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星文
纯正的成龙电影不见于内地大银幕已经很久。《宝贝计划》是离现在最近的一部,那已经是2006年的事了。
成龙三年来的出片速度并不慢,只是这些片子要么因为某种原因而难进院线,要么搀杂了一些“异味”而品相不纯,《尖峰时刻3》始终是好莱坞厨子做的西餐,《功夫之王》更是凭空赚了“双J”影迷的期待,《新宿事件》倒是草根人物闯世界,奈何“全伙好汉死光光”实在灰暗,让和谐之风劲吹的内地院线吃不消。现在来了《大兵小将》,跳梁小丑和英雄豪情再度离奇地结合,一股如假包换的成龙气息扑面而来。
从2003年开始,成龙一直致力于寻求突破:《飞龙再生》里头一回被人击毙,打破了不死的神话;《新警察故事》里大飚眼泪,打破了英雄流血不流泪的传说;《神话》里穿上古装成威武大将军,打破了只会时装动作片的定律。现而今,《大兵小将》不再是动作喜剧,虽然成龙的嬉闹式搏击还在,让人心跳的惊险镜头也有,但其密度和烈度已经大为收敛。这一次,成龙的主旨是“故土难离”。“大兵”成龙生逢乱世,兵连祸结,每天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可他得空就唱“一条大路通我家,五亩良田油菜花”,反复强调对牧歌田园和家庭亲情的无限眷恋。
这已经非常接近于主流社会倡导的价值取向,并且成了当下电影导演们热衷的理念:《麦田》中的秦军锐士黄觉一到季节就要“逃回老家收麦子”,《我的唐朝兄弟》里的强盗姜武一干起农活来“心里就格外敞亮”。总是把深深眷恋土地的农民驱赶到沙场上,总是让他们对家乡的麦田和油菜花魂牵梦绕,又总是让他们在血肉横飞的厮杀后难以如愿。在这里,你似乎感觉不到香港市民社会中成长起来的电影人陈港生的痕迹,倒像是一个与土地有着不解之缘的内地导演在抒发情怀。
不过,剥除掉这些求新求变的元素,那个熟悉的成龙并没有消失,他的经典诉求还流动在这部电影的血液和骨髓里。《大兵小将》的名字就是明证,大兵固然是大头兵的意思,小将的年龄也的确不大,但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以兵为大、以将为小。在成龙坐大以后的所有电影里,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大人物们一律都要暴露西装下面的“小”,而畏刀避剑、贪财好色的小人物们到了关键时刻却轻生死重大义,亮出男儿本色。
在《大兵小将》里,“将军”王力宏一次次轻蔑地叫“大兵”成龙“小人物”,但到了生死关头每次都是小人物救他逃出生天。大人物们总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两兄弟在“没毛儿的”教唆下自相残杀,小人物却心思坚定,任是美女、强盗、野人拦路,就是不肯停下回家的脚步。在完成了对小将的感化之后,大兵心满意足地迈上了家乡的台阶,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乱箭如雨。顺便说一句,最近的《新宿事件》和《大兵小将》是成龙少有的简化动作诉诸形而上思辩的作品。
像近年来绝大多数古装片一样,《大兵小将》的美术风格以“灰头土脸”为基调,所有的人物在极度困苦的环境中挣扎和倾轧。在《英雄》和《天地英雄》的时代,古装大片以鲜衣怒马和锦绣山河为看点。到了《七剑》始为一变,七把怪剑在粗砺和荒凉的世界里行侠仗义。到了《投名状》里,上至巡抚、下至草民个个蓬头垢面,形如乞丐。到了2009年,“污衣派”古装片更是成批地进城赶考。自打浪漫武侠片被写实功夫片取代,锦衣华服也被衣衫褴褛覆盖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春节档是成龙的御用时间,《红番区》《霹雳火》《一个好人》《我是谁》都曾在电影低谷中掀起热浪。本世纪头几年,成龙电影的档期改在“国庆”,《新警察故事》《神话》都曾在复苏的影市中充任先锋。这三年,观众在走秀活动中看见成龙时多,在大银幕上看见成龙时少,心中的狐疑与日俱增。如今,《大兵小将》回归春节档,成龙吹响了收拾旧河山的第一声号角。
(实习编辑:罗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