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个月里彰显总统功绩的影片空前之多,相互厮杀。
例如挺奥巴马的《追杀本·拉丹》,原定11月大选前夕推出,后为避嫌改到12月19日。尽管奥巴马并未在片中显现,但全片就是描述在他亲自指挥下海豹突击队2011年5月追杀基地魁首的幕后故事和详细细节。另一部《哈德逊河畔的海德公园》(Hyde Park on Hudson)也是挺民主党的。该片主角是上世纪30年代后期实施新政的弗兰克林·罗斯福。
还有本·阿弗莱克执导并主演的《逃离德黑兰》(Argo)。剧情源自真实的历史,1979年11月美国驻德里兰大使馆被伊斯兰激进分子占领,52名使馆人员遭441天的禁锢,很多人都认为伊朗人质危机导致吉米·卡特竞选连任失败。
“通常在严峻时期观众向往奇幻和逃避现实。可现在在不确定时期观众则向往过去和追忆历史,缅怀罗斯福和林肯实质是对现任领导人的信任丧失殆尽。”《娱乐周刊》如是说。例如斯皮尔伯格的新作《林肯》,该片描写的是一位勤奋的领袖面对大多数人的反对而必须作出艰难的抉择。
上述四部与总统有关的影片均被视为第85届奥斯卡奖的热门。
好莱坞的总统片基本分这样三类:一是总统为核心的传记式;二是总统引发或参与的事件为叙事中心;三是总统为某个重要历史时期的职能性角色。还有虚构总统角色的,最常见于惊悚片和灾难片中,美国总统成了超级英雄式的救世主,如《空军1号》等。
在“总统电影热”的背后,正是好莱坞一贯奉行的“电影政治学”。有人说美国电影最具娱乐性,其实却是最具政治性,只不过还是用娱乐包装的。好莱坞动辄上亿美元拍高概念大片,必须“政治正确”(Politically correct)。具体说,“必须是安全和应时的,鼓舞人心而不可引发非议,亦即主题、故事及其内涵必须符合美国的政治理念和主流思想,配合当局一定时期的一定政策,予以积极宣传;传递的信息必须是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不可违背传统的价值观”;同样,“历史和政治的因素一直对哪些类型影片能获奥斯卡奖产生着影响”(埃·莱维:《奥斯卡奖大观》)。因之好莱坞在政治上十分敏感,一贯看风使舵,随机应变。“9·11”后,小布什的高级顾问罗夫就专门召集好莱坞巨头们,商议如何配合国内外形势而多拍什么、少拍什么,总共有20条,比如多拍英语和阿拉伯语的战争纪录片等。好莱坞各大公司随即调整了制片计划。当年逆境中求生存的励志片《美丽心灵》获得最佳影片等4项奥斯卡奖。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