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鹏云
今年暑假期间,《变形金刚2》、《冰川时代3》等进口动漫大片先后登陆银幕,赚了个盆满钵溢。几天前,另一部3D动画大片《飞屋历险记》也正式上映,使这场票房大战更加热闹。
遗憾的是,国产动画在这场争夺战中再次沦为配角——《麦兜响当当》和《马兰花》两片合计票房收入只是《冰川时代3》的一个零头。8月21日,国产动画电影《快乐奔跑》将在北京院线上映,成绩如何还不得而知。那么,国产动画与日美动画相比,到底是依旧技不如人,还是智不如人?
剧本需创意
国产动画只是“哄小孩”
著名编剧汪流表示,国产动画片的一大症结在于编剧层次较低,还停留在“哄小孩”的阶段:“动画片的编剧和一般的艺术片不一样,没有一个好的动画片剧本,恐怕拍不出一个好的动画片。跟一般的故事片也不一样,主要是幻想的世界,要夸张。这就是动画的特性。”
汪流表示,很多国产动画的编剧还是停留在过家家、哄小孩的水平,根本没有故事,看了半天都不知道在说什么。汪流以《狮子王》为例解释动画片的“情节点”——刚开始是朝拜,朝拜了以后把小狮子捧出来,于是就会引起杀机;大王被杀死之后,小狮子辛巴就只好出逃;故事的最后是新王登基。每一个事件都把故事推到另一个方向,把故事推进,“这是我们编故事剧本的时候要特别讲清楚的。”
著名电影编剧赵葆华也表示:“以前动漫很冷,现在逐渐有了改变,比如《宝葫芦的秘密》就获得了金鸡奖。一提动漫,我们就提日本的宫崎骏,但宫崎骏作品的精髓在哪里?不是他的画面、音效和配音,而是剧本。现在大导演拍大片都注重剧本的打磨,一到动画片就觉得是小孩子看的玩意儿,不需要多复杂的故事,其实不是。中国动画缺乏的是剧本的创意,近年来的动画里,《快乐奔跑》算是创意独特的一个,通常动画都是以动物为主题,它以蔬菜为主要人物,有点类似之前的《洋葱头历险记》。我觉得国产动画师需要这样打破常规的东西。”
赵葆华还表示,以前人们觉得动漫只是给孩子们看的,宫崎骏的作品改变了这一点,他有很多人文的东西打动了各个阶层。动漫产业艺术形象不能太复杂,传递一种对生活的看法,传递了人类的情感。其实我们也有宫崎骏这样的人才,但是没有伯乐把他们挖掘出来。如果抱定动漫电影就是给孩子们看,就陷入了误区,是最大的生产力的浪费。
产业需规模
动画片也需要“大制作”
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副司长王卫平在一次广播电影电视博览会上曾潸然泪下,他表示,自己身为主管电视节目制作的官员,却没有制作出孩子们喜欢的节目,感到十分惭愧。王副司长说,女儿曾经质问他,为什么电视里的动画片、少儿节目那么幼稚?自己却无言以对。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曹小卉呼吁,动画产业需要张纪中式的制片人。“我们现在太想模仿别人的做法,不一定成功,现在动画产业缺乏相应的人才。北电成立了动画研究所,培养一批年轻人,但是远远不够。通过制作《快乐奔跑》等片子,我觉得现在动画业缺乏的是一个领军人物,像张纪中这样的。”
[NextPage]
曹小卉称:“之前国产电视剧也没有‘大制作’的概念,是张纪中拍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掀起了电视剧市场的繁荣,投资方才会为一部电视剧投资四五千万。动画业缺乏这样的人才,都是照搬美国、日本不行,你看现在国内的影视业,华谊兄弟在电影业一家独大,橙天娱乐在业界也很有实力,他们都没有照搬别人的做法,而是走自己的路,形成了规模,形成了竞争,带活了整个行业。国产动画需要的是这样的正规军,而不是小打小闹的游击队。”
曹小卉认为,目前国产动画最大的弊病就是力量过于分散,形不成现代化的产业规模。他表示:“我们现在是在高压下急于突围,就像足球比赛一样,落后时急于扳平。人家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我们就用什么。就这样跟着观众走,而不是引领观众。国产动画现在是战国时代,还没有秦始皇出现。都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成功,但现在很多人不屑于站在巨人肩上,或者根本不知道谁是巨人。”
