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时间的天赋——英国艺术家影像展映
展览名称:超越时间的天赋——英国艺术家影像展映
展览时间:2014/04/19~2014/04/20
展览地点:[广东]-广州市白云大道北黄边北路时代玫瑰园-(时代美术馆)
咨询电话:18022309155
参展艺术家:艺术家
艺术家影像一直是结合独特思维与艺术创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广东时代美术馆与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合作,精选呈现一系列英国艺术家的影像作品,涵盖经典与当代佳作,并邀请英国专门支持和推动艺术家移动影像实践的国际艺术机构LUX的项目总监吉尔·梁为观众解读艺术家的创作密码。
放映日程
4.19 星期六Sat.
19:00-20:22 GAZWRX: 杰夫·基恩电影集
4.20 星期日
15:00-15:50 新材料:英国艺术家新影像
《1979年的沃尔沃斯唱诗班》
《温暖如春的嘴唇》
《来杯茶吗?》
《白种野蛮人的行进》
16:00-17:30 LUX项目总监吉尔·梁 公众讲座
19:00-20:26 《 在海上的两年》
运水留彩——当代水墨展
展览名称:运水留彩——当代水墨展
展览时间:2014/04/17~2014/04/20
展览地点:[台湾]-台北市信义区松寿路6号-(台北世贸三馆)
主办单位:社团法人台湾国际当代艺术家协会(主办)
参展艺术家:陈奇、廖美兰、沙清华、苏崇铭、李百鸣、阳芝英、林文莉、魏瑞宗、萧巨升、苗重安
2014年首度推出目前艺术界最热门的当代水墨专区,呈现当代水墨新艺象。本区参展艺术家有:陈奇、廖美兰、沙清华、苏崇铭、李百鸣、阳芝英、林文莉、魏瑞宗、萧巨升及苗重安等人。其中廖美兰作品极富哲学与文学思维,每一次展览的作品,都是其生命能量爆发;长年致力于山水画创作的苏崇铭,作品不着重于写实描绘,而以表达艺术家主观的抒情为主;沙清华的作品或超现实、或展现艺术家的心灵风景,被评为「实中藏虚、虚中隐实且意境深远」;来自中国的李百鸣,虽然是以水墨创作,却有西方油画的写实基础,其融合写实油画与工笔国画的作品,独树一格。
大风大浪——唐小禾 程犁艺术回顾展
展览名称:大风大浪——唐小禾 程犁艺术回顾展
展览时间:2014/04/19~2014/06/03
展览地点:[湖北]-中山路368号-(湖北美术馆)
电话:027-88848780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主办)、湖北省文化厅(主办)、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参展艺术家:唐小禾、程犁
半个世纪以来,在当代中国画坛,唐小禾与程犁这对画坛伉俪的油画和壁画作品,不断引起国内同行和观众的关注,有着相当长久而广泛的影响。此次“大风大浪——唐小禾、程犁艺术回顾展”是这对伉俪艺术家从艺50年来首次举办的专题展览,作为中国当代油画与壁画艺术领域的重要艺术家,他们的艺术立足民族文化的土壤,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时代变迁。此次展览将较为完整地呈现两位艺术家的油画历史巨作、壁画创作手稿和写生作品以及文献史。
前言
唐小禾、程犁是对伉俪艺术家,他们的艺术无疑是和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着密切的关联。他们置身社会变革的潮流中,以自身个体的经验和智慧走出了一条卓尔不凡的艺术人生之路。
唐小禾、程犁的艺术,扎根于深厚的民族土壤中,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他们自觉将自己的艺术和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相连,并以个性化的视觉探求,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他们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不仅成就了社会主义经验视觉的经典,更以其深厚的壁画修养,为公共文化需求贡献出了自己的才情和智性。他们不仅仅创作了许多影响深远的艺术作品,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他们珠联璧合、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丰富内涵。
值“大风大浪:唐小禾、程犁艺术回顾展”在湖北美术馆举行之际,我谨代表湖北美术馆向两位前辈表达深深的敬意。同时也预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艺术家简介
唐小禾
唐小禾,湖北省武汉市人,1941年4月21日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德感坝——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在抗日战争时的流亡地。伯父唐义精为该校校长。父亲唐一禾为中国20世纪40年代著名油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也任教于该校,两人于1944 年赴重庆开会途中在川江同时遇难,唐一禾年仅39岁。母亲熊明谦毕业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一生从事中等和高等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对唐小禾成长影响甚大。
