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狼图腾》海报
不可否认的是,让·雅克·阿诺五年打造的视觉效果相当令人震撼,无论是狼马大战,还是狼突袭羊群的画面,都相当壮观且真实。实拍出来的画面跟电脑特效比,还是有着一种更丰富的质感,而电脑特效再细致,仍然透着一种过分完美的精致虚假感。另外,在中国,电影普遍在喜剧与青春这两个字上打转时,它近乎开创了一个中国的新类型,通过人与自然以及不同文明之争,来表达对现代的反思。
所以要向阿诺导演以及他的团队致敬,特别是在这个拍六天就能票房三亿的今天,他用一种笨拙的方式守住了电影的基本尊严。因为起码他拍的是电影,而有些人拍的是笑话。
但具体到影片整体气韵,却没有与视觉方面相配的凝重大气。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环保宣传片,影片孜孜不倦地通过片中蒙古人的口去宣讲朴素的环保理念,这种解释性的话一多,实际上电影的品格也就降了一层,一个高级的电影,总是会慎用台词,它更多的是用画面本身去讲故事,更遑论直接用语言表达主题,这更落了下层。
另外它对环保的理解也充满了势利的味道。我们只能看到蒙古人对狼的尊重来源于利益计算,比如人类对狼围猎的黄羊,只拉走几头,要给狼族留下足够的分量,不然狼就会侵扰人类。比如为什么他们尊重狼,是因为狼维护了草原的生态平衡。当然,这是事实,就像环保宣传得多高尚,它本质是一种更精致和更隐蔽的利己主义。但作为一部电影来说,用一种法国式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浪漫态度去颂扬这样一利己主义,或多或少有点小题大做之嫌。
这部影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里,它没有真正表现出狼的魅力,以及它和游牧的蒙古族之间的精神联系。简而言之,作为影片真正的主角,狼以及狼文化的传承者蒙古人的表现是不够的,毕利格老爸所代表的蒙古人在面对汉人所代表的现代文明的入侵,态度是暧昧不清的,他们没有反抗也没有什么异议,所做的也只是乖乖的臣服。这样他们除了在口头上表达对狼的崇拜,有什么与汉人不同的地方?而真正的狼族文化应该是桀骜不驯,内心充满骄傲的。影片所要表达的一种游牧文明的挽歌也就变得不疼不痒。
没有那种异质文明魅力的吸引,让冯绍峰饰演的陈阵对狼和蒙古文明的崇拜变得莫名其妙。当然,对陈阵的前史完全避讳,也让他的迷恋缺乏深层次且可信的推力,我们能理解因为“文革”的敏感性和主创的谨慎,但前史的完全空白让他成为了一个只是突然对狼着迷的怪咖,而非是两种文明冲撞下的迷茫孩子。
像所有的平庸电影一样,它觉得表达关怀的方式就是用美图秀秀似的柔化美化,但实际上,如实表达出他们的愚昧与智慧,野蛮与勇敢,暴怒与多情,反而能让人物有着更为沧桑的命运感。但这样一部命题如此宏大的电影,这方面居然付之阙如,真有点让人难以理解。也正因为如此,影片那段掏狼崽的戏份,让那些蒙古人显得虚伪且惺惺作态。为了生存,杀掉他们的图腾幼崽,这是多么残酷而庄严的行为,透过它,你能看到任何一种文明骨子里的冷血,人类怎样通过理性将杀戮变为正义,这是一个真正能抵达文明深处的戏眼,却被煽情蒙蔽了双眼的阿诺导演处理得轻浮廉价,那些牧民的眼泪如同一记耳光,而阿诺导演照单全收,赞颂着那种做作的伤感。
与影片主题的不清不楚交相辉映的是,人物戏份的大量奢侈浪费。比如窦骁所演的陈阵知青同伴杨克,这是一个看似耀眼的摆设,没有性格也没有自己的挣扎,他一口白牙站在美丽的草原笑着,却仍然找不到丝毫存在感。至于蒙古部落的那些人,你也看不了他们各自的面目,所以影片里陈阵与毕利格老爸之间的父子情,与噶斯迈之间的恋情都缺乏真正的质感。
这再次证明了这是一部概念先行的电影,作为一个国外导演,中国对于阿诺就代表神秘,而逝去的狼图腾就带有了古董的光环,在这双重滤镜下,阿诺导演早已失去了那种静观的冷静与优雅,抒情的冲动战胜一切,所有的人物都被笼罩在强烈的炫光之下,细节变得不再重要。
幸好,影片虽然有着迂腐且没有是非的抒情,但诚意却不可忽视。片中的人物和故事,也没有那些哗众取宠的猎奇和狗血戏份。也因为这份诚意,影片最后游牧文化的消亡与狼族的末路还是相当动人的,这时摄影机镜头似乎回过神来,去关注片中每一个个体的命运,无论是狼还是人,当它真正用细节去讲故事时,突然变得有了神采。那些狼或因饥饿难忍而冒险触雷身亡,或者面朝绝壁却纵身一跃,或者逃入狼穴挖断入口葬身其中。特别是影片最后那头狼,被汽车追得精疲力竭,最后回过头,定定却不解地望向人类,然后身体被抽空一样轰然倒地。狼的骄傲在最后一刻绽放得颇为壮丽。
说实话,去批评这样一部电影挺让人不忍心的,在中国影坛,有太多电影缺乏基本的素质甚至突破电影的底线,而有这样一部从用心到制作都精良的电影已属难得。但是,我仍然觉得我们不能降低优秀电影的标准。一部好的电影,它不应该是概念化的图解,不应该肌理如此软沓,它应该能触到这个世界的某些真实的角落,它不能是老好人似的糊涂伤感,它不应该避讳这个世界的复杂。
(实习编辑:纪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