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筹经费 30年不懈追求
新年伊始,“甘肃现代摄影30年获奖作品巡展”活动正在陇原各地展开。
甘肃现代摄影学会秘书长王建新介绍,近日,在省博物馆、白银、定西等地的巡展中,200余幅获奖摄影作品,多角度展现了异国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本地风情和多彩多姿的百姓生活。同时,“甘肃‘5·12’抗震救灾纪实摄影展览”“百名摄影家看陇原”以及“扶贫开发在甘肃”等摄影系列活动也相继亮相。
“每一张获奖作品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关乎民生的话题和一个精彩而又艰难的故事。”甘肃现代摄影学会赵广田主席如此说。
作为民间团体,没有经费支撑,没有稳定议事场所,这支摄影“游击队”历经30年不断发展壮大。学会会刊《现代摄影》主编边强认为:“这是因为对摄影艺术的追求,对故乡山河的热爱,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对和谐世界的期盼。”
“心若在,梦就在!”摄影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行当。30年前,一群甘肃摄影人将镜头对准了陇原大地,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之路。
时光回到1983年,一群热爱摄影的年轻人,发起创建了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的前身——兰州青年摄影协会。在光影闪烁中,当年20多岁的小伙子,如今大多已近半百,不少人也成为摄影界的“腕儿”。协会由当初的“几十个人来七八条枪”,发展成为“长枪短炮”齐全、会员遍及全省的庞大摄影队伍。
赵广田介绍,学会30年来,会员人数从初期的45名发展到现在的1700多名。会员们自筹经费,追光逐影,宣传甘肃,不遗余力,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比如会员任世琛拍摄的照片《群众的力量》,获第22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记录类单幅金奖,这是我省在国展上首次获得金奖。
近日,由甘肃省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光影华章——甘肃现代摄影30年》获奖作品集、《光影春秋——甘肃现代摄影30年》纪念文集首发。
[NextPage]
热衷公益追逐摄影艺术之梦
30年来,他们不仅用镜头记录陇原的风土人情,还热衷于公益事业。
2005年春天,会员们去漳县雷公峡摄影采风。走进沙沟台村的车场小学时,年久失修的土坯房阴冷黝暗,房梁用木柱支撑着,随时都会有坍塌的危险。课桌是用几块破木板钉起来的,摇摇晃晃,凹凸不平。学校由于经费紧张,连升国旗的旗杆也买不起,建校以来竟然从未举行过升旗仪式。
会员们被这所小学的破败简陋深深震撼。返回兰州后,他们积极奔走,多方呼吁,为车场小学进行捐资助学活动。在短时间内,民革兰州市委会、兰州城市学院和兰州化维达公司等单位积极响应,为车场小学捐助3万多元的各种教学物品。同时,此事也引起省政协、定西当地政府的重视,并拨出专款10万元翻建校舍。当庄严的五星红旗第一次高高飘扬在车场小学上空时,老师和学生们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陇南成为重灾区。陇南市的会员们在学会的紧急倡导下,第一时间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灾区拍摄了大量灾情现场资料照片。许多极具感染力、冲击力的图片被编入《铭记5·12-甘肃省抗震救灾纪实》大型画册,这个画册获得中宣部抗震救灾一等奖。
2010年,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宕昌的刘辉、王耀东等会员,就近及时自费赶赴舟曲,第一时间拍摄了许多珍贵资料照片,当晚发往新华网、中国电信网、《甘肃经济日报》和《陇南报》等媒体,第一时间让外界了解到了现场灾情。刘辉等6人被评为2010年全国抗灾救灾优秀摄影家,2011年初,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表彰奖励。
“在对摄影艺术的追求中能够力所能及地做些公益事业,是我一生当中的荣幸,我感到很自豪。”刘辉事后回忆说。
2010年,学会受省扶贫办的委托,接受了《扶贫开发在甘肃》纪实拍摄任务。从5月初正式进入拍摄现场至10月底结束外景拍摄,学会组织了十几个拍摄小分队,分赴十四个市州县,行程约3万多公里,共拍摄和征集扶贫照片3000多幅。在长达半年多的拍摄时间里,他们跋山涉水,走村串户,顶烈日,淋暴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生动真实地展示了近十年来我省扶贫开发的辉煌成果和艰苦历程。