1957 年进入湖北艺术学院附属中学学习。1960年进入湖北艺术学院美术分部油画专业学习,受业于杨立光、刘依闻、程白舟、魏扬等先生。1965年毕业后,被选派中国革命博物馆历史画创作组工作,受创作组画家王式廓、林岗、蔡亮、潘世勋等先生的影响颇大。1966年夏,创作组因“文革”而解散,回湖北省美术院参加运动,饱受蹉跎。“文革”结束后历任湖北省美术院创作组长、创作室主任、副院长等职,1988年被聘为一级美术师。1994年奉调湖北美术学院,任院长,转聘教授。近十年时间苦心经营,谋学院发展,个人创作基本停顿。2003年辞去院长职务,留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至2011年。
从1962 年开始进行油画创作。1972年创作的油画《在大风大浪中前进》是当时家喻户晓的作品。1976 年后与程犁合作了油画与壁画,作品有油画《在大风大浪中前进》《葛洲坝人》《1976—中国的十月》等,壁画《楚乐》《火中的凤凰》《埃及七千年文明史》等,产生广泛的影响,获得过全国美展金质奖章、全省美展金质奖章、中国壁画大展大奖、湖北省屈原文艺创作奖、首届湖北省楚天文华美术大奖特别奖等。
1967 年与程犁结婚。长子唐晖,1968年生,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次子唐骁,1976年生,获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硕士学位,颁“大师弟子”证书,回国后任教湖北美术学院。
1987年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并当选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起草并组织联署《建立“中国艺术博物馆”》的提案(七届五次0603 号)。
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名誉主席、湖北美术学院院长、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现任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程犁
程犁,1941年6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祖父程明超为晚清科举“探花”,授瀚林院编修。1902年留学日本,结识孙中山先生。曾化名窦燕石创办并主编著名的革命刊物《湖北学生界》《汉声》,1912年被委任南京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秘书长、教育部部长①。父亲程华为北京辅仁大学文学博士,曾留学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攻读历史,26岁创办武汉广雅中学(今武汉市第二中学)和工人夜校。
程犁幼时随父在上海生活,至14岁回汉,次年考入湖北艺术学院附属中学。1960年进入湖北艺术学院美术分部油画专业,师从杨立光、刘依闻、程白舟、钱延康、郑昌中、魏扬等教授。1965 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省手工业管理局工作,并被下派基层劳动锻炼。“文革”中参加展览宣传绘画活动,其间结识陈之川、周菱、孙景波、姚钟华、蒋铁峰、丁绍光等美术家。1972 年从“五七干校” 调云南省文化局创作组,作品入选当年全国美展,获得影响。1973 年调回武汉,与家人团聚。历任湖北省美术院创作员、油画创作室主任,曾任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1988 年评聘为一级美术师。
1963 年, 还在学生时代,创作的油画《红榜》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1972 年创作油画《景颇女儿上大学》, 1973 年创作油画《迎春》,均入选全国美展,获得较大影响。1980 年后与唐小禾合作了油画《在大风大浪中成长》《生命的归宿和起点之舞》《1976—中国的十月》《葛洲坝人》等;1979 年后创作壁画,主要作品有湖北省博物馆《天籁》、荆州博物馆《火中的凤凰》、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埃及七千年文明史》与《地久天长》、武汉东湖宾馆《楚乐》等。以上油画与壁画作品均产生过广泛的影响。获得过一次全国美展金质奖章、四次全省美展金质奖章、首届中国壁画大展大奖、首届湖北省屈原文艺创作奖等。陶板壁画《楚乐》(局部)、油画《葛洲坝人—大坝的儿女》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政治协商会议七、八、九届常委、湖北省政府参事。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曾出席中国妇女代表大会。
