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将于6月10日至9月24日登台。国际戏剧季是大剧院继歌剧节、五月音乐节、中国交响乐之春等之后推出的又一艺术品牌。自去年推出首届之后,今年将继续以“时代经典·世界交汇”为主题,在107天中,将有中国、德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5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院团上演53场演出。
近日,国家大剧院演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此次国际戏剧季的策划,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解读大师经典,同时也是对本土原创以及世界戏剧不同流派的呈现,有“中国原创”版块,也有关注德国戏剧发展的“柏林戏剧节”版块,以及汇集世界顶级戏剧院团、重温大师经典的“致敬大师”版块。此外,香港话剧团、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等本届国际戏剧季参演院团及导演、主创等,还将通过举办演后谈、戏剧讲座、名家推荐、工作坊等一系列活动,让观众有机会与创作者直接对话。
其中,“中国原创”将通过6部原创剧目展现本土戏剧的创作实力。6月10日,大剧院原创话剧《样式雷》将为本届国际戏剧季拉开大幕,之后,国家话剧院的《杜甫》、辽宁人艺的《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北京人艺的《鱼眼》,以及香港话剧团的《最后晚餐》和《最后作孽》将相继登台。此外,柏林戏剧节也将成为国际戏剧季中备受期待的版块。此番,由中外评审从第52届柏林戏剧节“最值得关注”的10部剧目中,为中国观众特别挑选了三部佳作,分别是由柏林高尔基剧院带来的反映移民问题的《共同基础》,由汉堡德意志艺术剧院重新演绎的易卜生名作《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以及由柏林德意志剧院与鲁尔雷克林豪森节日剧院共同制作的贝克特荒诞派经典《等待戈多》。而在“致敬大师”版块,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的《假面舞会》、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威尼斯商人》,德国柏林邵宾纳剧院的《伪君子》,以及澳大利亚儿童剧院的《沼泽奇遇记》,也将陆续登台。
三部作品来华 柏林戏剧节评委推介德语戏剧
德语戏剧比较“知识分子”不是单纯娱乐行为
此次国际戏剧季中,来自柏林戏剧节的三部作品无疑最令人期待。柏林戏剧节评委彼得·劳滕巴赫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谈及柏林戏剧节“组团”亮相中国时称,这三部作品各有看点和期待,或有多元文化的碰撞,或有用幽默、诙谐与荒诞致敬经典,或是耳熟能详作品的新发现。
谈及德国柏林戏剧节与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和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的异同和特色时,彼得·劳滕巴赫说:“德语戏剧相对于欧洲其他戏剧传统,是较晚兴起的,要从莱辛、歌德、席勒开始,而那个时候法国古典主义已经非常发达了。后来莎士比亚又出来了,他的作品成为了英国戏剧值得骄傲的地方。但德国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它或者是模仿法国古典主义,或者是新发现了莎士比亚这样一个榜样,所以德国是一个后起之秀。话剧是一个语言的艺术,文字的艺术。在欧洲文化史上,它要以自己的语言文化来确立这种身份的话,是需要斗争的。而莱辛就是一个斗争者的形象,莱辛、歌德、席勒都是力图使德语变成一种在舞台上使用的高雅的语言,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德国柏林戏剧节是一种以德语为基础的戏剧节。”在他看来,“德语在欧洲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高,没有法语普及,更没有英语普及。所以德语戏剧想要抗衡的话,必须要走一点点国际化的道路。比方说,德国柏林戏剧节有一个年轻导演论坛的项目,它开始是希望世界上各种说德语的戏剧人一起去做这个论坛,结果发现不可能——没有那么多说德语的戏剧人,所以干脆放宽,用英语也是可以的。但柏林戏剧节坚持是以德语为主其实还是想确立德语在欧洲的地位。”
至于即将上演的三部大戏的整体气质,他表示,“德语戏剧在我看来是世界上最好的戏剧,因为它做得非常聪明,这个聪明指的是比较‘知识分子’。德国的话剧探讨的都是反思的层面,不像英国的戏剧一半顾及票房。伦敦的剧场推行的是‘接连演出制’,常常是两个月一直演同一个戏。而在德国,如果一个剧院两个月只演一个戏,这个院长肯定会被炒掉。在德国是每天演不同的戏,演出的剧目也必须得跟这个城市的社会生活相关,所以很多剧院都是市政府文化部门直属的,因此剧院承担着教育启蒙和反思的任务,它不是一个娱乐行为。”
彼得·劳滕巴赫这样归纳三部大戏的看点:“《共同基础》可以说是代表了新的柏林高尔基剧院班底的一个戏,这个戏的女导演非常聪明睿智,有幽默感又比较洒脱。这个戏与欧洲的整个现实是有关系的,当然对中国也是一种参照,如果你关注整个世界局势的话,你也会知道像伊斯兰国呀,像移民问题,实际上跟中国也是有非常多的联系,中国在世界上的外交地位,或者在整个世界体系里扮演的角色,实际上都可以让观众产生思考。它展现的问题是欧洲的,但一定也是中国关心时政、有思想的观众应该看的。《等待戈多》也与世界现实紧密相连。传递的是一种‘等待’的状态,一种看不到未来的状态,但更多的代表着导演在剧场的一种手法。手法跟导演的个人风格还是有关的,剧中有非常强的表现主义背景,非常大手笔,它受导演非常狂放的艺术思维和风格影响非常大,所以一个喜欢戏的人看着会非常过瘾。至于《博克曼》,首先剧本非常棒,如果没有看过这个剧本,单为剧本去看戏也是值得的。该剧是一个非常现实主义的戏,它就是一个客厅戏,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心理冲突与较量,写得非常细致,但这个戏怎样用一种更新的与现实结合起来的方法去演绎,对中国观众是有启发的,而且对搞戏剧的人也是有启发的。这个导演最出色的就是表现人的心理状态,而中国的观众一定是喜欢看心理剧的。再有就是德国的戏剧不像波兰或者立陶宛的戏真的是大现实主义,你看了可能觉得很沉闷,德国的戏有很多新点子,你看了绝对不会厌烦,这种形式的东西如果能够跟剧本上心理现实的东西结合起来,就会很精彩。”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