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本博司(资料图)
编者:初次见到杉本博司的作品,小编只是觉得他的作品很简洁,没有任何修饰,不是很理解他的作品。我带着对这个摄影家的好奇心就找来他的作品看,后来了解到他是当代最著名艺术摄影师之一。这么优秀的摄影家,我一定要介绍给大家。于是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关于杉本博司的资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跟我一起进入杉本博司的摄影视界,了解一下他!
杉本博司
杉本博司,194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0年毕业于东京日本立教大学经济系,1972年毕业于美国旧金山艺术中心设计学院,1974年赴美国纽约进行摄影创作。
摄影作品集:《Dioramas》(《立体模型》)、《Thearters》(《剧院》)、《Seascapes》(《海景》)、《Architecture》(《建筑》)、《Portraits》(《肖像》)《Colors of Shadow》(《阴影之色》)等等。
相关语录与评价:
“记忆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你不会记得昨天发生了什么,但是你却可以清晰地回忆起童年的瞬间。在记忆中这些瞬间缓慢地流逝,也许正因为这些体验都是第一次发生,使得印象更为栩栩如生。然而接下来不断的体验,一直到成人时代都是对过去的重复,因此也就逐渐变得无足轻重。细细回忆你最早的记忆,从童年一路过来,就可以发现记忆永远是堆积起来的,层层叠叠。”——杉本博司
“我拍摄的是物的历史。在《海景》系列里,我要处理的对象是水和大气。这两样可说是至今为止对人而言变化最少的东西吧。其他世间万物都随岁月的流逝而变化。我的艺术的主题是时间。”——杉本博司
“杉本博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尊重的摄影家之一。他的重要摄影题材都是对艺术、历史、科学与宗教的诠释。他将东方哲学思想与西方文化主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国际著名的哈斯勃兰德摄影奖对其2001年度的获奖者、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的评奖评语。[NextPage]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杉本博司的两个代表作,一个是《海景系列》,另一个是《剧院系列》。
《海景系列》作品欣赏:
第勒尼安海,斯奇拉,1993
爱奥尼亚海,圣切萨雷亚,1990
杉本博司的海景作品容易给人以一种简单的构成令人迷惑:地平线均匀地将天空和水面一分为二。尽管标题为“苏必利尔湖,瀑布溪”,但是照片并没有任何地理学的标志,只是光线、空气、水和氛围。在强调这些自然元素时,杉本博司似乎在真实面前垂下了面纱,在有形的物体上加上了观念,将大海回归到其本体的水和空气的状态。尽管几乎是抽象的,几乎神秘的几何构成,同时从一幅画面到另一幅画面不断重复阴阳关系,从世界各地的海洋到海洋,大海终于回归了人类未曾触摸的原始状态。杉本博司的海景不再是海的照片,它们最终成为从黑暗的过去升起的某种东西,是一种时间机器捕获的超越我们存在的视觉,那些海的物质如水和空气暗示我们生命的起源。随着对自然界中似乎不受时间侵蚀的天光水色的还原,杉本博司的海景具有了超越常规时间和地理概念。[NextPage]
苏必利尔湖,瀑布溪,1995
苏必利尔湖,伊莎贝拉角,2003[NextPage]
日本海,隐岐,1987
直布罗陀海峡,1995[NextPage]
《剧院系列》作品欣赏:
杉本博司可以说是一位用镜头诠释哲学的摄影师。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杉本博司遍寻美国各地遗留的上世纪初期的老式影剧院,在放映电影时,始终保持相机快门的开启状态对着银幕拍摄,他将这称为“被曝光的时间”。
在拍摄《剧院系列》时,他跑到一个又一个已经被遗弃的电影院,架起照相机对准银幕,然后放上一部电影。当电影结束时,电影故事因为底片长时间曝光而在胶片上成为一段空白,但黑暗中的电影院里角角落落的细节却因了长时间曝光而被时间镂刻得棱角分明。他的电影院系列,捕捉的是华丽而且恐怖的电影院内景,光线反射在电影屏幕上。电影屏幕最终的曝光变成一片白色,整部电影似乎就被压缩成一种符号或者标志,说出许多不同的含义:抽象的绘画,发光的窗口,一种禅宗的空无,极简化的艺术,结果就成为20世纪经典电影消失后的教堂。[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结论:
林路曾经在《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神秘的记忆》一文中写到:由机械和化学构成的摄影,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现代科学的工具,用来记录世界真实和客观呈现。的确,整个摄影的历史,在这样一种主流的观念支配下,曾经遭受诸如超现实主义的“破坏”,质疑摄影的复制,从而走向虚构和梦幻。但是不管从是沃克·伊文思的纪实到爱德华·斯泰肯的画意自然,还是从罗伯特·弗兰克粗糙的写实主义到安塞尔·亚当斯细腻精美的加利福尼亚荒原,这些景观都保留了摄影复制自然的基本意图,捕捉存在于镜头前的真实。从这一层意义上说,摄影成为世界的“镜面”。
然而从60年代起,摄影本身不可避免地重新书写自己的历史了。在这以后不久,杉本博司也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作为70年代中期纽约的年轻摄影家,杉本博司已经意识到了这样一种新的发展空间,同时被两种不同的摄影观念所影响。杉本博司所探寻的,就是一种将照相机和世界分离的观念。在50和60年代,李·弗里德兰德以及其他的一些摄影家可以让自己的投影或折射出现在画框之中,从而提醒观众摄影家的在场,打破照相机和世界之间的距离。对于杉本博司来说,他所关注的不再是自身的问题,而是考虑和我们感知的观念世界的关系。摄影和人类的感觉并非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摄影只是延伸了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进程。
摄影由此而言不是一种技术发明,而是自然冲动的副产品,用以捕捉记忆和终止时间。杉本博司最终捕捉了人类心灵的精神世界,复原了某种可以形象化的记忆。这就是他的作品的价值所在。
(编辑:刘颖娜)
本文系北京文艺网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