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传统戏剧式微背后

2010-05-27 12:55:06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

   

作者:周宁 毛一竹

  用“冰火两重天”形容九艺节期间的各场演出再合适不过了:话剧、音乐剧等现代戏剧往往“高朋满座”,而赣剧、花灯剧等传统戏剧却很少有人问津。当看到剧场外有人用5元钱兜售500元一张的赣剧剧票时,广州市民郑先生说:“倒贴给我5块钱也不看。”

  前不久,知名演员孙海英疾呼“话剧已死”。现在看来,话剧至少还“活”着,倒是传统地方戏危在旦夕。

  地方戏=“植物人”

  演一场=赔一场

  九艺节的一位志愿者,手里拿着十几张云南花灯剧《梭罗寨》的票,想送人都没人搭理;赣剧《赣风》的演出现场,偌大个剧场只坐了不到六成的观众;来自北京的张先生看完浙江婺剧《梦断婺江》后说,票是别人给的,觉得不看可惜就过来“尝个鲜”,没想到完全听不懂。“为尊重演员,我硬着头皮听到最后,简直就是受罪。”

  广州市民郑先生说,如果现在去卡拉OK歌厅,点唱《黛玉葬花》《女驸马》等地方戏,估计没多少年轻人爱听。“在家就更不敢长时间看黄梅戏了,我儿子肯定批我是老古董!”

  一位地方戏演员说,地方戏现在是“演一场、赔一场”,很难救“活”,快变成“植物人”了。很多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地方戏,虽已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未被观众所接受,正陷入戏亡人走的境地。

  知名剧作家李宝群认为,近20年来,真正演得开、留得住、传得下去的优秀原创剧目极其匮乏,没多少成为经典。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我国地方戏种共360多个,而目前仅有60个到80个戏种尚能生存,其余已实际消亡或濒临消亡。

  非遗保护≠产业化

  体制改革≠一刀切

  长期以来,不少地方戏新创剧目,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得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艺术创作陷入“为奖而生、得奖而死”的怪圈。特别是有些剧目存在“不计制作成本”“宣传胜过剧本”“作品陈旧肤浅”“舞台奢华俗丽”等问题。

  以越剧、沪剧等受众面较大的地方戏为例,改革开放30多年,即便是高水平的剧团,也没出过一部像《红楼梦》《西厢记》那样的经典剧目。

  著名表演艺术家郑榕认为,当前,戏剧创作严重滑坡,缺少好编剧、好剧本,使很多剧团只能不停地复排旧戏以维持生计。即便有新剧目,但由于总体水准不高,编剧反而沦为导演和演员的“枪手”,剧本如何编,由导演、演员定。

  “那些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戏,由于土生土长和方言障碍,很多都是小众的,很难被其他地域观众接受,不加区分地把它们盲目推向市场、走向全国,不利于非遗保护。”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说,不是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市场化、产业化,有些一旦被“做大做强”,结果是“倒贴也不看”,成了“见光死”。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南采茶歌舞剧院院长龙红说,人们总以为,只有市场化才能让非遗戏种留存。然而,一些地方剧团被盲目推向市场后,为迎合受众口味,将“非遗继承”变成“非遗改良”,反而破坏了原有戏种。“‘市场化’与‘非遗保护’的悖论告诉我们,对传统地方戏生拉硬拽式地‘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NextPage]
  地方戏保护:多做些实事 少唱些挽歌

  不少地方剧团的决策者们在改革中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其一,中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要事企分离,干脆把剧团推向市场,任其自生自灭;其二,剧团是文化遗产、地方标志,不能丢掉,言外之意要政府包养起来。“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应采取‘输血、造血’相结合的方式,既保护文化遗产,又使剧团集聚发展动力。”广州粤剧院院长倪惠英说,“先加大资金投入,将本戏种的保留剧目、唱腔、行当、表演等通过录音、录像、文字记述等方式留存。同时,做到新戏大投入、老戏小投入,以鼓励创新;再推向市场,特别是首先吸引本地受众群,切忌盲目扩张。”

  “地方戏种数量的多少,并不一定是戏曲繁盛与否的标志。关键是通过狠抓剧目创作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王斌认为,“必须立足本地、‘两条腿走路’,一面抓老剧目恢复,一面抓新剧目排练,可以尝试用当下语言演绎、解构、探讨当代人面临的人性、家庭、和谐等诸多社会问题,实现传统戏剧的‘现代表达’。”

  冯骥才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戏种设立黄牌警告与红牌除名机制,以防非遗戏种因过度商业开发而被破坏,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

  龙红认为,每个地方文化厚度、文化需求都不一样,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对非遗保护应多做些实事、少唱些挽歌,特别要注重对一些稀有戏种因地制宜地采取特殊措施,以保证基层群众有戏可看。

    (编辑:罗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