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四大天王”时代到来之前,张国荣(听歌)和谭咏麟(听歌)就制造过两大天王火并的时代,再往前则是许冠杰(听歌)和罗文(听歌)。香港音乐界资深人士回忆到,大概在1990到1991年年间,谭咏麟和张国荣均宣布退出四大音乐颁奖礼,习惯制造“争斗”的香港媒体都在作出各种预测,接班人是谁?1990年刘德华(听歌)、张学友(听歌)、李克勤(听歌)在角逐中占得先机,1991年黎明(听歌)的“火箭式”走红使他与张学友、刘德华一起在年终的颁奖典礼上风光无限,三人被称为“三剑客”。但这个称号产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听歌)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抢到歌坛最前列的位置,此时香港发行量最大的《东方日报》便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册封4人,从此“四大天王”这个名号风行至今达15年之久。
有人说,“四大天王”是香港娱乐圈团结的一种象征。
有人说,“四大天王”是香港娱乐圈垄断的一种标志,无数个明星被封为“四小天王”或“第五天王”,但这些小天王无一例外被“四大天王”给湮没,“四大天王”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香港娱乐圈垄断时代的产物,它的垄断也是香港娱乐圈黄金时代的象征,空前绝后。
15年,蓦然回首“四大天王”在新人辈出的娱乐圈里经历这风雨,他们的成功一直是后辈学习的榜样,但是岁月的流逝在他们各自的人生路上留下了不同的色彩。
刘德华——一路勇往直前
我和我追逐的梦——出道最早
“四大天王”中,刘德华是成名最早的一位,1981年毕业于无线艺人第10届艺人训练班,1982年他便演出了第一部电影《彩云曲》,同年因演出许鞍华的《投奔怒海》开始崭露头角。1983年在“永恒唱片”他有了自己第一首歌——电视剧《神雕大侠》主题曲,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的名字开始被香港乐坛熟知。严格来说,刘德华的声线并不是很占优势,但是总是能找到适合自己唱的歌,无论是粤语还是国语。从《我和我追逐的梦》到《来生缘》,从《谢谢你的爱》到《真情难收》,一首一首“刘式情歌”已经成为了当年港式情歌的代名词。
勇闯影坛展示“真我的风采”
出道早,并不是刘德华区别于其他3人最大的不同,关键是在所有人心目中,刘德华是成功艺人的完美典范,他劳动模范一般的工作狂精神,让同行和媒体都赞叹不已。2000年刘德华投资拍了自己从艺以来的第100部电影《阿虎》,堪称老而弥坚。除此之外,他多能多专的均衡发展也是4个人中人气保持最好的,即使从2000年获得第一个金像奖影帝后,他在电影方面开始投入较多的精力,但音乐方面依旧保持高产,虽然陈耀川(听歌)为他打造的“大陆化”的情歌失去了最广阔的市场,但仍然有不少追随者。回忆往昔,刘德华为香港影视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谁也无法泯灭他在影坛的功绩,多少个性鲜明的角色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谁又知道当年的青春少年勇闯影坛的艰辛。
由草根走向中层的
1981年,刘德华毕业于无线艺员训练班,主演的第一部电视剧为《花艇小英雄》,而令他开始获得声名的则是1982年12月热播的警匪剧《猎鹰》。1982年他参演了第一部电影《彩云曲》,1984年因合约纠纷被无线雪藏大半年,1985年与无线改签后随即活跃于电影圈。
上世纪80年代刘德华参演的电影,明显带有他在电视剧中的气味和影子,如《英雄好汉》(1987)和《江湖情》(1987)等英雄类型片都是如此。“刘德华在表演上的特色很早就呈现出来了,我一直觉得他有一种‘街坊味’,他在处理草根角色的时候,特别有亲切感。比如说,他早期拍追女片和古惑仔片时候,就有一种‘流民太子仔’的感觉,一方面他是流民的姿态,但同时有太子哥的傲气和胸有成竹。”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登徒评价刘德华时说。
