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小的时候坐在父亲的怀里看过梅兰芳的戏,13岁左右梅先生到西安去演出,我坐在乐池里看的戏……”大型京剧剧诗《梅兰芳》的导演陈薪伊谈起京剧大师梅兰芳时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她称《梅兰芳》是自己“因尊敬而产生冲动最强烈的一部戏”,“这一份尊敬除了艺术上的之外,最主要的是人格上的。”陈薪伊说。
突出人格魅力
京剧《梅兰芳》并非讲述梅先生一生的经历和艺术成就,而是只写了一个点,一件与艺术看似无关的事———蓄须明志,并从这个点引发开去,来表现梅兰芳的精神世界和他的舞台艺术,陈薪伊称之为“一件事定春秋”。陈薪伊说这是“你想象不到的一个人的抗战经历”,一个艺术家为了自己的尊严、国家的尊严放弃自己的舞台生涯,诀别舞台,《梅兰芳》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来展现梅兰芳的人格魅力。
形成精神对话
《梅兰芳》的全称是京剧交响剧诗《梅兰芳》,陈薪伊解释说剧诗不是诗剧,而是用戏剧来做比兴的舞台形式,诗的一个特点就是比兴。比如其中一场戏讲的是梅兰芳为了保全一个艺术家的尊严诀别舞台,杨小楼也下乡务农,绝不给日本鬼子演出,这一段就用了《霸王别姬》的凄美来比兴梅兰芳与杨小楼诀别的壮美。
陈薪伊说,用什么样式来表达这一段令人景仰的“一个人的抗战”是创作中大家一直在考虑的,最后决定用梅先生创造的人物和他的内心世界构成对话空间,形成精神的对话。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一出叫《梅兰芳》的京剧不表现或极少表现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恐怕观众会较难接受,但因为这个戏讲述了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故事,选择这样一种形式来表现梅派艺术不失为聪明之举。
歌颂人生理想
“台上梅兰芳绝不是生活中的梅兰芳,是我们从生活中的梅兰芳出发创造了一个更加完美的梅兰芳,并以此来表达我们的人格理想和艺术理想。”陈薪伊说,《梅兰芳》把更加完美的人格和更加完美的艺术呈现给了观众。
(实习编辑:庞云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