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票友刘彪:散尽家财为京剧

2010-04-21 14:04:08来源:武汉晨报    作者:

   

  “咚锵、咚锵、咚咚锵……”12日下午2点,随着舞台上铿锵的锣鼓声,身穿笔挺西装,头发用发胶梳得一丝不乱的刘彪,缓步走进了武汉大光明剧院戏剧厅,招呼大家上台唱戏。

  “20多年来,他总是这样风度翩翩。”票友潘汉生说,“作为武汉票友协会会长,票友大小活动都是他牵头,出钱出力,是那个事!”

  然而,人前风光的背后,却是窘迫的生活现状:月收入约1000元,一家四口挤在四五十平米的出租屋内;身上撑门面的西服是泰宁街淘来的便宜货,45元一套。

  痴迷京剧28年,曾经一掷千金,如今连生活都不能保障,朋友都劝他,找点“正经事”做。

  刘彪不以为然:“京剧是国粹,为弘扬这门艺术尽点力,不是正经事吗?”

  ………………

  自己出钱给票友发工资

  今年62岁的刘彪出身汉剧世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扬子街做百货生意,在茶馆喝茶时,常听几个京剧票友吊嗓子,从此迷上了京剧。

  1983年,刘彪组建了文革后武汉第一个票友剧社――梨园春京剧社。和一般票友不同,刘彪爱听戏却很少唱戏,他更喜欢做幕后的组织工作。

  梨园春京剧社创建开联欢会时的盛况至今仍为老票友们津津乐道。百余名票友粉墨登场,一口气推出《玉堂春》、《赤桑镇》、《辕门斩子》等13出折子戏,连演七天,幕后的策划组织者正是刘彪。

  在武汉票友中,刘彪以为人豪爽、出手大方闻名。梨园春京剧社初创时,缺少锣鼓胡琴,大家凑份子,别人出十元八元,他出了一百多,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三四个月的工资。

  1988年,武汉票友参加全国第一次文化系统大奖赛,他出资请武汉京剧团的老师指导,一个月光请客吃饭就用去了七八千元(当时工人平均工资不到百元)。

  那时的刘彪生意红火,手上有钱,舍得投入。票友生活拮据,他出钱养着,一个月发300元的工资。

  有人算了一笔账,痴迷京戏28年,刘彪最少贴进去了40多万元。

  无奈

  推广京剧赔了生意

  一次失败的投资改变了刘彪的生活。1995年他投50万元承包大光明舞厅,试图把西洋音乐元素糅入京剧中进行推广,结果曲高和寡,半年亏了20多万元,此后生意一落千丈,到了1998年,本钱差不多亏光,他忍痛卖房,暂别京剧,跑长途接送商品车。

  2002年,刘彪从四川跑长途回来突然胃部大出血,命是抢回来了,长途车却不能再跑了。

  武汉京剧第一票友刘彪赋闲在家的消息引起了江岸区文化馆的注意,江岸区大光明剧院原来是个戏窝子,不如请刘彪出山,重振大光明剧院。江岸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找到刘彪,双方一拍即合。听说刘彪重新出山,大光明剧院很快又成了武汉票友交流的中心。

  2008年3月,武汉成立了京剧票友协会,刘彪被大家一致推选为协会会长。2009年京剧谭门回湖北武汉故乡,刘彪与《武汉晨报》联手组织了大型活动,数百名武汉票友与京剧谭派掌门人谭孝曾进行了联欢。

  四五十平米的小屋

  挤着一家四口梦想用吉他、架子鼓伴奏京剧

  人前风光,人后窘迫。刘彪在光明剧院戏剧厅组织票友唱戏,一个月收入不到1000元,交了房租和水电费,剩下就没有多少了。为了少请一个清洁工,打扫剧场和厕所都是他自己干。

  在生活上,也是省了又省。200元租的四五十平米小屋挤着一家四口,一张双人沙发占去了客厅的一半,餐桌上堆着锅、碗、瓢、盆。屋里的电器、衣被、日用品顺着床边堆得满满当当。

  实在周转不过来的时候,他只好找朋友帮忙。刘彪的账本上记着:借夏青山3000元,未还;去年买戏服,找杨婆婆借了2.5万元,未还……

  刘彪算了一下,这几年他欠朋友的钱有七八万元。

  梦想

  用吉他、架子鼓伴奏京剧

  “玩了20多年的京戏,别人唱戏,他跑腿,别人过瘾,他贴钱。”票友杨莲菊认为刘彪太傻太执着,不如搞点别的“正经事”,多挣点钱。

  朋友相劝,刘彪却并不认可:“京剧是国粹,博大精深,唱腔做功美不胜收,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这难道不是正经事?”

  刘彪坚信,京剧迟早会像流行音乐一样被大众所接受,“现在京剧发展正处于低谷,需要有人坚持。”

  刘彪有个梦想,把京剧与西洋乐结合起来,“你想想,用电贝斯、吉他、小号、架子鼓给京剧伴奏,那是多么过瘾,但这需要对经济和精力给予很大的投入,更需要政府的支持。”

  对于刘彪和他的痴迷想法,京剧名家张学津、赵葆秀、李唯康曾经这样评价:“他是一个对振兴京剧有贡献的人。”

 

    (编辑:黄云  实习生:张亚明)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