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香港电影建立本土意识的影业兴旺阶段,这种流民太子仔的感觉,是刘德华找到的发展特色,他的角色每每是草根本质,却最终得到中产阶级或者专业人士的姿态,在银幕上发挥魅力。
银幕上的“悲剧英雄”
90年代之后,刘德华演出了很多反英雄的角色,在整个社会背景下看,当时社会中已经找不到英雄,整个电影圈都不要英雄。对于刘德华来说,表演这种角色是一种突破,从英雄走向反英雄,《烈火战车》就是其特别明显的反英雄片。
刘德华自己也曾说过,在英雄走向反英雄的过渡中,他有一段表演上的迷惘期。目前,他的英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到了《无间道》,刘德华的反英雄角色被认为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现在看起来,他反而是在反英雄的演绎上,得到了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
中年转身重塑自我
刘德华的电影事业多产期为1988至1992年。但处于多产期的刘德华,也往往被认为“处理性格和情感没有深度,角色类型化”。影评人张伟雄说:“他喜欢在镜头里玩形态、玩火机、玩枪、玩小动作,连发型都不能改。可以说,他是同一时期一直演两种角色而已,路数甚窄。多产期还造就了刘德华在表演上的另一个大特点,就是模仿。”
刘德华是如此专心一意急急去走出自己。《瘦身男女》和《大块头有大智慧》组成‘假身两部曲’,是一个偶像向自己一个阶段说再见吗?这是他的转型,在自我放弃,重新去寻找自己的定位。
不断寻求转型和突破的刘德华,得到了更多好评。他为自己的演员生涯冲出了一条血路。在他放下了架式之后,在他逐渐步入中年之后,他表现出更多的可塑性。并因此凭借《暗战》获得第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因《阿虎》而获得第六届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因影片《大块头有大智慧》获得第二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因《无间道3》获得第四十一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等多项殊荣。
歌坛影坛永远的强者
刘德华从出道一来不论是在歌坛还是影坛都凭借其吃苦努力的敬业精神,开拓出良好的成绩。他在歌坛一直都承续了“老黄牛”般的精神,不断耕耘,不计得失永不停歇。看看他出道来发行专辑的数量,就足以证明他的用功。更难能可贵的是,不但没有间断唱歌,还能音乐上不断创新。近两年来刘天王也不乏优秀歌曲问世,难怪他的“粉丝”会那样痴迷。
歌坛事业节节高的刘德华,又开始了他新一轮的全球演唱会,一站站的下来,让我们不禁感叹他如何能够在岁月流逝中永葆斗志?着实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在影坛他依然是永远的焦点,一直怀有梦想的天王用自己的所得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影视王国“天幕”,并且投拍《兄弟》再次聚集了当年“无线五虎”中的“四虎”,成为影坛的焦点。永远谦和的微笑,永远饱满的斗志造就了歌坛影坛永远的强者——刘德华。
张学友——歌坛永远的神话
“苦”是音乐的里程
张学友高中毕业后曾先后任职于香港贸易发展局和国泰航空公司。由于不满小职员的单调生活,学友感到失落和惆怅。1984年他参加了“全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凭一曲《大地恩情》,由一万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夺得冠军。宝丽金唱片公司对张学友的歌艺欣赏非常,与之签约为旗下歌手,全力推荐这位乐坛明日之星。从他的第一张粤语专辑《SMILE/微笑》开始,张学友开始了他的星路历程。8个月后,他再次推出专辑《AMOUR/遥远的她》,而且备受好评。
