的外国人和西方化的中国青年来支撑一个像D-22这样的音乐孤岛,但如果中国乐队要想获得更大的观众群(无论在国内或国外),他们必须拥有自己的语言。可惜,在我十几次去D-22看演出的经历中,这一点似乎是缺失的。
D-22留给我最好的记忆是它曾经连续三年举办的先锋音乐节,因为每到那时会有更多元化的音乐出现,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个音乐节要以卢·里德的歌曲“Sally Cant Dance”(撒丽不跳舞)来命名。这名字听起来似乎又是一个复制品,好像英国的“All Tomorrow’s Parties”(地下丝绒乐队的歌曲)音乐节。
佩蒂斯说他会在北京开一个新的演出场地。我希望这个场地会更加本土化,而且如果他举办另一个音乐节的话也会有一个更中国的名字。
D-22简介:
位于五道口(海淀区)的D—22酒吧,不是很大,但演出总是最精彩的,门票永远是最低的。D—22验证了喜欢摇滚乐的朋友永远年轻,永远没有界限。老板是个老外,人很好,对常光顾的老朋友,没有学生证的也按学生票价收取。老板说:我这里不为赚钱,只想让到这里的每一个朋友在这玩的高兴。
D—22始终有一些很先锋的乐队在这里演出,挖掘和培养北京有才能的年轻音乐人和艺术家是这家酒吧始终如一的目标。与此同时俱乐部也会邀请美国、日本、欧洲等地的致力于先锋和试验的音乐家们来演出并邀他们与当地的艺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俱乐部的设计风格以简单和轻松为基础,大致可容纳200余人,在二楼还配有舒服的沙发和休息室(Henry’s Room),供大家更好的欣赏音乐演出。
除了在晚上营业时间内设有的常规演出之外,俱乐部还把演出场地提供给音乐家们进行排练和音乐展示,也同样提供给当地的电影摄制组。值得一提的是d22的老板Michael Pettis曾在美国和中国经营独立音乐厂牌,并曾在纽约开设过一家非常知名的音乐酒吧,并广泛在纽约和北京的活跃地带组织演出,频繁地在本地和国外的期刊里写下多篇关于地下和试验音乐的文章。所以D-22的建立与赢利无关,并且所有的收支均被用作音乐设备的补修和更换。
(编辑:邵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