皮筋——廖新松作品展
展览名称:皮筋——廖新松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4/04/18~2014/04/29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今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
电话:010-58760600
主办单位:今日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廖新松
川剧折子戏《皮筋滚灯》又叫《皮筋顶灯》《祭棒槌》,讲述的是没落的纨绔子弟皮筋因赌博成性受到妻子责罚的故事。皮筋的妻子杜氏受皮夫人遗命对皮筋管教甚严。一天,皮筋又与别人耍钱忘了回家,杜氏将皮筋叫回家中后,让他“跪碳渣”、“顶灯”、“滚灯”、“吹灯”等以示惩罚,稍一偷懒便遭一顿棒槌痛打。皮筋一气之下将棒槌砍断。杜氏便命皮筋作文一篇,祭悼棒槌。皮筋则故意在祭悼中耍弄杜氏和自己女儿,并趁机溜走。这是一个带有典型的杂耍性质的串场戏,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也相对简单,主要以演员的顶灯、滚灯、吹灯等“绝活”来作为表演亮点。但是,以丑角形象出现的皮筋因为有恶习在身,又面对悍妻的“家庭暴力”,所以一个“耙耳朵”(四川方言中对那些怕老婆的男人的俗称)的典型形象还是呼之欲出。皮筋性格中的无奈、自嘲、戏谑、小聪明、软抵抗等,通过演员的夸张表演,每每会赢得观众们会意的笑声。皮筋的性格虽然是有上下文关联的戏剧语境,但是夸张的形象塑造却是像把人世间的滑稽、丑恶、畸形置于一面哈哈镜前加以扭曲放大,使之显得荒诞不经。所以,皮筋实际上是一个带有典型意义的社会小人物的象征,他在面对以悍妻形象来象征的社会重压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戏谑和自嘲,既是小人物生活的无奈,也是一种底层生存的智慧。
戏剧人物形象皮筋是艺术家廖新松近年来在作品中主要表现的符号。选择这样的带有某种“传统”意味的视觉形象,而非那些流行的、易于解读的绘画符号,实际上是带有很大风险的。当观众初次接触到廖新松的这些作品,或者没有将之放到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的时候,或许会把它们当成是用国画的笔意来表现传统戏剧人物形象。而实际上,那种风格化的“新戏剧人物画”从来都是不乏追随者的,甚至是在官方的行政性展览中也是大受欢迎的。因为它一方面符合“尊重传统”的政治正确方向,另一方面又似乎能满足于诸如“中西融合”那种口号化的行政式美术趣味。但是,廖新松对此是有清醒的认识的,他说:“即使唤醒传统的活力,也需要面对当下的危机。”显然,他是将着眼点放在后者的。
要理解廖新松的这批新作,必须要将之放入到一个整体性的背景框架中去解读。首先,这批作品是在他完成自己关于艺术的本质,以及关于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之间关系的重新思考的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他自己是这样来说明这个过程的特征:“2000年以来,是我个人的被启蒙时代。”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廖新松选择了皮筋这一绘画形象绝不是出于一种文化风情符号的需要,同时也不会是出于一种主流话语下的所谓“油画民族化”的考量。其次,廖新松是一位文人型的画家,他自己看过很多书,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实际上,他的很多关于社会学、哲学,以及关于艺术的观点也是我所认同的。如此说来,他是有着自己完整而成熟的知识体系的一位艺术家。
综上所述,皮筋进入到廖新松的创作中,并成为他的作品中主要的视觉形象符号,既有皮筋这一戏剧人物在具体的戏剧语境中的性格寓意,以及具体的喜剧性的戏谑、嘲弄式的形象能指;更为重要的是,廖新松借用皮筋这一视觉符号完成了他对于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时代的整体批判,传递的是在这一形象背后的意义所指。这是一个人的内心欲望高度膨胀、人文价值观极度沉沦的时代,人世间的滑稽、丑恶、畸形使这个世界显得荒诞不经,所以,他把自己的创作命名了一个整体性的题目:“杂耍的时代”。可以想见,廖新松在自己的作品系列种试图要建构的是一个庞大的价值判断体系,而皮筋作为具体的画面形象出现在不同的作品语境中又对应着不同的意义所指。大体而言,皮筋的意义所指系统在廖新松的作品中可以分为三个大的范围:作为艺术家自己的化身的皮筋、作为大众的象征的皮筋、某种精神性寓意的皮筋,此三者,我称之为廖新松的皮筋“三味”。
