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时间:2013年6月28日
展览时间:2013年6月28日 至 2013年8月25日
展览场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4号路
艺 术 家:谢德庆
谢德庆(1950年出生于台湾)是当下世界范围内最为特殊和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工作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也有着不容置疑的影响力和深远启发意义(尤其是1989年之后的行为艺术)。谢德庆曾于纽约创作实施了五次《一年行为表演(1978-1986)》,其后骤然在《十三年计划(1986-1999)》期间彻底退出公众视野,直至2000年宣布不再进行创作;他是当代艺术领域内的先行者,其作品至今仍在学术领域不断激发反思和讨论。此次,谢德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一年行为表演1980-1981(等待打卡)》在UCCA完整再现,展示艺术家每隔一小时打卡1次、一天打卡24次、时间跨度长达一年的行为表演记录,并同时展出谢德庆其余重要作品的详尽图文资料。
谢德庆的作品摧毁性地瓦解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边界。《一年行为表演(1978-1986)》期间,他直接用肉身践行晚期资本主义的核心概念——存在与监视、生产与控制、纪律与服从。这个系列的第一件作品是《一年行为表演 1978-1979(笼子)》,谢德庆在其位于纽约的工作室里,建造了一个约3.5 × 2.7×2 立方米的木笼子,将自己监禁于其中一年。在此期间,艺术家从不交谈、阅读、写作、听收音机和看电视。从“笼子”里出来几个月后,谢德庆创作了《一年行为表演 1980-1981(等待打卡)》,即此次展览的核心作品;紧随其后的是《一年行为表演 1981-1982 (室外)》,他露宿街头一年,其间不进入任何建筑物或遮蔽处,地铁、火车、汽车、飞机、轮船、洞穴、帐篷……只有一个睡袋。当“被监禁”和“无家可归”成为一种看似主动选择的状态——谢德庆以此方式检验个体意志的极限。第四件《一年行为表演 1983-1984(绳子)》则开始考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和行为艺术家琳达?莫塔诺在腰间用一条长约2.4米的绳子绑在一起,互相不能接触,却形影不离一年。接下来的《一年行为表演 1985-1986(不做艺术)》宣告此系列的结束,谢德庆在这一年里不谈、不看、不读艺术,不进入画廊或博物馆,只是正常生活。《十三年计划(1986-1999)》是谢德庆“公开”实施的最后一件行为作品,从他36岁生日(1986年12月31日)开始,到49岁生日(1999年12月31日)结束,在这十三年中,他仍然创作但从不发表。2000年1月1日,谢德庆为此计划的结束举办了一场公开报告,内容只有简单几个字:“我活过来了。我度过了1999年12月31日。”
几乎惊世骇俗的《一年行为表演(1978-1986)》和销声匿迹的《十三年计划(1986-1999)》如此令人震撼,部分原因来自于其内容的不透明性及实施过程的艰涩。《一年行为表演 1980-1981(等待打卡)》包括一个打卡机、366张工时表、366卷胶片、一套谢德庆自选的“工服”、一份艺术家自述和观众证词、漏刷卡记录、16mm微速摄影胶卷、海报和宣传照。用整整一年时间去严格实施一套“苛刻”的不合理规则,本身就极具指向性和启发性。此次,谢德庆每次打卡的照片记录——固定姿势,无言语表达——以电影的形式循环放映,每秒24帧,片长逾6分钟。短暂的影片轮回与部分残余证物相结合,揭示生活即“度过”,彼刻与此刻的重要性是恒定的。
展览的另一半内容包括谢德庆自1978年至1999年间的作品海报及自述,共六部分档案和资料,浓缩了他长达21年的激进艺术实践。谢德庆的行为作品的前卫性基于其原有的时间、地点和发生现场,而此次展示旨在高度再现物理和概念上的平行空间:UCCA展厅在过去曾经是一个厂房,记录着上世纪798厂的无数工人们的每日出勤和大生产;而今天,它迎来了谢德庆作品在中国内地的第一次“打卡”。
(编辑:符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