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Déjà Disparu

2013-07-24 23:47:44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开幕时间:2013年7月26日

  展览时间:2013年7月26日 至 2013年9月04日

  展览场馆:艺术门画廊

  展览地址:香港中环毕打街12号毕打行6楼601-605号

  艺 术 家:何兆基,鲍蔼伦,黄志恒,余伟建

  Déjà Disparu 香港90年代艺术家多媒体作品群展 —何兆基、鲍蔼伦、黄志恒及余伟建 香港,2013年7月16日–艺术门画廊将呈献何兆基、鲍蔼伦、黄志恒及余伟建的 作品群展“Déjà Disparu”,展览将于2013年7月26日对公众开放。展览主题 “Déjà Disparu”源自著名文化理论家Ackbar Abbas所着,关于香港上世纪90年代 文化政治的《香港—文化和政治的消失》(《Hong Kong: 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一书。由陈浩扬策划的展览探索我们对城市空间中物质迅 速变化所产生的麻木感,并探讨我们对于地域性和时间性的集体意识。(媒体 预览:7月25日(星期四)下午3时30分) Ackbar Abbas 对“Déjà Disparu”定义为:“对于这种处境,那种一直以来的新奇 特别的感觉已经不在了,我们所剩下的只有一堆陈词滥调,或者一堆从未有过 的回忆。这个就好像是目前一件事情的发生速度造成了一种严重的不同步:过 量的图片信息反而让这一代对事情视而不见,没能力看懂所提供的内容,处于 一种逆向的幻觉中。” 1 “Déjà Disparu”将焦点放在活跃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四位艺术家。 此展览欲通过不同的媒介——摄影、雕塑及影像装置,反映出这种超负荷的经 验。展出作品集体地表达了一种介于想象和回归之间的状态;这好比一种既渴 望逃离,却又被困住的感受,同时又觉得所有的物体都变得毫无生气和逐渐消 失。 鲍蔼伦的《循环影院》(1999)是一个颠覆电影叙事结构的单频影像,作品表 达了人们如何接受及适应面对城市发展中带来的暂时性。鲍蔼伦在繁忙的香港 港岛东区走廊高速公路上平移摄像机追踪拍摄行驶过的车辆。当平移摄像机的 速度和某一辆行驶的汽车速度相同时,该车辆被短暂地定格在镜头中,然后在 下一瞬间随着车辆加速而淡出人们的视线。接着,艺术家将视线锁定在另一辆 车,似乎完全忘记了之前所见。这样的观看行为,是对无法控制的命运作出的 一种单调动作,我们对于城市的理解只是一系列扁平的图像,而这些图像不仅 永远无法捕捉,也禁不起我们更进一步的审视,既定的故事必须不断向前发展

  黄志恒的《在地定向》(1998)最早于 1998 年在香港 Para/Site 艺术空间展出, 探究质询难以捉摸的地图以及我们于永久性的城市地形上前行的不可能。在香 港的鸟瞰图上,黄志恒从她所设定的中心点,向四个方向画直线,并沿着设定 的轨迹实地行走,记录邻近周围的日常生活。当既定路线遇上建筑物或其它障 碍物时,艺术家会沿着就近空地继续完成路线。在此次展览中,黄志恒将她在 1998 年的一次徒步旅行记录投影在画廊的天花板上,以此扭曲画廊的定向方位。 此外,黄志恒也将制作 2013 新版《在地定向》,沿着曾在 1998 年向西的路线 行走,希望能藉此辨别城市里发生的实际变化。 何兆基深谙希腊神话与法国现象学,他认为身体仅仅是人们感知的工具。通过 身体与不同的人造构造物的接触,他的作品揭示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以及其 中许多潜在的可能性。在《地心吸力环》(1996)中,艺术家将自己倒挂在一 个环形钢铁装置中,引发人们思考地心吸力的存在,即认为这是一个限制真实 面貌的物理状态。如此大胆的行为赞扬的是人们向往自我审视的寂静和私人空 间 。 余伟建自 1989 年于美联社从事新闻摄影工作。本次参展的系列纪实摄影作品揭 示了在香港生活的各种客观瞥见。这次展出的两个摄影作品系列,其中《HKG》 系列是他从上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的作品,记录了那段时期香港发生的具体 变化,以及香港回归前后的城市剪影与社会事件。另一作品系列《我住石硖尾 1954﹣2006》则记录了住在香港石硖尾老居民的正面肖像照(石硖尾公屋是前 殖民政府于 1953 年所建造的第一个公屋,现已拆毁)。艺术家细致地记录了很 多老一辈人的生活和他们在狭小的生活空间里的财物。余伟建的作品让人们意 识到住所或土地的史实性,他的视觉日记结合展览中其他艺术家强调“稍纵即逝” 的作品,为观众呈现了一份具争议性的简略回顾。 “Déjà Disparu”策展人陈浩扬说:“无论现在的城市空间变得如何同质化(这 是一个目前还在持续的过程), 这些往往被忽略了的艺术家展出的作品为我们提 供了新的见解,使我们从站在历史的距离,以不同的方式正视记忆缺失,这一 动力源于人们渴望保留一个适于创造及生存的空间。” 艺术门画廊总监Althea Viafora-Kress表示:“我们十分荣幸能够再次在艺术门画 廊展示香港艺术家的作品。这一系列的香港艺术家多媒体作品,为我们对这座 城市的历史审视呈现了绝妙解读。”

  (编辑:符素影)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