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山河恋》与百年越剧

2008-08-26 10:16:37来源:    作者:

   

作者:沈鸿鑫

    中国是一个戏剧大国,据统计全国拥有360多种戏曲剧种,如果每天演一种剧种的戏剧,那么可以连演一年,而天天都不相同。其中至今仍活在舞台上的昆曲已有700年的历史,2001年被联合国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称号;有“国剧”之称的京剧孕育、发展约已二百来年;具有全国影响的年轻剧种越剧至今也经过了100年的风雨历程。为了纪念越剧百年诞生,上海、浙江越剧界正在筹备庆贺活动,上海越剧院将聚集名角重新修改排演《山河恋》,由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任总顾问,原版《山河恋》编剧之一韩义任艺术顾问。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县(今嵊州),嵊县位于绍兴之南,人杰地灵,山明水秀,它东邻四明山,蜿蜒的剡溪横贯县城。越剧的前身是民间说唱“落地唱书”,其主要曲调有流行于当地的〖四工合调〗以及“湖州三跳”的曲调〖呤嗄调〗。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演变为在农村庙台、草台演出的地方小戏。为了区别于绍兴地区最流行的绍兴大班,取名“小歌班”。不久,小歌班向四周的诸暨、绍兴、东阳一带流布。1910年开始,小歌班进入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初次进上海,在十六铺演出,由于演出比较简陋、粗糙,并未打响,只能黯然返回浙江。第二次、第三次进上海也告失败。1920年,几个小歌班集中了较有实力的艺人,再次闯荡上海滩。他们在表演、身段、音乐等方面都做了改进,推出了《碧玉簪》、《梁祝哀史》、《孟丽君》等一批新戏,这次在升平歌舞台演出得到了上海观众的认可。这样小歌班逐渐在上海立住了脚头。小歌班起初音乐伴奏很简单,仅用竹板、笃鼓敲出“的的、笃笃”的声响,故而人们也称他们为“的笃班”。“的笃班”进入上海之后,虚心学习、借鉴京剧、绍剧等其他剧种和艺术品种的长处,逐步使自己得到了丰富和改善。

    “的笃班”经历了男女合演的阶段,后来演变为全用女子演出的“女子绍兴文戏”。女子绍兴文戏发展很快,它先在浙江活动,后纷纷进入上海。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艺人“三花一娟”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以及青年演员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等都来到申城献艺。1936年9月上海的《新闻报》首次把女子绍兴文戏称为“越剧”。越剧不仅得到上海观众的普遍认可,而且慢慢风靡了上海剧坛。

    30年代后期,姚水娟等就开始进行“改良女子越剧”的尝试。1942年,袁雪芬更树起了“新越剧”的改革旗帜,尹桂芳、竺水招等也致力于越剧改革。一些越剧戏班吸收了一批新文艺工作者参与进来,建立了正规的编导制,借鉴昆曲、京剧、话剧、电影等艺术的长处,改善越剧的表演和音乐,唱腔除了原有的〖四工调〗外,又创造了〖尺调〗、〖弦下调〗等唱腔,使越剧音乐逐渐形成较完整的板腔体系。他们还编演了大量的新戏,1946年,袁雪芬领衔的雪声剧团首次把鲁迅的名著《祝福》改编成《祥林嫂》搬上了越剧舞台,引起了上海文艺界的广泛关注。郭沫若、许广平、田汉等名流都前往观看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田汉说《祥林嫂》的演出是“生活的,人情的”,他称赞袁雪芬的表演“风格很高,极有才能”。他看到剧中所有角色全部由女演员扮演,感叹道:“中国的女人都可以演戏,只要稍加训练”。他还在报纸上撰文,称赞越剧能演出富于现实意义的戏,是很大的进步。后来有人称《祥林嫂》的演出为越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并不为过。经过锐意改革,越剧在上海的人气更旺,观众也更加踊跃了。

    越剧要改革、发展,但是当时的剧团、剧场都由老板一手控制,他们可以随便干涉演出剧目,也可以不给剧场,这些都给越剧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困难。有感于此,1947年7月,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筱丹桂、范瑞娟、徐玉兰、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徐天红等在上海大西洋西菜馆聚会,讨论如何联合起来举行义演,把义演所得的款项用来建造自己的剧场,并附设一个学馆以培养演员。这十位越剧界的主要演员,后来就被称为“越剧十姐妹”。她们还签了合约,请了律师。演出剧目经她们商定是《山河恋》。

