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我仍有些难以理解佬京在30年前竟会以一种宏大的叙事方式锁定了景山到天安门广场这条中轴线进行拍摄。不难看出,他力求以一种清醒的状态,冷眼旁观浩劫之后人们的心有余悸和蠢蠢欲动。在对中国并非寻常意义的这样一条地标性轴线上,佬京为我们打开了回望那个年代的一扇窗。
我更愿意把它们看成是一部中篇小说,历史的中篇,由120张图片构成,那其实是一种文学的表达,恰似向着那个伤痕的年代抛了一个晦涩的媚眼。其中虽不乏佬京自我目光的存在,个人的直觉与感觉被放到了首位,但文化与历史显而易见的隐藏在了其中。
景山—故宫—天安门,凝聚着中国人最神圣的历史梦想,储存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古往今来,在这条历史的流沙线上,有多少英雄在此折腰。
而十年浩劫之后,那些脆弱的、真切的、混沌的、呆滞的、惶惑的、震惊的、激动的、昂扬的、荒诞的、悲切的……人们,朝圣般的,四面八方而来。
佬京是冷记忆的猎手。看看他镜头里的张张面孔,以及件件服装,那样惊人的相似,集权政治之下的集体意识,或者集体的无意识。那是一个只记得“精神”,却忘记了“生命”的年代。
罗兰巴特说:摄影和现实之间是一种“脐带”的关系。他说摄影中最重要的字是“曾经”。在我们所谓的现实中,将过去与现代做一个清晰的划分并不容易,而告别之后,人们更悲恸于回望失意年代的沉浮。还好,我们有佬京,有他80年代的北京风景。他在中国历史重要的拐点,为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的众生相。摄影就是这样一种悖论式的图像,它没有厚度,没有物质,但人们无法不认为,它通过它的物理—化学组成部分,以某种方式,留住了现实中的某些事物,而它就属于这一现实。正是这一摄影的处境,为我们挽留住了那个年代的“现实”处境。
开幕酒会:2009年4月25日下午3:00
展览时间:2009/04/25 ~ 2009/05/17
展览地点:北京798艺术区797路B10座 see+画廊
策展人:画儿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