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民生如溺泥 国运如泣血

2012-11-29 14:58:41来源:新浪娱乐    作者:司马平邦

   

  我看过《一九四二》之后的第一个想法,是想立即请教导演冯小刚,请问:

  这样的悲剧在中国还会不会重演?

  其实,它们会不会重演,不用我问,历史已经给过一次答案了,但我相信每个认真看过电影的人都会对此充满好奇,或者恐惧,恐惧它们有朝一日会在自己的生活里发生。

  感同身受,切肤之痛,为锥心之作。

  《一九四二》,除了在电影技术上做到了转为完备和高级之外,在故事上——这其实是冯小刚曾经最最擅长的方面,但他不玩了,所以似乎没有做任何的精巧设计,我看过刘震云的原著,原著严格说来都算不上一部小说,而顶多是靠作者访问当事人和记录他们的回忆写成的一部报告文学,缺少小说最必不可少的那种戏剧性。

  但3000万河南人在1942到1943年的大灾荒中被活活饿死了300万,占整个河南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不正是人世间最大的戏剧性吗?

  说实话,这部被标签为商业电影的《一九四二》,真正考验的并非冯小刚的讲故事能力,而是每个当下每个观众的听故事能力,即那些持着可乐、爆米花的人们坐在舒服的椅子上,心里如何体会70年前发生在同一片土地上的这桩人间惨剧的感知能力,看看你们究竟是有多悲天悯人,还是有多麻木不仁。

  你们若想看你们要的那种故事,我也可以告诉你,今年曾有一部同样题材的电视剧《叶落长安》,用几十集的长度讲1942年一批逃荒到西安的河南灾民的故事,那不但有逃荒的过程,还有逃到西安以后如何过活的过程。

  冯小刚要做的显然不是。

  《一九四二》除了老东家范财主(张国立饰)一家及长工栓柱(张默饰),以及瞎鹿(冯远征饰)一家,由虚构而来外,其他人物,上到中华民国统帅蒋介石(陈道明饰),再到河南省长李培基(李雪健饰),和国军第4集团军总司令蒋鼎文(于震饰)等一律是历史重现;非但如此,创作者显然对国民政府辖下1942年的河南省的政治势态、行政区划、权力逻辑、军政结构、世道民情等进行了一番极为细致和慎密的研究和描述,当以上诸要素被创作者做出准确呈现的时候,常规电影的那种故事和戏剧性――即使再强烈,也会退居其次。

  冯小刚要做的,就是让那种真实的历史和锥心的疼痛重新启蒙当下观众,让我们放下吃饱撑到之后攒下的妞妮和矫情,启发自己的真情和良知。

  当然,它的内容的核心――范财主与瞎鹿以及栓柱这两个半家庭的故事,在处理上亦有别致用心之处,比如电影以强烈阶级矛盾开篇,中段逃荒路上,范财主在日本鬼子大轰炸中失去一切成为无产者,虽然这曾引起长工女人花枝(徐帆饰)的好一顿暗喜,但阶级矛盾还是被民族矛盾替代了,但至最后,连民族矛盾也消失了,失去一切的范财主在逃荒路上捡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女孩,几十年后那个小女孩后来成了故事叙述者的母亲。[NextPage]

  没有生存,没有肚皮,人其实是连任何社会矛盾都不配有的,《一九四二》揭示的道理就是相当简单,或者说这部电影用一个极其昂贵和复杂的过程讲述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民以食为天。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斯时中国,由清末民初的动荡和民国早期的战乱,国家和人民的整体能量被透支到不可再透支,当然,这只是一种平均态,与此同时,极度的贫富悬殊已经铸成一种不可撼动的社会结构和政治逻辑,僵化而顽固地存在于国民党那个建立其实短暂的体制里,一方面,当时的中国本就是中日战争的弱势一方,而中国最大的省份河南又是这最弱中国中最弱的一地,而河南的农民又是这中国最弱省份中最弱的一群,在这样的政治权力下财富资源的食物链正逻辑里,以范财主和瞎鹿以及栓柱为代表的河南灾民,在创作者用影像将当时诸多真实的社会关系和政治逻辑完全而如实地理清、呈现之后,他们个人的和群体的命运,自然会生发出强大的艺术震憾力,和令人畏惧的现实威慑力。

  影片里,上:日本战机狂轰滥炸,下: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中间:国军残部烧杀抢掠,这一大段河南灾民逃亡路上的大群戏,是比当年《辛德勒名单》更为震憾、更为哀痛的人间悲剧景像,它引起的痛感既来自影像,也来自就发生在同胞身上的那种情感共鸣。

  其实,我觉得电影里无论是蒋总裁说的话,还是李培基说的话,还是别人说的,以及说什么,都不重要,那只是为了将这些历史中曾经有过关联的人物串起,用历史中原本正确的逻辑,推演出一幕不可逆转的饿死300万、上千万人流离失所的必然性人间惨剧。

  《一九四二》必将接过1990年代由《活着》曾高高举起的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大旗,其精神要旨已非简单满足于在影像里为民发声,而志于启发国人做更现实性和社会性的思考,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呕心请命。

  这,即是我为什么在刚刚看完电影后,就如此急切想跟冯小刚讨教中国未来会不会再次重演如此惨绝人寰悲剧的真正原因。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