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王若琳的尴尬,爵士在中国的尴尬

2009-02-19 10:30:00来源:腾讯音乐    作者:爱地人

   
作者:爱地人     就在去年此时,王若琳这个名字出现在华语乐坛时,还必须和小野丽莎、Norah Jones这些洋大姐挂钩。一年之后,她的名字已经和方大同、陈奕迅这些名字搅到了一块儿,成为2008年华语乐坛大腕级的歌手。

作者:爱地人

    就在去年此时,王若琳这个名字出现在华语乐坛时,还必须和小野丽莎、Norah Jones这些洋大姐挂钩。一年之后,她的名字已经和方大同、陈奕迅这些名字搅到了一块儿,成为2008年华语乐坛大腕级的歌手。估计下次小野丽莎和Norah Jones再来中国、尤其是进军二线市场的时候,恐怕就得打日本的王若琳、美国的王若琳这些招牌了。不过,王若琳的一夜走红,及至她与小野丽莎、Norah Jones这些大牌之间微妙的知度度转化,却不同于一般娱乐圈的爆红规律,她的出现乃至在短时间成为一种王若琳现象,倒还是实打实都和音乐息息相关。

    王若琳凭借首张专辑而广为人知,一是印衬出了目前华语主流唱片工业的虚弱。一张原本是爵士这种小乐种,甚至是华语非主流加另类乐种的专辑,居然能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披靡,实际上就是因为华语唱片工业现存的体系,已经到了不具备任何防御能力的地步。何止是王若琳,看看前几年的独立音乐,这几年的恶搞音乐,只要你稍微有点儿不同,只要你在某一点有个卖相,就能迅速脱颖而出,甚至主导年度潮流,这在一个成熟的唱片工业区域,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是王若琳的携爵士迅速蹿红,实际上也说明了爵士乐依然还是华语乐坛的生僻项目。别看这几年像个人样的歌手,都敢往自己唱片里弄出一些看起来很爵士的歌曲,而这个词组这么多年频频出现在时尚杂志、高级餐厅、顶级会所、红酒佳人这样的环境中,也让人误以为爵士乐俨然就和炸酱面一样,成为中国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际上,爵士乐对于整个华语乐坛来讲,从音乐上它依然只是一个技术空壳,而它更为真实的存在,却还是在抽掉最后一点与音乐有关的液体之后,那种形而上式的抽象存在。它可以叫感性、叫品味、叫格调、叫档次、叫精品,就是很难叫它为音乐。

    因此王若琳的成功,在爵士的意义上,就是正宗打败了杂牌,形式战胜了抽象的胜利,她的出现,终于可以让华语歌迷,因为其华人的身份,而有一个契机聆听到绝对国际主流口味的人声爵士,由此有了新鲜,有了刺激,甚至有了震撼。所以,王若琳的成功,实际上也是爵士乐国际传播的地域差的成功。这种境况类似于20多几年费翔在内地的成功,虽然他只是翻唱,虽然他并非是当时台湾一线的歌手,但就是因为他由头到尾的台湾腔,都比当时内地歌手的内销味道强许多,所以自然就大热了。

    而即使是小野丽莎和Norah Jones,由于爵士乐本身鲜明和固定的氛围,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在这条路上发展的歌手,很可能起点就是终点的音乐命运。不过,由于她们背后所具有的爵士土壤,以及相对固定的市场和歌迷群体,还是会让她们的唱片一年又一年的卖下去。而王若琳的尴尬,则在于她从一开始,就是以主流歌手的身份来发展,而她的卖点则又集中在爵士身上,问题则是主流歌坛的主流歌手,可以通过商业化的手段,不断持续操作,而爵士作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东西,则并不具有立竿见影的商业操作性。这也就让原本是爵士文化一份子的王若琳,以主流歌手的身份亮相歌坛,通过爵士与流行之间的地域差异感一夜成名,但最后却因为实际消费群体与她音乐应该有的文化群体的完全不同,最终会和许多高开低走的流行歌手一样,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回忆。

    就像《Joanna&王若琳》专辑所能引起的反应一样。许多人都会将这张专辑拿来和王若琳的首张专辑《Start Fron Here》作比较,并轻而易举的得出一个缺乏新意的结论。实际上,这就是在以流行的思维来解读王若琳之类的爵士音乐。实际上,无论是小野丽莎也好,Norah Jones也罢,熟悉这种主流爵士文化的人,都知道爵士乐发展到今天,尤其是在雅俗共赏的主流爵士领域,实际上已经不具备创新、改革、前卫等等的可能。所有在这方面发展的歌手,实际上就是拿老前辈的东西,结合一些感性、时尚,以及各自对音乐的领悟,尽可能的拓展自己的音乐视野,但却几乎很难走出爵士乐这个框架,这也就意味着不可能存在像流行音乐界处处存在的转型之类的突破。在主流爵士的世界里,歌手与歌手的竞争,玩得就是底蕴和传统,玩得就是那股子叫做爵士乐的骚味,而不是未来。

    所以,《Joanna&王若琳》和《Start From Here》拥有师出同门的口味,一脉相承的口感,几乎平行的线条,也就是一件很符合主流爵士规律的事情了。再加上王若琳因为不具备小野丽莎那样的多语言天赋及阅历,可以通过国度、民族的变化,形成专辑不同的文化主题,因此新专辑就更像是上一张专辑的翻版。而且根据以上所说的文化特征,她肯定还会将继续“翻版”下去。

    而问题还是那些问题。作为一名人声爵士歌手,王若琳在声线外形上,几乎可以和任何一名国际主流爵士歌手媲美,但还是作为一名歌手,她却缺少那种气场之类的东西,而不能将一首歌曲在旋律的基础上,升华到寓意和意境的境界,尤其是演唱时的缺乏感情、缺乏入戏,也让她的作品没办法在感性上真正取人性命;同时,作为一名华裔歌手,中文演绎的菜鸟,也让王若琳不能凭借东西方文化融合这一独特优势,而在真正爵士事业上更进一步。而这种菜鸟,既有《Maybe Some Other Time》(中文版)里将中文唱出英文效果之菜,更有《玫瑰玫瑰我爱你》中,面对这首中文经典,却无法用英语式的爵士思维,将其重新解读、升级之菜。也就是说,现在的王若琳,在中文与英文的转换,以及将中文融入英文的处理中,都还有许多升级的空间。毕竟对于一个华裔歌手来讲,中文歌曲还应该是生命线。

  (编辑:许丹华)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