但是,学友的出道却有那么一点点生不逢时。八十年代中期,正是谭咏麟和张国荣“杀”得不可开交的时期。张学友的唱功不是不精湛,声线也不是不迷人,可是在谭咏麟、张国荣两颗巨星的掩映下,任他再出色,也耀不到你的眼睛。一路走来,就如同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主人翁尤利西斯的长途回乡之旅,充满了挑战与艰辛。张学友凭着他的毅力披荆斩棘,成就了这一段光辉的旅程。但是,其中的滋味,也只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了。
“淡”是乐观态度
面对事业的起起伏伏,跌跌宕宕,张学友似乎看得很通透。他总是以平常心去面对,用淡然的态度处之。在经历过的日子里,他一直在积累着过去,思考着未来,寻找着生活的意义。家人的支持和责难,朋友的鼓励和伤害,歌迷的留下及离去,公司的吹捧和忽视,大众的喜爱和厌恶,上天的眷顾和唾弃……成就了今天的学友。他把自己比作一只将要破茧而出的飞蛾,他说:“今天的我不怕面对失败,因为我知道他日我必定会成功。我若手握成功,不会感到骄傲,因为我知道它将挫败我。”“今天我不怕面对黑暗和未知的将来,因为我知道我将从它身上学习到更多,从而带我到更新更辽阔的空间。我知道最终我将像飞蛾般,扑向光明,进入永恒,那又何惧,我并不孤独。因为某年,某月,某日,某地的某一刻,我曾和你同在,感谢你教给我的!” 张学友的收获不只在名利的范畴,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磨练。现在的张学友只是坚持唱好他的歌。对于他的事业,他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唱到70岁!
“电”是心灵的触动
虽然演戏不是学友的老本行,但是作为一名艺员,张学友还是有不少“触电”的经历。一直以来,张学友都是全情投入地演好每一部戏。1986年张学友接拍了第一部影片《霹雳大喇叭》。剧中张学友的戏分虽然不多,但他挥洒自如的表演,给歌迷、影迷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第二部影片《痴心的我》中,张学友就担任了主角,其中也有出色的表演。由于学友憨厚老实的长相,再加上他的笑容和眼神中总是带着一丝单纯与腼腆,之后喜剧戏约不断。他又先后接拍了《天赐良缘》、《八星报喜》、《意乱情迷》等一些比较卖座的喜剧片。1988年,张学友在电影《旺角卡门》中改变了戏路,饰演一个不务正业的“烂仔”。张学友投入、出色的演出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导演杨帆评价他说:“演戏很投入,人聪明,导演要求的表情都能做好,是个极有魅力的年轻演员。”凭借在《旺角卡门》中的精彩表现,张学友赢得了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的殊荣。
“情”是不变的主题
1996年,当张学友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拉着罗美薇的手步进了结婚的礼堂,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爱情马拉松。在“四大天王”红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张学友是唯一一位让女友曝光,也是第一位开花结果的人。张学友是一个对事业负责,也对爱情负责的艺人。要知道,在演艺圈中,想要歌迷和女友都很好地照顾到,不是一件容易把握的事情。难得的是,他们的恋情早已经众所周知,而学友的事业也在稳定中发展。他们两个,郎有情,妹有意,而且从来不闹绯闻。他们双方彼此对对方的认定,使得学友情场得意,演艺事业更是意气风发。仅从这一点来看,不难看出张学友是一位很有智慧的男人。他最可爱的一点,就是他用情很深也很真,他和罗美薇的爱情即是佐证。
