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我看湘剧

2009-07-07 16:17:23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罗大发

   

作者:罗大发

    长沙晚报在第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组织60多位戏迷网友聚集于市简牍博物馆,举办《你说话吧》论坛,现场以“湘剧有没有未来”展开热烈讨论。我作为一名湘戏迷对湘剧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识。

  湘剧是个古老剧种,明成化八年(1472年)古城长沙的文化杂唱中,就产生了南曲,后演变为湘剧高腔,声腔板式流传甚广,庙会上曾唱过“赵五娘”之类的高腔戏“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历经沧桑,在湖湘大地上湘剧历史悠久、科班健全成为省内大戏。抗日战争期间湘戏艺人在田汉先生倡导下组建了八个湘剧抗敌宣传队,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赶排了脍炙人口的湘戏《放下你的鞭子》、《土桥之战》、《江汉渔歌》等,冒着敌人的炮火宣传抗日,名老艺人吴绍芝、陈绍益、罗裕庭等在义演逃难中命丧黄泉,湘戏人为唤起全民抗战作出了具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长沙从北门吊桥到南门口唱湘戏的剧团有八家。每天演完日场接唱晚场,节假日加演特场票价一角,湘剧曾一度辉煌红火,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汇演上,湘剧《琵琶记》、《打猎回书》、《五台会见》获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拜月记》、《生死牌》、《园丁之歌》相继拍成电影艺术片。在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扫进历史垃圾堆的时代,湘剧艺人下放工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湘戏传统手抄本、蟒袍朝靴付之一炬。历史车轮不进则退,昔日湘剧由鼎盛梨园到一落千丈,青黄不接后继无人,观众也逐年减少。有位70多岁的戏迷从乡下赶了30多里路来到论坛。长沙只有湘江剧场还有少量湘剧,到定王台买戏曲光盘却是一色的黄梅戏、花鼓戏。湘江风光带也听不到湘戏的声腔!难道湘戏就到了末日吗?不会的,只要有人唱,我们就来看。

  戏剧不景气是大气候,由于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转型加上现代文化、外来文化的冲击,湘戏走入了低谷。城里演戏无人看,乡里人进城看不到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湘剧开始复苏。近两年湘剧院排演了《古画雄魂》、《李贞回乡》、《酒村长》,演出后颇受戏迷青睐。湘剧应借鉴京剧搞音配像,把湘剧的传统戏有代表性地进行录制,建议由国家级传承大师领衔:如曾金贵的包公戏,曹汝龙的关公戏,李开国的《盘盒》,蒋艺正的婆旦,陈爱珠的青衣,庞焕丽、陈玉莲的花旦等。湘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保护发展下去,是我们湘戏迷的愿望。

  振兴湘剧政府要大力扶持,商企大力资助,新闻媒体多报道湘剧,与旅游联合共谋发展,为湘剧振兴搭建平台。我在新西兰小住数月,华侨中有的是来自湘剧发源地长沙,聚会时问我会唱湘戏吗?大伙叹息在异国他乡听不到湘腔湘韵。回国后我参加了湘剧票友社学唱湘剧,做到老有所乐,决不让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湘剧失传。现杜甫江阁对面湘江中路75号设有湘剧茶座,省、市湘剧名家李开国、陈述初、蒋艺正、施芳坐堂演唱湘剧折子戏,湘剧是不会被遗弃的!

  (编辑:陈平)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