    《山河恋》的剧本由当时的青年编剧南薇、韩义、成容编写,它取材于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小说《三剑客》(又译作《侠隐记》、《三个火枪手》)。《三剑客》描写路易十三时代几个火枪手的冒险行动和宫廷里钩心斗角的情形。越剧编剧又融合了《东周列国志》中梁僖公的一些宫廷故事,并把时代背景移到了中国的春秋时期。《山河恋》全剧分上下集,故事写:春秋时,梁僖公攻打曹国时掳掠了美女绵姜,纳为夫人。宰相黎瑟垂涎绵姜美色,伺机对她挑逗,遭到呵斥,由此怀恨在心。他知道绵姜钟情于纪苏公子,于是设下圈套,伪造绵姜书信,召纪苏进宫私会,藉此加以陷害。绵姜得悉阴谋,在见到纪苏后,赠以凤钗一支,即促其速速离去。黎瑟又生一计,怂恿梁僖公逼问绵姜凤钗的下落,一面暗地贿赂纪侯宠妃宓姬从纪苏处窃取凤钗。绵姜在宫女戴赢、女婢季娣以及御林军申息、钟兕等的帮助下,追回了凤钗,终于挫败了黎瑟的阴谋诡计。[NextPage]

    这个戏的角色分配,一方面由导演提供;另一方面则以抓阄而定,结果是由筱丹桂饰演旦角戏最多的宓姬,竺水招饰演绵姜,徐玉兰饰演纪苏公子,吴小楼饰演梁僖公,傅全香饰演宫女戴赢,尹桂芳、范瑞娟分饰任侠好义的御林军申息和钟兕,袁雪芬扮演的仅是一个只有几句唱词的小丫头季娣。

    《山河恋》于1947年8月19日首演于黄金大戏院,沪上十大越剧名角联袂义演,引起很大轰动,门口人如潮涌,一票难求,剧场里更是气氛热烈,可称盛况空前。义演得到了广大观众和各界人士的支持,许广平特地到后台看望,田汉撰写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文章。联合义演也引起反动当局的注意,国民党中央党部专门派人调查义演的“背景”,特务们则造谣说义演是为共产党筹款。戏演到第十天,后台突然接到警察局嵩山分局“勒令停演”的通知,理由是手续不全。袁雪芬与姐妹们商量后,第二天一早即与尹桂芳、吴小楼及律师平衡找到社会局局长吴开先的家里。他们据理力争,吴开先理屈词穷,只能同意他们继续演出。这次义演虽然有一些收入,但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除去演出费用,加上社会局指定的“基金保管委员会”显贵们的花销,所剩之数根本造不起剧场,办不起学校。然而不管怎样,这次在越剧改革背景下的联合义演象征着越剧界的空前的团结。

    解放后,越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越剧不仅在上海和浙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且在北方,许多省市都成立了越剧团。越剧经过不断改进,越来越显现出其唱腔优美、表演细腻、长于抒情、风格典雅、流派纷呈的鲜明特色,并逐渐成为仅次于京剧的全国性的大剧种。越剧演出有了宽敞的剧场,而且办起了越剧院学馆、戏曲学校越剧班,当年义演《山河恋》没有实现的愿望终于实现了。1953年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彩色戏曲影片(桑弧等导演),立即风靡了全国。1954年此片在卡罗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音乐片奖”,这是我国的影片首次在国际上获奖。同年,时任中国总理的周恩来把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带到日内瓦会议上放映,戏称此剧乃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影片得到了众多国际友人的赞赏,越剧从此也走向了世界。

    1958年,著名剧作家徐进根据曹雪芹小说名著《红楼梦》改编成越剧,2月首演于上海大舞台。作者撷取原著中部分情节,以宝黛的爱情线索为全剧的主干,剪裁得当,曲词优美,雅俗共赏。著名演员徐玉兰、王文娟分饰贾宝玉和林黛玉,她们以精湛的演技和动人的唱腔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热情率直的封建制度叛逆者的形象和林黛玉孤高傲世、多愁善感的性格。此剧一搬上舞台,便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1962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把它拍摄成彩色影片(岑范导演),立即风行了全国,它成了文学经典《红楼梦》的普及版而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1987年影片《红楼梦》在国内重映,再次掀起热潮,观众人次创当时国内影片的最高纪录。新时期,上海、浙江等地的越剧院团又编演了许多精彩的新剧目。浙江越剧小百花编演的《五女拜寿》等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上海和浙江的越剧院团还远赴海外演出,早在1960年,上海越剧院就首次赴香港演出了《红楼梦》等精彩剧目,此后多次赴港演出。他们还前往德国、前苏联、越南、朝鲜、美国、法国、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国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的欢迎,如今越剧的知音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今年春节,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2006年中国新春音乐会上,由奥地利格拉兹交响乐团伴奏,上海越剧院的钱惠丽、单仰萍演唱了《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雷鸣般的掌声响彻了金色大厅,东方艺术的魅力再一次征服了世界。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