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亚洲抽象艺术
展览时间:2015/05/20-2015/05/26
展览地点: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新保利大厦-(保利艺术博物馆)
主办单位:保利艺术博物馆
参展艺术家:陈文骥,陈荫罴,迟群,仇德树,丁乙,河钟贤,洪凌,金昌烈,李禹焕,梁铨,林寿宇,刘国夫,刘国松,刘文涛,刘韡,孟禄丁,朴栖甫,尚扬,苏笑柏,谭平,唐近豪,王川,王光乐,吴大羽,颜磊,尹亨根,赵无极,郑相和 ,周长江,朱德群,朱德群,朱维彬
严格意义上的抽象绘画发轫于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大陆。在工业革命和启蒙主义两大社会、思想浪潮的激励下,一大批艺术家以“艺术之形式自律”与“艺术家之独立精神”为旨归,投身到全新的时代创作中。在历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至上主义、荷兰风格派、抽象表现主义等多个重要流派的发展,西方艺术完成了从古典到现代的全面转型,并最终在20世纪中期达到其历史顶峰。诚如批评家易英所言:“(西方)整个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历史都可归结为一部抽象艺术的发展和演变史”,而抽象绘画本身即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艺术精神与人文价值的集大成者。
此次展览将以更加广泛的亚洲视野,着重呈现以“单色画派”为主的韩国重要抽象绘画流派,以及二十世纪初至今中国抽象绘画发展的历史线索和多元面貌。届时,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及诸多具有重要美术史价值与标志性风格的精品佳作将系数登场。通过中韩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直接“对话”与相互参照,我们希望能够为亚洲抽象绘画的梳理、研究提供有益的视角与历史坐标。
被视为韩国抽象画始祖的单色画,登场于与西欧极简艺术、日本物派同时期的1970 年代。其中,反复进行涂抹与去除染料的过程为单色画的一大特征,单色画排除一切具体性,实现纯粹单色的抽象表达,在根本上相异于西欧的极简艺术。韩国单色画在平面上充满韩国悠久历史与传统根源的精神,尤其可于当60至80岁的前期单色画艺术家作品中得到体现,他们以不破坏韩国特有的自然观为基础,展现与自然同化的样貌。单色画艺术家从自身的历史、文化和本土材料撷取灵感,每位艺术家皆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作品蕴含丰富的本土文化语汇和深厚的手工技法,创作在某种程度已成为一种修行,艺术家重复着无数次同样的手绘动作,如苦行僧般将精神超脱的状态描绘在画布上。即使在形式上有着与西方艺术相似的实践模式,但本质上则企图与自身文化脉络接轨,在西方的抽象艺术语言中注入东方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
作为一种普适性趋向的现代形式,抽象艺术于二十世纪上半期的民国时代传入中国。其时,以林风眠、庞熏琹、吴大羽等为代表的首批赴欧留学的前辈艺术家将西方早期现代艺术中的形式主义因素(如立体、几何构成等)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形式资源(如传统国画和民间艺术中的线条表现等)结合,以求通过“中西合璧”的方式改革中国画,而这亦可看作在绘画领域中,本土艺术家寻求自身文化现代性的重要起点。受其影响,赵无极、朱德群等海外华人艺术家进一步将西方抽象绘画形式、技法与深厚的东方精神相融合,形成了既深得中国传统自然哲学之精神,又富于强烈视觉张力与抒情性的作品面貌,进而成为了中国抽象绘画发展中的第一座高峰,由此中国抽象绘画在真正意义上进入了西方乃至全球文化的视野中。
随着当代艺术日渐与大众文化合流,其在很大程度上亦不可避免地导向了“文化的媚俗”,一种“时尚媚俗”与“审美媚俗”的混合形态--对于格林伯格而言,媚俗即是艺术之坟墓。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一似乎不可抗拒的汹涌浪潮中,许多抽象艺术家却以一种可贵的独立品格与价值追求,一方面坚守着艺术自身,同时亦恪守着知识分子对于精神、文化之绝对价值与永恒性的坚持与理想,从而显示出一种纯粹的艺术精神,这恰如易英所指出:“从新生代、新文人画,以及从新生代中分化出来的政治波普等,都是一种理想的淡化和英雄主义的消解。在这个江河日下的潮流中,只有两种形态还抱着比较执着的艺术理想,这就是抽象艺术和观念艺术”,“这种精神虽然不像85 时期那样具有文化批判的意义,也没有其他艺术思潮那样有着轰动的效应,但它像一个浮标一样,指示着一种创造的可能性,为架上艺术的构成与表现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软件系统,这也标志着抽象艺术的成熟。”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