在廖新松的这批近作中,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有明显的剧场感。这种感觉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形象主体来源于特定的戏剧人物,同时,他的画面中传递出来的还是一幕幕社会舞台和人生大戏,这些剧场化的场景共同营造出了廖新松系列作品的一个背景和语境。不管“皮筋”的角色设定在不同的作品中如何变化,而这个“语境”则是统一的。那么,这个创作的语境实际上就是作为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艺术家廖新松对于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时代和社会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判断,这可能是他区别其他艺术家的地方。与这种整体性价值判断相对应,可以视之为廖新松作品中潜藏的一组意象的,就像狄更斯的《双城记》和艾略特的《荒原》中所描绘的那种末日场景。而这些,则来自于他对于社会现实和文明模式的反思和批判。有着万般变化的皮筋就是出现在这些场景之中,并且与之构成了各种意义互文关系。
变化之一,作为艺术家廖新松的化身而出现的“皮筋”。在这些场景中,通过那些夸张的造型和强烈的色彩所塑造出来的皮筋,其内心的愤懑、惊恐、失衡、自嘲、戏谑,实际上是艺术家自己在面对“荒原”般的社会现实时,其内心的心理写照。皮筋腾挪在各种象征性符号之间,尽力想寻找到一种内心的平衡,但是动荡的画面构图感所传递出来的又是焦虑和失衡的心理感受。此时的“皮筋”虽然和那个作为原型的戏剧人物皮筋有某种共通的心理基础,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的象征符号而出现的皮筋,则又更多具有了悲剧性的幻灭感。正是画面中的这种悲剧性使皮筋超越了戏剧原型,从而具备了一种人文批判的社会意义和心理力量。
变化之二,作为大众的“群氓”象征的“皮筋”。在这些作品中,那种虚无感被强化至几近废墟的世纪图景中,廖新松所要描绘的是正在丧失信仰的芸芸众们生的精神状态。他们被自己内心的欲望所主宰,并在这种疯狂的欲望驱使下一步步走向虚无。这是一群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着的人,他们在这个既是“最好”的、又是“最坏”的时代中逐步地迷失了自我,丧失了良知。
变化之三,具有某种精神性寓意的“皮筋”。在这些作品中,皮筋的意义所指更为复杂。他有时是沉思中的毕加索,有时又化身为双面尼采,有时又兼具沉沦者和拯救者的双重指向。这其中,皮筋所象征的精神性更为抽象和晦涩,而廖新松似乎再也不屑于和那些无法进入到他的精神世界中的人有所交流了。但是,那些像天使和佛陀的光环一样具有精神升华意义的顶灯是一直存在的,这说明,在廖新松自己的内心世界中,他还是一个人文主义者。
如果用时下所流行的那种模式化的类型符号来看待廖新松的作品,也许会觉得他的作品中的符号传达系统过于复杂和隐晦。但是,廖新松正是用这种方式来追求一种表达的深度,以此来回避那种用肤浅来表现浮现的流行方式。甚至是,他在作品刻意采取那种看起来似乎已经不那么“当代”了的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来处理画面形象,也是为了增加作品的精神力量和人文深度。他在一段名为“再读德国表现主义”的短文中写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引起了人们的茫然无措和恐惧不安,甚至达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残酷的现实使表现主义画家与群众之间的意识上的距离彻底消除了,艺术家们猛烈地、直率地表达,眼前的一切——大灾难造成的恐惧、沮丧、苦难……观众一下子对那些摒弃表面美感,却充满深层内含的作品震惊。”这或许可以用来印证他何以对表现主义风格念念不忘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廖新松的内心中,人们在面对这个“杂耍时代”时所带来的“恐惧、沮丧、苦难”的心理困境只能通过“震惊”的视觉方式来释怀。所以,他的作品必然会和那些流行的扁平化的表达方式拉开距离。综上所述,我更愿意将廖新松看做是一位人文知识分子,而他的作品也更接近现代“文人画”。
2014年2月10日 旅次江东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展览名称: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展览时间:2014/04/19~2014/06/07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8502信箱-(索卡艺术中心)
电话:010-59784808
主办单位:索卡艺术中心(主办)
参展艺术家:林风眠、赵春翔、吴冠中、丁雄泉、赵无极、朱德群、刘国松、朱铭、尚扬、刘丹、洪凌、徐冰、蔡国强、徐累
此次展览,旨在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脉络。
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包括从早期的林风眠、吴冠中、赵无极到当代的刘丹、徐累等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大师。他们的作品突破媒材,不仅有采用中国传统的媒材——水墨,也有借鉴西方艺术的油画技巧与观念。虽然所用媒材各异,但是在思想上,艺术家们都是以东方传统美学出发,以中体西用的美学价值作为自己艺术的追求目标,他们在当代的基础上融合东西方艺术并探索出新的艺术语言,使他们的艺术具备了大时代中的当代审美价值。
