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电影《白鹿原》两个缺憾

2012-10-30 13:51:23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文革

   


电影《白鹿原》剧照

  缺憾之一:叙事的碎片化

  电影《白鹿原》与小说《白鹿原》同名,但其内容远没有也不可能如小说《白鹿原》那样复杂、丰富。电影似乎力图展示小说的那种复杂、丰富,也采用了历史性的视角,从清末一直演到了抗战(完整版演到了解放后、白孝文都有点老了的时候)。这对于有时间限制的电影来说其实是力不从心的。这部电影展示(更妥当的说法应当是“闪现”)了很多事情,但往往是前后难以搭界,一个事情刚刚提起就往往被放下,没有了下文。如此一来,电影中的很多镜头、情节就显得既没有必要、也莫名其妙——如果你没有读过小说,你就不明白。

  比如,白嘉轩、鹿子霖的关系。小说《白鹿原》的一条主线,就是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这种争斗时起时伏,但又不是简单的争斗,而是有斗有和、又斗又和,那种争斗也始终没有公开也没有导致破裂。这种争斗在白嘉轩与鹿子霖之间是“自觉”的,也是双方心知肚明的。电影表现了白嘉轩的正直、仁义,也表现了鹿子霖的狡诈、阴险,但这不是他们关系的全部。而电影恰恰拙于这种交待,以致人们看到电影中鹿子霖对白嘉轩的嫉恨、对白孝文的加害的时候就难以理解。

  又如,电影开头白嘉轩抽打白孝文的镜头。在小说里是把这一段写得颇为惊心动魄的,有点类似《红楼梦》中贾政对宝玉的拷打。在电影中只是看到白嘉轩每抽打一下小白孝文就叫一下,没有哭喊。而在小说中是有所交待的。白孝文是白嘉轩娶了第七个妻子之后的第一个孩子,得来颇为不易。白嘉轩对他的抽打就因此具有了不平凡的含义。另外,小说中还交待,白孝文生下来就不会哭,这样在挨打的时候就只能叫——越不哭,白嘉轩就越抽得狠。如果没有这些交待,白孝文挨打就只是挨打而已。

  再如鹿三这个角色的行为。鹿三与白家是雇佣关系,一个是长工、一个是东家。小说把这种关系写得很是温馨:东家对长工是无微不至的关怀,长工对东家是无限忠诚、尽心竭力,两人亲如兄弟。因为有这一层关系,加上鹿三的“忠义”,才有了鹿三为白家“除害”的行为。在电影中,鹿三与东家的关系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表现;白嘉轩答应给黑娃娶媳妇的镜头也没有足够的表现力。没有这样的铺垫,他的行为就是不可思议的。

  就一部完整的有机统一的作品来说,任何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场景、一个镜头,都不是偶然的,都应当是作品的一部分,成为作品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部分都既是前一部分发展的结果,又是后一部分发展的原因。电影中的一些镜头往往缺乏必要的交待和铺垫,很多镜头既显得多余,也显得不可思议,整个作品在结构上表现出零散化、在叙事上表现出碎片化的不足。

  电影与文学虽然媒介不同,技巧上也存在很大区别,但要求却应当是相同的,那就是应当讲述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的起因、发展、展开、高潮、尾声(结局)应当都有所展现。故事的主体是人物的活动。通过人物的活动,人物与自身、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社会、历史、自然)发生密切关联,从而进一步揭示出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命运,反映环境对人物的作用和影响。不管作者或导演要表现什么,小说、电影都离不开故事这个载体。讲述一个很好的故事,或很好地讲述一个故事,是一部小说或电影成功的必要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作品才谈得上进一步追求所谓的深度或高度。[NextPage]

  缺憾之二:情节的情欲化

  电影中唯一相对完整的是田小娥这个人物的故事。电影表现了她与郭举人、黑娃、鹿子霖、白孝文四个男人的故事,其中有反抗、有真情、有无奈,当然有恨有爱。影片特别突出了这个人物的影响,即便毁灭了,但影响还在。如,当白鹿村遭灾的时候,白鹿村的男人们都把遭灾的原因归到她身上,于是有了是修庙还是建塔的激烈争论,结果是白嘉轩的意志占了上风,便有了建塔镇鬼的场景。电影所展示的诸般情景,都脱离不了田小娥的影子,因此,它更应叫《田小娥传》或《田小娥与四个男人的故事》。

  电影《白鹿原》所截取的主要内容,就是田小娥的故事。田小娥在小说中并非最重要的人物,但因为她的故事比较合乎导演的理念,自然也就成了电影《白鹿原》的主要人物和故事。导演王全安想表达什么理念呢?那就是“情欲”二字。他说:“没有田小娥就没有白鹿原,白鹿原的故事都是由这个女人搅动起来的,这个女人代表情欲。”“欲望像春药一样把这里的一切都搅活了”,“情欲的东西就是生命力的东西”,“情欲象征繁衍,繁衍的力量某种程度上大于我们人类历史的动力”。从整个电影来看,导演也确实是在充分展现“情欲”二字。“情欲”是一种普遍性的存在,不可否认也属于生命体的基本的构成要素。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作为生命体,其不同于其他生命体的、高贵的地方,在于人的精神性。人有理性、有理想,人是社会的存在、历史的存在。人无情欲,无以为人;仅有情欲,也无以为人。人有情欲,但不是情欲主导人,而是人主导情欲。文艺作品表现情欲并没有错,但更应表现的是人对情欲的主导,精神对肉体的统治。只有突出了这一点,才能显示出人的高贵性,否则人就和一般的生命体没有差别了。电影表现了田小娥这个人物的命运,但从整个情节来看,这个人物的命运却是由情欲主导的命运:情欲得不到满足,就会不顾一切;情欲受到压抑,就会爆发;情欲可以被利用,可以用来达到目的;为情欲而生、为情欲而死。这种情欲表现,除了赤裸裸,看不出有什么美感。很多表现男女之事的经典作品,所表现的是将情欲升华后的爱情,也就是人的精神性的一面。比如《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为情而生、为情而死,并没有为“情欲”而生、为“情欲”而死的赤裸、火爆的场面,但也同样轰轰烈烈、震撼人心。

  电影在表现这种情欲的时候,往往是把它作为个人的东西来表现,看不出它和社会、和历史、和人生有多少密切的关联。这种原始情欲的原始表达,就没有什么更多的意味。在《红高粱》中也有所谓原始情欲的表达,但当这种原始情欲与反抗侵略者的斗争结合起来的时候,它就得到了升华,具有了某种高贵性和神圣性。而在《白鹿原》中则看不到这种升华。片中写到鹿兆鹏对田小娥、黑娃宣传革命思想时曾对他们说过:你们是村里唯一自由恋爱、自由结合的一对。但可惜的是,这样的话并没有得到他们的很好响应,这样的理念也并没有成为他们二人的自觉。黑娃在农民运动失败之后对她的弃之不顾,最后沦落为土匪,并没有显示出此前的忠厚、义气,也没有显示出足够的自觉自醒。同样,田小娥也是一步步沦落,由无奈到顺从,成为情欲的对象。从这样的轨迹,丝毫看不出他们在精神上在人格上有什么高贵的升华。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