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中外艺术家联展-第六颗子弹
展览时间:2015/07/18-2015/08/22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艺术区211号院A8-(拾萬空间)
主办单位:拾萬空间
参展艺术家:卜云军、葛康岚、郭熙、胡庆泰、季俊、林科、吕智强、倪鸿爪、辛云鹏、叶秋森、杨俊岭、郑平平、Frederik Van Doorn、Ismail ecar
拾萬空间有幸邀请到美国著名文化学者迈克·米勒策划《第六颗子弹》中外艺术家联展暨导演倪鸿爪授权的电影作品《第六颗子弹》短片首发式。
作为畅销书《迷药》的作者,迈克·米勒曾经对人类使用致幻类药物的历史八卦秘闻做过细致的梳理,他因此宣称,所谓“迷药”,其实是感觉与存在的一个媒介连接点。基于类似认识,迈克·米勒一直以来对非主流文化中的非典型性艺术家抱有极大热情,在他看来,这些艺术家的存在一如“迷药”一般,可贵之处并不是他们有多么系统的作品,而是这些艺术家的生活本身就充满着荒诞,他们的作品只是这荒诞生活的一小部分,他们不以此为生,而以此为乐。
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曾这样推荐《迷药》一书:可以帮你从那个状态里面打通一个出口,让你得到接触另外世界的可能性。
策划这一中外艺术家联展,迈克·米勒意在指出:蔡康永所说的“另一个世界”,其实无处不在。
展览《第六颗子弹》的名字源于倪鸿爪在1988年拍摄的同名影片,导演虽然因为这部电影而终身禁影,但也因此成了一个口耳相传的传奇。
在影片中,主人公(W狗)的前五颗子弹留给自己的五个舍友,替这五个人死掉的是一片树林,第六颗子弹留给他(W狗)自己,而一只乌鸦替他(W狗)死掉了。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都会创造出一个殉道之物,殉道之物的存在,可以让自己与所谓的“艺术”产生距离,在相对安全的范畴内,艺术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形式。形式才会产生稳固和永恒的精神。
同样的逻辑,也见诸于参展艺术家郭熙的作品。在作品《从来没有一个艺术家叫贾斯文》中,艺术家虚拟了一个艺术家贾斯文,让贾斯文替他创作,或者是他替贾斯文创作。贾斯文的存在是郭熙为自己找到的一个荒诞的身份存在,在这层身份下,郭熙的这次作品的创作得到了极大的自由,不存在所谓艺术家作品风格的问题。这是郭熙为自己创造出来的殉道物,贾斯文替郭熙干了他想干的事。
作为本次展览的题眼,在倪鸿爪授权下,几位电影人和艺术家共同精心“重拍”了一部《第六颗子弹》的同名短片。
2015年7月18日晚8点半,短片《第六颗子弹》将在草场地艺术区211号院进行三场放映。
我们希望,让这部带“枪”的电影重现江湖,提供一个新的艺术契机。
拾萬空间成立于2014年,位于草场地艺术区211号院。拾萬空间对常规意义的方盒子展览保持警惕,从当代艺术语言中的语法和语意结构出发并延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希望通过持续的展览和项目,激发出当下文化中被忽视的部分,将当代艺术思想的价值生发到你我的身边。
策展人介绍:
迈克·米勒
1957年生于匹兹堡,1976年就读于印第安纳大学东方文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82年起在福特基金会人类学研究所任职,先后出版《兴都库什山系的游牧民族史纲》、《魔法与文化》、《东南亚佛教史》。《迷药》一书原名为《带羽翼的神:兴奋剂的文化》,出版于1999年。作者致力于对东亚和东南亚亚文化的研究中,还曾任美国驻土耳其大使馆文化参赞一职。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