张学友和罗美薇在合作电影《痴心的我》时坠入情网。交往初期,张学友还没有走红。个性温婉的罗美薇陪着他走过了那一段人生的低谷。当他在歌坛不如意、常常酗酒浇愁的时候,美薇依然在他的身边,不断地安慰他,鼓励他,让他重拾自信,重新在歌坛上站立起来。回想起那段日子,学友说:“在我最潦倒的时候,我看到了美薇对我的爱。”
“慈”是父亲的心
张学友有了个宝贝女儿,人们对他在歌坛的要求似乎也在一夜间放得宽松。歌迷不会再当真去责怪一个可爱女孩的爸爸不求上进。当然,在张学友的眼里,家庭可能确实比事业还要重要,他喜欢家庭给他带来的安全感。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顿饭,天南地北地、无忧无虑地神聊是他的一个很大的梦想。所以现在的学友是有女万事足,为了妻子和爱女,这两年他也低调了很多。每次一提起他的宝贝女儿瑶华,他都会笑得合不拢嘴,一副慈父的模样。
看来,现在的张学友已经完全投入到父亲的角色,这倒确实让人欣赏。我们希望歌神多点时间放在音乐上,同时也喜欢看到他多一份心思放在女儿身上,这还真是一对矛盾。
“悬”的感觉让歌迷好怕
张学友在2000年出过一张专辑《走过1999》,唱着“世纪末情歌”,仍走大众化路线,但专辑并未给人留下太深印象。随后女儿降生,歌神似乎从歌坛销声匿迹了,仿佛真的躲进了家庭的小天地,知足地过起三人世界生活了。歌迷们失落地开始指其“不求上进”。再加上张学友近年来一直备受鼻敏感症困扰,病情更有恶化迹象,严重影响他唱歌时的声线。张学友的魅力指数急剧下跌,其艺途几乎命悬一线。
要知道张学友十多年来以一把雄浑磁性的嗓子享誉乐坛,大鼻子出了毛病可不是小事!为了不致恶化,学友自受鼻敏感困扰后,已刻意减少工作量,除了唱片减产,上台表演次数也大大减少。
学友曾请观众不要嫌弃他失准,他说:“我很少出现这种情况的,没办法!”虽然学友说来态度轻松,但却令人感慨。观众反应仍极之热烈,频频鼓掌大力支持。好在他终于挺过来了,2002世界巡演,一气呵成将有十多场个唱,张学友给足了专业精神,歌神大旗终究没有倒下。
“梦”与尊严在延伸
有梦的人是停不住的。张学友并没有打算安度中年,他还想自组公司,还想为别的歌手制作专辑,还想为女儿写歌,他要与女儿一起唱歌,他要唱到70岁。一个男人坚强地续写着他的梦想与尊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友的歌也逐渐变得更加深沉和成熟。从当年激情澎湃地高唱《情网》、《吻别》的张学友,我们听到了年轻人所特有的伤情与坚持。到现在他的《结束不是我要的结果》,我们却发现他明显多了些成熟与内敛,那已经是一种在浓浓的悲伤上面蒙着一层轻纱似的情歌了。它已经有了明显的属于张学友的淡然——即使是无奈的结果,也不会有太多的外露的悲痛,有的只是难舍的轻轻的感慨。
在《雪狼湖》全球巡演之后,他似乎“隐退”于人们的视线,然而继去年他又再次发行新专辑《在你身边》,“歌神”又闪耀在舞台上。今年年初开始启动的全球个人演唱会,令我们看到了一个虽已岁月留痕,但歌声依旧动听的张学友。
郭富城——一直“舞动”的王者
漫漫成名路
“四大天王”中,郭富城的成名道路最为漫长。很多年以前,几个香港圣马力诺中学的女孩共同拥有一个小秘密:她们发现无线电视台的伴舞员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靓仔。每一次他在荧屏上出现后,几个女孩就会在一起兴奋的议论:这次我又看见他了,他有酒窝,还是双眼皮,还有他的眼神......这是女孩们最心爱的秘密。
后来她们知道了,那个神秘的靓仔在异乡的台湾已经成了歌星,他叫做“郭富城”。从那时起,他渐渐不再神秘,成为名满天下的“四大天王”之一 。郭富城,1965年生于香港。1984年,19岁的郭富城考入无线电视台的舞蹈训练班,1987年转入无线艺训班,期间演过数部电视剧,《镭射青春》、《成吉思汗》、《我系黄飞鸿》等等。