赵忠金水彩画展
展览名称:赵忠金水彩画展
展览时间:2014/04/18~2014/04/23
展览地点:[北京]-宣武区南新华街17号, 100052 -(大千画廊)
电话:010-83158118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赵忠金
《赵忠金——水彩画展》于 (2014年4月18日——2014年4月23日)在北京市大千画廊美术馆展出,展览作品30幅左右。
圆明园——原弓个展
展览名称:圆明园——原弓个展
展览时间:2014/04/18~2014/05/18
展览地点:[浙江]-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延安路37号 -(金彩画廊)
电话:0571-87014362
主办单位:金彩画廊(主办)
参展艺术家:原弓
2014年4月18日下午三点,著名当代艺术家原弓先生的个展《圆明园》将在杭州延安路37号金彩画廊举行,展出艺术家近年来装置绘画作品22件。
原弓的作品《圆明园》系列是结合装置、影像、行为、绘画、丝网版与印刷术等综合媒介跨界而成的作品,主要基调为“中国红”,在红色的背景下,传统中国山水画、圆明园兽首等图式“隐约”呈现。作品的制作过程很有深意:艺术家约花费一个月时间将山水绘于铁皮之上,然后用机械的方式将绘画打磨,破坏、消解完整的图画,最后将错版丝网版画覆盖在上面。
“油画画上去其弓收藏的马口铁饼干箱,刚开始艺术家将旧藏饼干箱上象征“幸福”、“美好”的波普图案做为消解的主体,在几次尝试之后逐渐以青绿山水画取代,并最终创作出了《圆明园》系列。
“粗野抹去的痕迹象征着社会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在无度地获得物质的同时,也感到亲情远离,意义与信仰的走失。画面的实并没有价值,打磨掉之后反而形成一种价值,打磨的过程其实也不简单,里面有节奏感、有深度、有透视。”原弓说,“机械式的抹去反映了今天市场的一种冷漠和无情,大家是在用自己的灵魂在交易,我想表达的是对消亡的文化和历史的一种缅怀。”
《圆明园》系列最初的灵感来源于原‘消解’过程给人强烈的视觉上震撼和心理上的痛感,错乱的丝网版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错乱地前行。”原弓说。
《圆明园》系列呈现了艺术家内心对当下痛觉的回应,也道出了艺术在当代与传统的矛盾中走向当下的历史。
原弓,著名国际艺术家,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
原弓自90年代以来,一直涉足中国当代文化的各个层面,1997年在香港个展之后,其工作混杂性的个人状态与今日中国当代艺术之乱象暗合。原弓选择再次以艺术家的身份,于2007年4月历时八个月组织并参与了西藏系列艺术活动《透明之局》。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以志愿者身份进入灾区参与救助,并实施一系列艺术项目,历时一年。2009年5月以艺术家的身份再度参与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遗址的发掘现场。
原弓的创作以独特的方式介入社会、事件和现场。
2007年9月获《文化中国·年度人物大奖》。作品《与声5.12--东风》作为2009年代表作品被邵大箴收录其主编的《万山红遍:新中国美术60年访谈录1949-2009》。作品《空香》于2011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主题展”,同年12月原弓获《ICS城市节拍》年度EDGE艺术家奖。
灵魂之锚——白野夫当代属灵艺术作品展
展览名称:灵魂之锚——白野夫当代属灵艺术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4/04/19~2014/05/19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小堡北街尚堡艺术区C座106-(上能艺术当量)
电话: 01089515019
主办单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当代属灵艺术研究所(主办)、上能艺术当量美术馆(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艺术研究所(协办)、意境.中国艺术家联合会(协办)、北京老甲艺术馆(协办)
参展艺术家:白野夫
以中国传统原生文化为根,融合现代艺术观念与绘画材料,拓展传统宣纸水墨在视觉经验上的可能性;探究生命的终极目的、灵魂归宿及普世价值;针砭时弊,促进东方新文艺复兴的“灵魂之锚”——白野夫当代属灵艺术作品展”将于4月19日在北京宋庄上能艺术当量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内容包括1.绘画(水墨、彩墨)。2.雕塑(灵与魂)。3.装置(灵魂之锚)。4.图片(剥离与光)。5.影像(“背负”-1)。6.行为——“背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