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展时间:
2013年8月24日—9月14日,
展览天数:共20天.
展览开幕:2013年8月24日下午3时。
二、参展艺术家及作品主题:
2013蔡广斌当代水墨艺术展《拍!》
三、艺术家及作品简介:
蔡广斌:1963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系人物专业。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蔡广斌作为当代水墨的标志性人物其创作手段主要以水墨与影像并置的方式,把数码图像巧妙的转换成了水墨图像。即在实验水墨的基础上,把“笔墨”还给水墨媒材本身,利用水墨材料本身的特性为我们营造出一种落寞、孤寂、忧伤、疏离与空虚的语境。在蔡广斌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新新人类的人物肖像,这是都市众多阶层中最“都市化”的族群,也是都市时尚精神的制造者和承载者,一双双凝眸的眼睛准确的表达出高度物质文明对人类及人类生活的矫饰、扭曲和异化,这些眼睛还原了人类的真情和欲望……
2013年8月24日由当代着名策展人沈其斌先生策划的2013蔡广斌当代水墨艺术展《拍!》将于天仁合艺·艺术中心举办。在今日手机自拍、他拍流行的时代,“拍”这个动作,已然成为一种时尚的标志。微信,微博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微控时代。人们在这个公共平台上晒思想,晒灵魂,晒空虚,晒抱怨。在蔡广斌《拍!》系列作品中更是利用水墨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当下人们的这种情感,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力量。可以说蔡广斌紧扣住这个时代脉搏,于日常生活方式中,把自拍或拍他所带来的视觉体验透过其水墨叙事给阅读者一种陌生化的视觉经验,他以自我的独树一帜的微体验、微叙事、微表达来彰显自己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真诚思考与洞察性表达。蔡广斌的视觉表达已然超越了水墨的视域与表达,步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艺术领域——当代艺术的情境,他不再是仅仅以水墨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家,而是以一个异常活跃而又精于表达自我原创性、独立性思考的当代艺术家身份在进行创作。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蔡广斌式特有的水墨表现方式。
水墨自古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部分,而将水墨与新影像,即与新媒体、网络与手机相结合则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观念、艺术创作手段。从艺术史发展的角度看,艺术史就是一部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历史。而水墨与新影像结合更是一个全新的且有较大发展空间的艺术课题。蔡广斌作为这一艺术课题的代表人物,无疑将被载入史册。这就决定了其日后巨大的商业价值潜力,也是着名策展人沈其斌先生将其展览作为美术史个案研究的重头戏推出的原因所在。从此出发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蔡广斌的水墨影像展是一次需要观众沉湎其中、细细体会的艺术经历;与此同时它一定是一场不同寻常的视觉体验 。2013年8月24日天仁合艺·艺术中心竭诚欢迎您的光临。
一、我的“影像水墨”及“手工感受”
时下,我的水墨艺术主要以浓缩单色环境中的个人心里化人物形像与肢体空间为出发点,通过绘制具体情感欲望及多重意念,借助并延伸影像感受的空间复杂表情,使我特殊的水墨艺术形式得以充分的个人化的真实演示,于是影像艺术的准确及直接真实性与黑白灰空间的纯粹便会在我的作品中得以新的表达,并随之带来一种新的当代水墨艺术形式——“影像水墨”。而选择单色是因为单色降低了多彩画面构成的复杂性,使作品的概念与我的意识表达能更加准确。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以当代艺术观念为依据,如何寻找固有水墨艺术中可以扩展的语言成分,结合新的视觉要求,植入当代艺术方式,促使水墨艺术在现实中的身份转换是当代水墨艺术领域近几年中一个既敏感又有实质性的双重课题。
