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当电影拥抱足球 竞技只是由头

2014-07-01 10:31:21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任凡

   

  随着巴西世界杯的第一声哨响,凡自诩球迷者,必然老老实实放下手里的工作、学习、娱乐,乃至情感纠葛,乖乖来到电视机旁,跟随远在南半球的那32支球队一起呐喊、哭泣、疯魔、癫狂。毫无疑问,足球是近代体育项目中最具魔力者,没有之一。除了坚持、悬念、竞技、团队这些一般体育项目普遍包含的理念,足球还被赋予了许多超越体育的多维度、深层次涵义,比如种族、外交、经济发展乃至两性平等。

  电影,作为另一种具有魔力的文化产品,自然少不了拥抱足球这一主题。面对足球的宏大与多面,电影好像一面镜子,选取不同的角度,照出不同作者眼中的足球,它可能是一个传奇,一种信仰,抑或励志的推手,情感的纽带。当你了解了这些,你会发现足球可不像它的外观那么低调,远远不止黑白两色——那些与足球有关的电影好像是用五光十色的镜子拼出了一个外在的他者,冷静地记录着那些绿茵场内外的故事。

  传奇与敬畏

  《齐达内,一幅二十一世纪的肖像》:一次对英雄的膜拜

  谁也不能否认足球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球队、球星、球场和穿插于其间的各种恩怨纠葛被不断地演绎与重构。于是足球的生命就在那些它自己缔造出的传奇里生生不息地传递和延续,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2005年,菲利普·帕雷诺和道格拉斯·戈登将他们的摄影机对准了当时绿茵场上的一个传奇人物——法国中场球员齐达内——拍摄了一部叫做《齐达内,一幅二十一世纪的肖像》的纪录片。该片记录了2005年4月23日皇家马德里对阵比利亚雷亚尔的一场普通的西甲联赛。但它的视角颇为独特,它不关心比赛的场面和输赢,它只记录一个人,齐达内。记录他的盘球过人、无球跑动,甚至是表情变化与呼吸节奏。导演不关心他的奋斗历程、忽略他的场外生活,仅通过时而推进时而拉远的镜头来还原一个无比真实的场上球员。毕竟,就算活跃如贝克汉姆,狂狷如穆里尼奥,只要你是绿茵场上的英雄,总还是要回到绿茵场上续写传奇。于是本片导演直接带我们俯瞰绿茵场,看看传奇英雄们到底做了什么,在做什么——这是一次对英雄的膜拜,也是对传奇的解构。

  《曼联》:若想成为传奇 需怀敬畏之心

  另一部书写传奇的电影叫做《曼联》。众所周知,足球是职业化道路发端比较早的一个体育项目,而曼联队在职业足球史上的地位毋庸赘述。本片围绕曼联建队历程,尤其是经历慕尼黑空难后的重建展开。通过对球队助理吉米·墨菲和年轻球员博比·查尔顿跟随球队一起成长的描写,对曼联队在逆境中崛起的职业精神进行了细致的解读。面对球队大半主力在空难中丧生的局面,曼联队剩余人员非但没有随波逐流,破罐破摔,反而空前齐心协力,为球队谋发展、创业绩,最终成就了球队英超霸主、欧洲劲旅的王者。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励志或团队奋斗,它还十分明显地传递了一种理念,那就是要想在某个领域成为传奇,一定要对它怀有敬畏之心。

  磨砺与欢乐

  《一球成名》:小人物奋斗史

  足球的魅力当然不止于殿堂里的膜拜,它更在于让更多的小人物看到欢笑与泪水背后蕴含的生活哲理。在诺坎普上千欧元一平米的草坪上踢的是足球,在里约热内卢贫民窟空场上摆上小砖头踢的也是足球。足球精神是没有差别的,它传递欢乐,也催人奋进。

  2005年的美国电影《一球成名》讲述的正是一个十分接地气的小人物奋斗史。桑蒂亚哥是一个生长在墨西哥的酷爱足球的少年,但清贫的生活却从未动摇他的足球梦想。他来到美国后被球探发现,后来又远赴英格兰参加了纽卡斯尔队的集训。然而,在陌生的大环境里,年轻的桑蒂亚哥品尝到了竞争的冷酷以及面对失意的无助。但是,成熟的职业环境和对足球的热爱与坚守,让桑蒂亚哥一次又一次鼓起勇气,施展自己的才华,最终赢得认可与尊重。

  这是一部简单却好看的励志电影,它以足球为载体,渲染着不懈奋斗的主题。其实,不管是足球还是生活,不经历磨砺的阵痛就无法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简单质朴的道理永远是深入骨髓且相似相通的。桑蒂亚哥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他的故事可以复制到每一个人身上,足球就成了极具象征意味的能指。《一球成名》不是一部深刻的电影,但它的简单直接刚好像足球本身一样——人人都可以踢,但怎样踢好,怎样从踢球中捕捉乐趣,那就是极为个人的事了。