但对国产动画来说,至少目前还无法实现“大制作”,主要的原因还是商业化程度不够高。为了迎合市场口味,《快乐奔跑》也模仿好莱坞的做法,请来了何炅、谢娜、李扬、董浩、鞠萍、黄磊、蔡明等众多明星配音。制片人冯学东表示:“好莱坞很多动画片都是请大明星配音,但人家是商业运作,请明星的钱能通过票房挣回来。而我们请的主持人、明星,几乎都是友情配音,因为我们不可能出高价。”
推广需经验
国产动画不能只盯着“小屏幕”
冯学东认为,动画要发展,除了要有领军人物,还需要电影院这样大屏幕的支持。
“目前动画产业发展得很快,中国也有机会,而院线是动画电影的立足之地。比如《快乐奔跑》想在全国公映,但是院线不愿接,工作做得很艰难。不能说院线不对,不支持国产动画,而是他们要市场化,需要利润。我看了这一段院线的安排,《变形金刚2》占领了全天的场次,国产的《马兰花》一天内只有一个厅在下午两点放一场,差距很明显。很多朋友都很担忧《快乐奔跑》的票房,说我们在赌。但是赌也要赌一把。如果知道不挣钱,大伙都不做,国产动画不就更没希望了。”
冯学东坦承,国产动画在细节制作上确实比国外大片粗糙,“原创动画筹备三年都觉得匆忙,而我们几乎几个月就推出了。好莱坞的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点映影院调查,以便在上映之前对影片进行修改。如果是针对低龄儿童的动画片,点映现场会有专门记录员,记录观影的孩子何时笑、何时哭,何时吃薯片,何时不看电影开始做游戏。在把成人和儿童的观影记录汇总后,再来修改影片的人物形象、高潮设置、笑料设置等。国内往往就忽视了这个环节,点映只是为了宣传影片。这些年我们拍了不少动画电影,除了‘喜羊羊’,有几个能被人记住?而且‘喜羊羊’也是先在电视上推广了两年,有了收视基础后才在院线推出的。”
制作需特点
民族化不只是“古代衣服”
国产动漫也曾经辉煌过,上海动画片厂制作的《哪吒闹海》、《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神笔马良》、《阿凡提的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小蝌蚪找妈妈》等,伴随着一代人成长。但和国外动画片的辉煌相比,国产动画片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即便是《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样还算是“成功”的动画片,在票房上也根本无法和国外大片相抗衡。
[NextPage]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电影理论家黄世宪长期研究动画电影,甚至专程去美国考察动画电影的制作。他表示,国产动画想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盲目照抄不行,全力民族化,走自己的路才是正确的选择。他表示,“我特意去了《功夫熊猫》的制作公司。美国人对于这个项目考证了大量时间,他们的资料库十分庞大,连明朝的火药有多大威力,能把片中的熊猫炸上天多高都在研究。我们跟人家没得拼,照抄都抄不过来。从《哪吒闹海》开始,中国动漫都是以民族形象开始,但是这几年丢了这个传统。我做了几届动漫活动的评委,发现如今动漫作品严重缺乏民族元素,就像平地起高楼。艺术都是从民族的原点开始的。现在一提动画就模仿西方,很容易被推翻。”
2006年,中国一家公司投资1.3亿人民币,购买美国原创科幻故事,邀请西方导演和工作人员,制作了一部3D动画电影《魔比斯环》,完全仿照好莱坞模式,但是最终票房惨淡。黄世宪表示,这就是忽视民族化的苦果。“《魔比斯环》用了那么多钱,照搬西方,完全失败,我都不想去看,因为它没有民族元素。这是国产动画工作者的一个前车之鉴。”曹小卉则称:“民族化很重要,但不是穿上古代衣服、讲着古代故事才是民族化。”
(实习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