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潘育川的风景

2010-09-19 11:08:32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作者:

   

作者:赵丹虹

  潘育川著名的《瓶子系列》已经有多年的时间了,这个系列的作品从广州到平遥,再到北京到上海,成为中国观念摄影发展中不得不记录的历史。
  
  “大眼睛”这个明显的标志,被潘育川不断地重复使用在他的《卡通头像》系列。看过这两个系列作品后,留给人们最大的视觉记忆就是:中间的空。
  
  2009年开始,潘育川创作了貌似和以前作品有着明显距离的《我心中的风景》,其实是一脉相承的“三省吾身”。
  
  潘育川对摄影作品技巧的把握十分准确,画面影调基本都是低调的,色调从中间调到寒色调,稳定、柔和的低明度色彩表现出平和的表象,而仔细再看,视觉的中心点——瓶子里面,大眼睛的瞳孔,树林围绕的《我心中的风景》中间——却在有节奏地变动。我个人理解为:潘育川一直要表达的就是内心的状态,内心的寻“道”的过程。或因性格,或因职业,潘育川的行为举止都是低调的,但内心随着年龄和智慧的增长,逐渐趋向平和,更加中空——中国传统的文人墨客最喜欢的竹子,内在的空就支撑了外面的坚强和挺拔——“道法自然”。
  
  《我心中的风景》的创作过程可以看作是体验中国人文哲学的视觉艺术表达,《老子》有言:“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檄。”就是说,人们要想体认大道有无之际,必须要修养到常无的境界,才能观察和体察到有生于无的妙用。再说,如果要想体认到无中如何生有,又必须要加工,但从有处来观察这个“有”而终归于本来“无”的边际。(“徼”:边际)。潘育川的《我心中的风景》系列,青蓝色调的画面中央是平静的湖水,稍微模糊的植物安排在作品的四周。
  
  从个人的修养来讲,修道的基本,首先要能冲虚谦下,无论是炼气或养神,都要如此,都要冲虚自然,永远不盈不满,来而不拒,去而不留,除故纳新,流存无碍而不住。凡是有太过尖锐,特别呆滞不化的心念,便须顿挫而使之平息。对于炼气修息,炼神养心,也都要如此,倘有纷纭扰乱、纠缠不清的思念,也必须要解脱。至于气息与精神,也须保养不拘,任其冲而不盈。如此存养纯熟,就可以和合自然的光景,与世俗同流而不合污,自掩光华,混迹尘境。但是此心此身,始终是“冲而用之或不盈”。一切不为太过,太甚。此心此身,仍然保合太和而澄澄湛湛,活活泼泼,周旋于尘境有无之间。但虽说是澄澄湛湛,必须若存若亡,不可执着。我即非我,谁亦非谁,只是应物无方,不留去来的痕迹,所谓“先天而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如此而已。(南怀瑾《老子他说》第四章)
  
  看过潘育川的作品,自然就会想到:鱼相忘于江湖……
  
  (实习编辑:季贤)

    版权声明:

    本文系北京文艺网独家稿件。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北京文艺网)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