[NextPage]
推介旅游陇原景点闻名天下
一直以来,学会将镜头对准陇原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我省旅游大开发作出了摄影人的一份贡献。
甘南草原的灵动,陇东旱塬和平坦,戈壁沙漠和诗意……在他们的镜头中,甚至连祁连深处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也是具有生命力的。
在老会员倪进看来,在许多著名的旅游杂志、摄影报刊和画册上发表会员的甘肃主题的作品,无形中宣传了甘肃,吸引了大量的旅游和摄影者。这对地方经济、旅行社及景点来说,都能得到实惠。
老摄影家徐忠亮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例如甘南的郎木寺,过去不为人知,自1998年学会组织摄影创作团到郎木寺创作后,游人常年不断。再比如,偏僻的景泰黄河老龙湾,自从成为学会的摄影创作基地以后,游客数量逐年上升,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龙湾村村民说:“龙湾致富不忘摄影人。”
近几年来,景泰黄河石林曾迎来了《神话》《大敦煌》《花木兰》等剧组,黄河石林也随着这些影视作品而扬名全国。
在黄河石林的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上个世纪90年代,从兰州来了几位摄影家,他们住在农民家中,每天都背着相机去黄河石林拍照片……”
这段解说词,与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主席赵广田的记忆正好重合:“记得1997年第一次去黄河石林,那里根本没有路,坐着当地农民的拖拉机进沟……”在摄影家们的镜头下,黄河石林被赋予了生命,蜿蜒的老龙湾、巍峨的石林也逐渐被外界所熟知。
今日的黄河石林已今非昔比,村里铺上了柏油路,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这里成了全国知名的4A级旅游景区,也成为许多影视剧的取景之地。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张掖丹霞地貌。2002年8月,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王杰拍摄了一组丹霞地貌的风光作品,引起了兰州摄影界的重视。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主席赵广田继而组织了20多支摄影团队前往张掖丹霞地貌拍摄,照片频频登上《中国摄影报》,扩大了张掖丹霞地貌的影响力,后来,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将他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外景放在张掖拍摄。
还有许多“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甘肃风景,正是在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摄影家的镜头下被全国熟知。
[NextPage]
跨国交流让甘肃风光走向世界
为了让世界摄影家了解甘肃,达到宣传中国西部的目的,学会会员尝试走出国门。
“30年间,我们走过的路,有艰难,有困惑,有过退却,有过迟疑,但最终我们走了过来,从甘肃走向了全国,从全国走向了世界……”赵广田说。
在老摄影家牟德厚的记忆里,学会探访的脚步首先从邻国开始。2004年5月,第一次组团走出国门,赴越南进行了访问交流。接着,2006年6月由学会赵广田主席率团赴韩国进行了为期6天的访问交流活动。2009年4月,学会组团出境规模有了进一步扩大,由15位全省各地会员组成的摄影队伍又飞抵泰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摄影采风活动。
所到之处,代表团带去了反映甘肃壮美风光和独特民俗风情的100多幅摄影作品。当地观众和摄影家们看了影展后纷纷表示,真没想到中国甘肃还有这么迷人的景色,今后有机会来中国一定要到大西北、到甘肃摄影采风。
2011年4月,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把目光投向了更加遥远的非洲,由学会12名摄影家组成的“中国甘肃摄影文化交流团”奔赴津巴布韦进行了为期5天的摄影采风活动。采风归来后,还在甘肃省画院举办了“中国摄影家眼中的津巴布韦”大型摄影展暨津巴布韦石雕展。
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经过历练,已经在摄影艺术的道路上走向一个更大的舞台,这群摄影人必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感动和精彩。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