直到1990年,一直默默无闻的郭富城在台湾拍了一支电单车的广告,没想到这则广告竟改变了郭富城的一生。他那俊朗的外型、湿漉漉的头发、带电的眼神与迷人的微笑使无数的台湾少女为之倾倒,紧接着一则“爱之味”广告使他无论走到那里,都有台湾的少女向他高喊:“你是我的巧克力”。(广告语)随后灌录了三张国语大碟,红透了整个宝岛。1992年册封“四大天王”,奉陪末座,成名时已28岁,后来,郭富城开始尝试多方面发展,拍了王晶的电影《街头霸王》,演了电视剧《烈火狂奔》,也遇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经纪人、填词人小美。
叱咤影坛的“舞王”
虽然郭富城舞蹈技能不俗,但令他最羞涩的就是音乐,舞曲风格似乎也成了他撇不开的拐杖,“以舞会友”成了方便快捷取悦歌迷的套路。成为百事可乐代言人后,郭富城逐渐往扮相新奇大胆、歌曲风格多样的前卫路子上走。但郭富城的本性并不是一个前卫的人,所以只好在形象上动脑筋,幸好他每一次形象的改变似乎都能影响潮流,从最开始的“四六分头”、到接拍百事可乐后的“火箭头”,郭富城在“四大天王”中,更多地用自己的外形来干预时尚。可以说郭富城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广告是分不开的。从他出道至今,每时每刻都有广告围绕着他,先不说让他一夜成名的电单车广告,1998年初当上的“百事巨星”甚至是其从艺生涯的转折点。2005年郭富城终获台湾金马影帝,是“四大天王”中第三个获得此殊荣的。2006年郭富城又因电影《父子》(blog)蝉联台湾金马影帝。
郭富城从艺以来,参与的电影作品不多,15年来包括客串的电影都只有26部,而且由于形象变化不多,只有《雷霆战警》、《风云》、《浪漫樱花》给人留下一些印象。2005年,接拍《三岔口》的他终于决心牺牲形象,来迎接这部“等待10年的好剧本”,郭富城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在自己40岁时的2005年得到最好的礼物,这也是其演艺生涯不可多得的亮点。
不服老大造型百变
在四大天王里,郭富城似乎是对那个“四大天王”时代最有感情的一个,他曾在几次演唱会中唱其他天王的歌来表示自己对那段日子的留恋。而且面对新人不断涌现的娱乐圈,他更是从不服老,似乎和其青春性感形象相对应。近两年来,郭天王除了拍摄了多部叫座又叫卖的影片,并屡获影界大奖,可谓收获颇丰。同时,他不断在自己的造型上求变,求新,在今年其个人演唱会上,更是惊人地打造出蓝色魅惑的形象,让歌迷们惊呼不已。
可以说这么多年来,郭富城是最受时光老人眷顾的一个,因为在他身上我们并没有看到很多岁月的痕迹。舞台上的他还是那样热舞着,还是那样的激情四溢。
黎明——不温不火的天王
这个出生在北京的俊秀男生最初被大家认识应该就是那首《我来自北京》。可以说他是当时“四大天王”中普通话最好的一个,而且也是最具有书生相的一个。很多人最初都认为他走进娱乐圈是个错误,他不应该进入如此复杂动荡的圈子,应该去过更为平静的生活。然而谁又能想到,就是当年的那个“奶油小生”不仅仅是俘获了无数少女的心,更是不温不火的在歌坛影坛闯荡了这十五年,并且创立了自己的音乐公司。
悠悠成名路
1990年,在香港歌坛转战多年的黎明终于推出首张个人专辑《黎明》,获得一致好评。
1991年黎明推出了《是爱是缘》、《今夜你会不会来》、《我的感觉》、《倾城之最》四张专辑,其中主打歌《对不起我爱你》、《今夜你会不会来》不但荣登 1991年度TVB十大劲歌金曲榜,本人亦荣获1991年度商业电台叱咤乐坛全港播放率最高男歌手铜奖、和记十大魅力男士、十大健康形像艺人等众多奖项。
1993年,刘德华、黎明双双出演了由成龙(听歌,blog)主演的影片《醉拳2》和《城市猎人》,两位天王在同一年皆获得与成龙大哥的合作机会,足以看出后来居上的黎明和闯荡娱乐圈十多年的刘德华在香港娱乐圈几乎平起平坐,这也表现出香港造星工厂令人生畏的力量。而此时,也正是刘德华和黎明在影、视、歌坛争夺最为激烈的时刻,演唱会场上,彼此的歌迷相互喝倒彩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个带有戏剧性的场景也被周星弛搬上了银幕戏谑一番,在影片《破坏之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令人捧腹的画面。