  《少林足球》:从足球中捕捉快乐

  另一部典型的从足球中捕捉乐趣的电影就要算是周星驰导演的《少林足球》了。少林武痴阿星一心要将少林功夫发扬光大,在落魄球员明锋的帮助下,将少林功夫与足球巧妙结合,并游说昔日同门组建球队,与敌人进行比赛。其间发生了一连串妙趣横生的故事,最终邪不压正,阿星和师兄弟们一起战胜了强大的魔鬼队。周星驰用惯用的无厘头外壳精心包裹了一个浪漫主义的故事内核,阐述了关于寻找与失去的母题。足球就像一趟列车,搭载了阿星、阿梅、明锋和少林师兄弟们的梦想与坚守,最终抵达了成功的终点站。本片基调温暖,却不胡乱煽情,将足球中刚毅的一面隐去,着力表现爱与鼓励的力量,是一部走心之作。

  正义与邪恶

  《胜利大逃亡》:足球升格为弘扬正义的主体

  《胜利大逃亡》无疑是足球电影史上一部重量级的作品。不仅是因为史泰龙、迈克尔·凯恩和贝利等影视明星和足球明星的加盟,更是因为该片将足球从一项体育运动升格为一种弘扬正义的载体。通过一场足球比赛,我们看穿了邪恶自身的外强中干,也感动于善良、正直、勇敢等人类普世情感的光辉与力量。

  二战德军战俘营中即将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比赛。德国国家队试图通过在球场上羞辱战俘击垮盟军士气。然而战俘们面对营救部队挖好的营救通道,毅然决定放弃越狱计划,直面纳粹的挑衅,捍卫自己的荣誉。本片导演约翰·休斯顿是美国电影界大佬,他的经典作品《马耳他之鹰》开了美国战后黑色电影的先河,但本片可一点都不黑色,欢快的节奏和幽默的对白,让观者一度忘了这其实是一场实力悬殊而且生死攸关的比赛。这就是足球,在其中人人尽可以忘我的施展,最终正义必将战胜不义。

  《京都球侠》:嫁接足球精神与正邪对抗

  几年之后,中国大陆也推出了一部题材、手法都十分相似的电影《京都球侠》。该片描述了清朝末年,一般爱国志士勇敢面对殖民列强的欺侮与挑衅,捍卫民族尊严的故事。与《胜利大逃亡》欢愉的结尾不同,本片以爱国志士周天走向刑场作为终结,突出了大历史环境里个人英雄的悲壮色彩。

  虽然中国人拍足球电影有点让人啼笑皆非之感(在本片诞生的那个年代里中国足球其实还可以),但关于将足球精神与正邪对抗嫁接在一起进行解读的手法,两部电影并无高下之分的。足球无国界,水平有高低,抛开竞技的那一面,足球就像阳光与空气,对每个人的意义都是一样的。

  俗世与信仰

  《最后一支南斯拉夫队》:当“为谁而战”失去意义

  每逢重大比赛,尤其是国家队比赛,奏国歌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队员在国歌声里尽情享受国家自尊与民族自信带给自己的归属感,这才有了朝鲜球员郑大世在2010年世界杯时涕泗滂沱那一幕。从这一点来说,足球又是“狭隘”的,“狭隘”到一国一地的寸土必争。可是,当一名球员失去了国家,或者说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到底在哪里时,他该怎么办?纪录片《最后一支南斯拉夫队》就忠实地再现了面对国家的分崩离析时,身为职业球员的国家公民怎样经历了一种家国情怀的弥散,又怎样借助足球重新建立起心灵的归属。

  1990年世界杯前夕,南斯拉夫与荷兰国家队在萨格勒布(现克罗地亚首都)举行了一场友谊赛。可前南国歌奏起时,全场球迷整齐的起哄、嘲笑,并高喊“克罗地亚!”。球员们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与尊重,政治的纠葛给竞技体育造成了极大的伤害。1992年欧洲杯预选赛,尽管笼罩着战争的阴霾,可南斯拉夫队一路过关斩将越踢越好,但最终被禁止参赛,直接导致了那一届欧洲杯上演的“丹麦童话”。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一个又一个共和国独立出去,昔日的国家队友如今不得不在球场上兵戎相见。2000年荷兰欧洲杯预选赛中,南斯拉夫与克罗地亚狭路相逢,两队第二回合比赛即将在萨格勒布举行。不管怎样,南斯拉夫这个名字在球场上逗留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终于在2002年后彻底消失。教练与球员彷徨无助不知为谁而战,但是,作为竞技项目的足球比赛失去了意义,不等于足球本身失去了意义。就像那最后一支南斯拉夫队主教练说的那样:“好吧,我们不为南斯拉夫,我们为了足球!”。这一刻,足球超越了万国之上,赋予迷途中的教练和球员以宗教般的力量,足球就是信仰。

  (编辑:王日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