“手工影像”一词是李旭先生2008年对我的水墨艺术观念及形式的具体定位。“影像”在这里可抛开影像形式本身主要在于它所“还原或记录的真实感受”而“手工”则强调艺术家在现实及人文环境中的个人化心理的再经历过程,如同在自悟思想与手工行为中的细微体验。当然“手工影像”对于我还在于立足中国传统绘画材料——宣纸与水和墨,一方面这些材料所归属的是中国文化的纵深性及情感的民族认同,更重要的是在今天水墨这种国粹遗存得以再生的条件应该是将其建立在中国当代艺术基础之上,表达的是中国当代文化的艺术走向及时代意义。宣纸材料的“韵味”是水墨艺术转变或转型过程中的唯一必须存留的底线,也是我的作品“影像水墨”艺术(“手工影像”艺术方式的继续)所遵循的条件。
其实“影像水墨”做为水墨艺术向当代艺术观念彻底转变的学术方式之一,它强调主与客观现实的真实性与文化的当代心理性的统一,它根据传统材料的特殊性,着力强调制造水墨的影像手工效果,并在绘画过程中感受自我的真实与“手工情感”,这期间保留水墨宣纸的中国意味—— “韵味”十分重要。所以,我将这种特殊的用中国宣纸与墨及水绘制而成的,遗留中国传统韵味的个人化手工影像作品称之为“影像水墨”。
2009年11月2日
蔡广斌于中国上海
二、继续影像水墨方式
2010—2011
《陈海公路》系列、《东滩》系列、《江湾》系列等几组系列水墨与影像并置作品,是我继《逝去》、《窗,窥露》等水墨作品之后,在2009年岁末及2010年完成的作品。而《白求恩》、《热点·2010》系列数幅作品等则是在2011年继续进行了这种影像水墨创作方式。这批作品都主要以水墨与影像制作并置的方式组成。
另外,《西郊公园》、《抑》、《癔》、《热点2010D》系列等作品仍然以独幅画的方式出现,在深入分解了影像形式的细腻、直接之后,线路清晰、制作手段更加完善,作品中突出刻画的形像细节及肢体局部的皮肤感,显现的是人的内心情绪。还有《堆积b-1+2》、《堆积3》大幅水墨拼贴,用众多人物形象及肢体表情提示出人类生存状态的困境。《旧去》系列三十六幅组合作品和前面的作品一样记忆了网上点击人物及我曾经熟悉的形象,手工绘制过程犹如思想再现,随之其影像水墨形式更加自然的与意识融合,作品趋于成熟。
部分作品之所以采用水墨与影像并置的方式,主要是考虑作品的主题,使之观念表达更加深刻。题材的问题与经历有关,2008年秋我与朋友去崇明岛并决定在陈海公路中段一个厂区建座工作室。厂区四周被绿色的树木围绕,一条小河从边上安静的流过。然而,几次去那儿却都被笔直而悠远的陈海公路所吸引,久去的情绪笼罩着我的内心,那是一种早年时期的悲凉、甚至贯穿于至今的模糊的沉沉的东西。漆黑的马路孤立的沉落在绿色的岛上,当黄昏时刻或夜深之时则完全陷入那大片的情色境界之中。感受之后马上联想到网上点击形象,情感投入与表现欲望十分强烈。“东滩”景色的提取及运用也似相同。其实,很多时候当我审视水墨材料,头脑中想的都是这种情节,情节的绘制、意识的存留、浓缩了感受,也进一步完善了技法形式,这在之后的作品中便突显出来。“陈海公路”与它伸向海边的湿地“东滩”还有“江湾”及“西郊公园”等夜幕下的景色形成作品,与我的心理遗存十分相融。水墨部分人的形象或肢体局部的心理刻画,同影像并置之后的视觉效果很精确的解决了水墨独幅作品过于含蓄的主题表达,强化了针对性。
一直以来传统水墨艺术,甚至今天的水墨艺术均偏重于墨韵的变化,固有的标准阻碍了水墨艺术的当代性。而在我目前的作品中墨色却是有所指,墨色及形象表情成为意识的所属,其敏感性超越了固有传统水墨的含义。这是种个人感受带来的水墨方式。我并不试图重现眼睛所看到的东西,我的这些作品影像部分的真实在并置之后被水墨化的灵动及黑、灰色所引入到主题意识的空间里;而水墨部分也在同时被纳进影像的真实领域中并构成了另外一种虚幻的真实境界。水墨与影像并置、互补,观念和特殊的形式使我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当代意义,因为沉静在黑、灰色中的眼神传达出了我所制造的精神和心理的真实。主观联想与下意识相叠合。影像选择也一样,概念的确立决定了图象的到位。结果是两种形式的弥合强化
了作品含义,并进而催生出新的感觉,使之产生更深的精神指向。如《白求恩》、《热点2010》系列作品,虽然还是从个体心理角度出发,但实质上却是挖掘今日社会集体心理需求。《白求恩》,根据历史照片处理、与虚无化的墨色画作并置,强调了“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价值观在当下的丧失。《热点2010》系列,均取材于2010年发生的社会及网上热点问题,“学生压力、甚至自杀,扫黄,城市居住”等等。
影响艺术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还是艺术家的个体心理、社会现实和文化传承。2011年正月初五,当我惊听楼外震耳的鞭炮声,莫大的城市都在迎财神,我们生活在如此一个现实而实用的世界里,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许多事情,令人难忘。我想水墨艺术可以智慧的提取或浓缩这些现实种种,成其影响社会现实的重要文化现象。
2011、2、9、于上海,蔡广斌
(编辑:符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