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赳赳
《风景,风景的》既是一种隐语,也是一种暗号,是在含混结构乃至于喃喃自语的状态中完成的、对生存意义的追问与思考。这种思考方式是用视觉语言达成的静态创作,是诗歌、社会学和哲学表达所未完成的部分。
艺术家面对生存状态下的普遍荒谬、普罗意识和普通生活,有一种源自对现实理解的危机感,同时又有源自对精神理解的焦虑感。正是对这二者的合成,使得创作发生了多次“转换”——视域的时空穿越、风景的内心生成、传统的镜像表达、人物的阶层联想,以及,超宽幅的画面可以无限延展下去。
《风景,风景的》所涵盖的内容像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中的表达:“那幅画——也就是我们人类称之为生活与经验的东西——是逐渐生成的,而且仍然完全在生成过程中。”
黄敏以超越一般女性艺术家的审美趣味,绘制当代社会的风景。此等风景,可以理解为:现场、场合、场域。还可以理解为:风物、风尚、风光。更可以理解为:景色、景观、景像。在艺术家风格强烈的内心观照下,一幅当代市井的生活图示徐徐展开,这同时也是精神图景,是大多数普通国人的写照:面容愁苦、内心悲悯、待人诚恳、做事勤奋,偶尔狡黠、大大咧咧、乐天知命。
这一系列人物有“审丑”的特殊性,类似于柏杨所指称的“丑陋的中国人”。但黄敏在“审丑”的同时,也加入了中国传统文人对“山水”的“审美”。这便构成了一道牢固的风景线,丑陋的中国人,面对造化山水,在想什么呢?
《风景,风景的》是黄敏艺术生涯中里程碑式的标志性作品,这批作品耗费了黄敏大半年的心血和时间,她与绘画中的山水和人物在工作室中度过了200多天,独自一人完成了总长近五十米的巨制画作。黄敏生于70年代,是具有自己独特绘画语言和扎实造型功底的新生代艺术家,其绘画生涯从童年开始,有10多年家传的国画根基和10多年校院训练的功底,大学时作品即进入顶级藏家视野,一路得到过众多老师的首肯和提携。黄敏的自信源自她的天赋、与普通人生活强烈的共鸣以及对绘画技艺的驾轻就熟。
山水百代不衰,人种万世不绝。黄敏苦修“风景+人物”的造诣,架空历史、横溯当代,以心转物,格物致知,乃有所成。
生存与风景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一切风景都是内心的价值判断与取向。由此观之,黄敏的内心修炼到了“溢出”的地步,她无法自持,由“风景”进而“风景的”。她的作品也因之从“可视”的层面进入到“内视”的层面。精进如此,可喜可贺,遂记文祝之。
(实习编辑:季贤)
版权声明:
本文系北京文艺网独家稿件。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北京文艺网)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