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陕西人艺由《白鹿原》原班人马打造的又一部鸿篇《平凡的世界》登台国家大剧院。远有同名电视剧铺路,近有《白鹿原》累聚起的口碑,话剧《平凡的世界》从一上路就注定不平凡——三场演出票早早售罄;去年底西安首演的口碑当晚便刷爆京城戏剧界朋友圈;戏还未演,全国巡演蓝图已绘……但今时今日,该剧从文学层面已难以刺破苍穹,耀及未来,于是这部舞台版有了更多与作家本人的勾连,《平凡的世界》注定了不能平凡叙事,甚至还掀起了魔幻的涟漪。
2017年是路遥逝世25周年,如果说在小说问世的年代,《平凡的世界》是绝对的思想、绝对的精神奢望、绝对的全民灯塔,那么今天的读者或观众,对于用现代文明肢解乡土人情的这种折中写作手法,似乎已很难从文字中直通路遥的世界。再加上后“文革”时代,人们在情趣上的单调,在表达上的乏力,更让小说中的文字如果直接转化舞台语言会让当下观众难以感同身受。编剧孟冰、导演宫晓东等金牌主创显然不甘于仅仅做记录者,于是在生产大队、黄面馍馍、石磨、大喇叭等旧时旧物中,有真人铜像、有红气球、有现代舞,甚至还有戴着面具的主人公“内心世界”,但这种跳脱、穿越甚至反讽,在用意与准确传递间尚有距离。不过这种不甘于平庸的改编还是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小说中,孙少平所经历的贫困的屈辱、少年的青涩、感情的无疾而终,都无异于作家本人,然而他的不世俗、不伟大,也正应了“平凡”二字。也正因读《平凡的世界》,永远无法抹去作家本人的印记,于是舞台上既有真人饰演的路遥铜像,又有作家视角的朗读者,而他口中的独白看似节选自小说,实则是编剧孟冰依据小说的感觉写就的舞台体诗。虽然人物的个体情感与今天差异很大,但整个社会浸透着平凡人无法改变的无奈以及躁动的状态却又与今天颇为相似。导演宫晓东称创作的过程就是在找记忆、找情怀。于是,创作期间,编剧孟冰曾多次带领剧组到路遥故乡延川采风,在铜像前、故居里感受精神气质与生活气息。建组后还曾在当地一座小剧场内举行了剧本朗读会,孟冰独自一人一气呵成、声情并茂地完成了近三个小时的剧本朗读。这样的方式也滋养着每一个演员。
《平凡的世界》首次联排时4个多小时,到现在为3个半小时。孟冰说,下一步仍然要在剧本上做减法,“删旁枝,突出少安、少平两兄弟的戏;删掉有关时代背景的旁白,因为剧中很多小细节,比如‘打枣节’、‘夸富大会’、‘王满银回乡’等都已经对时代背景着了笔墨。不过目前的开场不会变,这正是小说的开篇,希望以这种方式唤起人们对原著的记忆,增添带入感。”
据悉,北京演出之后,《平凡的世界》还将陆续亮相天津大礼堂、石家庄大剧院,并于3月重返京城,走进校园、登台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还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200场巡演。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