1995年,“四大天王”经历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而黎明再次期间依旧“热度不减”。童年黎明首次与王家卫导演合作,拍摄了影片《堕落天使》。在影片中,黎明出演天使1号,
是一个杀手。与张学友、刘德华在《旺角卡门》中个性鲜明的表现不同的是,黎明在此片中的表演完全被淹没在其华丽的外表之下,没有太多的表情和台词,呈现出来的只是一位冷酷到底的杀手形象,角色单一,过于脸谱化。
一直排斥“天王”头衔的天王
近些年,黎明工作量锐减,转型开始做了娱乐公司老板。因此近年的工作安排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接。黎明似乎是四大天王里面最排斥这个称号的。在接受采访时,他基本上对关于“四大天王”的问题不作太多回应。“四大天王作为一个名称,会永远存在。但我觉得它是用来开玩笑,用来挖苦人,用来玩耍的。天王的名称对我黎明来讲是没有作用的,你可以查我的记录,从第一天有四大天王这个名称,我从来没有用过。到任何一个地方做宣传,别人叫黎明我最开心,叫天王最难受!这只是媒体为了炒作而起的一个名称,与我有什么关系?现在又是什么小天王、小天后,这是没什么用的。”但作为当年“四大天王”这个称号的受益者,黎明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公众对他的“天王”印象。
谈起这些,黎明觉得颇为无奈。“或许从包装和宣传上讲,这样的称号不单单对于我们四个人,也对于整个香港乐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长达10年的时间我们四个人包揽了大部分的奖项,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后果。比如那个时代一些其他的优秀男歌手会因此感到压力很大。香港的乐坛也因此失去了一些可能性。现在过去了这么久,不少新的歌手冒了出来,我觉得我们其实已经获得了很多的利益,没有必要再在那些所谓的颁奖礼上分猪肉。不如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所以后来我决定退出颁奖礼。”
洒脱面对压力
因为四大天王留给香港歌坛的印记过于深刻,不少年轻歌手出道之后都比较刻意的避免被人称作所谓天王接班人,陈奕迅(听歌)还曾公开说不买黎明的唱片。对于后辈歌手对于自己的看法,黎明的表现很大度:“尊重分两种:一种是内心真正尊重,一种是表面尊重。同一个人,某些人可能认为很需要尊重,而另外一些人可能认为完全没必要。生活在现在这种自由的社会,人们都只会尊重实力。”也正因此,黎明这些年的工作重心已经从个人发展转移到了公司运作方面。“我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知名度,所以根本没有必要乱接工作勉强自己来做。我多拍几部影片、钱赚多赚少都不是问题,但用压榨自己的方式去拍,只会让自己死得更快些。人生要走很长的路,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工作既令我有满足感又令我失落,但男人必须把精力放在事业中。像周润发(听歌)和成龙大哥,他们都是我的前辈,每天面对不同的环境在拼搏,我也应该向他们那样努力。至于压力,你越逃避,它越纠缠你,应该像对非典那样。”
我们都明白当年风风火火“四大天王”当道的娱乐时代已经过去了,“四大天王”是娱乐圈的一个神话,像四根发育过良的大树遮蔽了身边后来的同类。大树至少象征了一种繁荣,四大天王的光芒在香港乐坛上空整整笼罩了十五年。十五年,是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如果有一天你觉得不再喜欢四大天王的歌,那是因为我们的青春逝去了。如果你至今还吼着他们的歌、一如既往地爱着“四大天王”,那是我们的青春真的逝去了。
(编辑:李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