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大雪后,银妆素裹“秋雪庵”
西溪的美不光吸引住了游客,更是吸引了不少摄影师的镜头。在杭州就有位摄影师,隔三差五要跑去西溪湿地拍照片,去得比太阳“上班”早,回得比太阳落山还迟,哪怕是风大雪急的时候,也要徒步几十公里跑过去留下西溪最美的一面。就这样,一拍20多年。
上周末,这位摄影师自费创作的以西溪湿地为内容的首本民间摄影专辑《西溪——前世与今生》正式公开发布。这位摄影师就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摄影师,也是钱报网的资深摄友——郑从礼。
最早拍西溪在1989年,那时这里还叫蒋村
发布会上的郑从礼,一副标准“摄友”打扮:胸前挂着大大的相机,身上穿着摄影背心。不过在他致完词的时候,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原来他以前还当过20年的大兵。看着眼前这本装帧精美的摄影集,郑从礼道出,他和西溪的结缘是20多年前的事了。
“最早拍西溪应该是1989年前后了,那个时候这里还叫蒋村,端午节的时候村民们要划龙舟,我们过来主要就是拍龙舟赛的。”郑从礼说,当年他住在文三路上的九莲新村,天目山路还没有修好,他只能骑车一个多小时沿着一条小路进入西溪,“那时的西溪就是近郊的农村,里面没什么大路,找路要问来问去绕好久。”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西溪的名气慢慢大起来,不光摄友来西溪拍照片,普通市民也涌来了。“这时候,西溪的农民就开始自办旅游,把西湖景区淘汰下来的游船弄过来租给游客。我还记得当时租半天要15块钱。”郑从礼说,有了游船,他就能进入西溪的腹地拍片子了,“当时我最爱去的就是秋雪庵了,不过那时秋雪庵还是一个草棚子。”就这样,半天转下来,收获了不少好片子。
后来,杭州要打造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了,西溪开始大变样了。[NextPage]
花了6小时,拍下西溪50年难得一见雪景
摄影集里最让郑从礼自豪的是几张西溪湿地雪景的照片。“这几张都是2008年2月2日那场大雪后去拍的。”那场雪下得特别大,郑从礼印象中杭州好像没有下过这么大的雪,他敏感地意识到这是拍雪景的好机会。本来想开车去的,结果路面积雪太厚,根本开不出来。他就跟另一位朋友骑着电动车出发了,因为积雪太厚,他们骑着电瓶车不停地摔跤,最后鞋子和裤子都湿了,只能边推车边走,从文三路天苑花园走到了西溪湿地用了两个小时。
当时西溪湿地为了保证游客安全已经封园,公园管理人员说:“郑老师,这样进去很危险的,万一有个好歹谁负责。”郑从礼说:“我当过兵,这点雪算什么,出了事情我自己负责。”郑从礼当场和公园管理方签订了“生死状”。公园管理方也被郑从礼感动了,找了位船夫送他们进去。“进去后我就震惊了,这简直跟东北的林海雪原没什么区别。”郑从礼一路从大门口拍到了深潭口。从上午9点一直拍到下午3点,足足6个小时。正是这次拍摄,才留下了西溪50年都难得一见的雪后美景。
西溪最美在早晨四点半左右
郑从礼说,拍了这么多年的西溪,它最美的时候是在早晨四点半左右,那时水面上会飘起一层薄雾,远山影影绰绰,万籁寂静,最适合拍照。“再晚点,到了4点50分,太阳就出来了,雾也散了,光线也不柔和了,所以要想看西溪最美的一面,绝对不能睡懒觉。”除了早起晚睡,郑从礼在摄影上投入的更是常人难以想象。他为了拍照很早就在单位办理了退休手续,家里的积蓄也都用来买各种相机和镜头,包括这本画册也是他跟朋友借了10万元,加上自己的积蓄出版的。“没办法,谁让我喜欢,呵呵。”郑从礼说。
郑从礼除了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摄影师,也是钱报网好摄之友论坛的资深摄友。“我在钱报网上的名字叫天堂鹰,天堂代表杭州,鹰的意思就是摄影师的镜头要像鹰一样,捕捉最美的风景。”郑从礼说。辛劳终有收获,在上周末的发布会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聘请郑从礼为西溪湿地特约摄影师。
此外,正在举行的2011年西溪摄影大赛作品还进行了首轮评选。大赛从开始至今,共收集优秀摄影作品1300多幅,西溪湿地将邀请摄影专家在众多的作品中挑选100幅,进入最后的终评。
(编辑: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