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合拍片:不要盲从好莱坞

2014-06-18 09:51:19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何源亭

   

  业内人士探讨合拍片的机遇和难题

  合拍片早已不是新鲜词汇,但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各个论坛上,围绕这个概念的话题被频频提起。

  在15日举办的《开创合作新模式,探索制片新机遇》论坛上, SMG尚世影业首席执行官苏晓指出:“合作双方动力都很强,因为一部电影如果各投一半,拿到的成品获利双倍。”然而,这中间的难度坎非常大,个别嘉宾甚至对合拍片的现状给出不乐观的估计:“合拍片要做到中西两边都成功是不可能的。”

  而在16日凤凰娱乐举办的《亡命天涯还是明日帝国,好莱坞进军中国20周年》论坛上,嘉宾们也提出,好莱坞在规模和技术上确实很出众,但不能盲从好莱坞,应当挖掘符合中国观众喜好的“故事”,同时学习好莱坞的技术和产业管理理念,从而增强本国的电影制作实力。

  至今没有一部双方都成功的案例

  中美制作合拍片,阻碍首先来自中美行事方法的差异。在融资方面,美国的独立制片人常常先卖电影版权拿到融资,他们自己很少投钱,然而在中国常见的情况是有了资金才拍电影。

  其次,如果跟美国合作电影项目,没有律师介入是不行的。例如,非美国编剧工会的会员不能买该会会员编写的剧本,也不可以请该会会员协助修改剧本。在美国,存在大量详细且硬性的相关规定,所以存在很多专业律师协助解决问题,经他们起草的合同往往“长篇大论”,佣金额度也不菲,在中国就没有这样的规则。

  刚刚在美国好莱坞开机合拍《Southpaw》的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叶宁最具发言权,在15日举办的《开创合作新模式,探索制片新机遇》论坛上,他承认中美电影工业体系非常不同:“在项目谈判过程中,我们要求从开发、制作到全球发行必须全程透明,这是合作的前提,并且要求我们的人和他们的人一起进场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非常开放,项目前期、剧本开发包括进入制作拍摄过程中严谨的态度,是多年以来好莱坞工业背后的逻辑。”

  此外,兼顾不同市场、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也是难上之难。在今年3月宣布与迪士尼影业合拍的SMG尚世影业首席执行官苏晓说:“尽管很多电影票房都很好,审美趣味上的文化差异却非常明显。比如说美国的年轻观众能够接受比较复杂的故事和人物,但是不太喜欢用特别浓烈的情感表达,这个跟他们从小看美剧养成的基础观念有关。但是,中国的观众非常能够接受且需要强烈甚至煽情的情感表达,但是故事的人物多一些、剧情稍微复杂一点,接受起来就会有难度,这也是为什么像《环太平洋》、《饥饿游戏2》这样的电影在中国大卖但是在美国票房平平的原因。”

  苏晓说:“我与迪士尼影业电影制作执行副总裁托尼·图见面,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想拍成是中文片还是英语片?’我说拍成英语片,否则不可能打入全球市场。他说如果拍英语片,小说在中国再有名,美国人不知道也没用。”

  实际上,不单单是美国,中国跟其他国家合拍电影也存在很大的观念分歧,可以说,至今没有一部合拍片取得过中西都成功的案例。

  托尼·图表示:“要缓解这样的问题,首先要在文化和创意上达成一致意见,也就是决定好朝哪个方向走。如果是本地语言的合拍片,很大程度上依赖本地的知识和文化特征。如果是国际性的合拍片,就不一样了。将中西方审美观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彼此需要有足够时间互相交流,理解双方的喜好。”

  不要盲从好莱坞

  既然,在中西两边都成功的难度非常大,为何还要坚持做合拍片?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现在的电影市场那么好,对于中国公司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做合拍片,把本土市场耕耘好即可。

  苏晓认为,中国未来的商业电影基本的方向还是应该要做大片,从大片的角度来说,中国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电影2亿元、3亿元的人民币,已经是超大规模了,但是对于美国电影尤其迪士尼庞大的电影公司,作为常态可能要1.5亿-2亿美金,这个中间差距非常大,中国要做大片,一定不能只针对本土市场,必须是针对全球市场的范围,任何达到这样的投资规模,肯定不是区域市场而是全球的市场,所以必须要跟最强的做全球市场的公司进行合作。

  相反,在凤凰娱乐举办的《亡命天涯还是明日帝国,好莱坞进军中国20周年》论坛上,《东京审判》、《风声》、《神探亨特张》的导演高群书则认为不应盲从好莱坞:“好莱坞的规模、技术是好,但它的故事未必就一定比我们中国的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喜好,日本、韩国、法国的票房冠军都是本土的电影。”

  好莱坞的大片在西方人的偏好来看,是人物驱动着故事,让观众对人物有认同。中国的观众之所以很欣赏西方电影,最看重的是高品质和大场面,好莱坞大片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说,对中国观众并不像美国观众那样靠人物吸引、靠人物赚钱。

  北京小马奔腾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钟丽芳也赞同高群书的看法:“现在我们的片子里也是动不动就号称是卡梅隆的团队制作,事实上,像李安、卡梅隆在好莱坞的团队动辄就几千人,拉一个做道具的出来也可以说是他团队的。”

  “但是,我们得学习好莱坞的技术和产业管理的理念,他们在每个环节的工种上都精益求精。”钟丽芳说,“吴宇森在拍《太平轮》的时候就跟我说感到特别累,在好莱坞拍片的团队人员特别齐,但在国内,一个导演要从脚本到细节包揽所有的东西。”

  (编辑:王日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