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犀牛”先锋的还是流行的?

2009-02-11 11:17:53来源:新京报    作者:解玺璋

   

作者:解玺璋

    不经意间,《恋爱的犀牛》已经演过10个年头了。从青艺剧场到首都剧场,从蜂巢剧场到国家大剧院,十年间,《恋爱的犀牛》顺利完成了它的三级跳。于是,我们又一次产生了疑问:《恋爱的犀牛》还是先锋的、实验的小剧场戏剧吗?

  这样的疑问十年前就曾发生过。当年,我与孟京辉还就此事专门做过一次对话。在此之前,他已经做了《坏话一条街》和《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的问世,使人感到了发生在孟京辉身上的微妙的变化,敏感于它所传达的新的信息。这种变化使它区别于此前孟京辉的所有作品,譬如《等待戈多》、《秃头歌女》、《沃依采克》、《思凡》、《阳台》等等,恰恰因为有过这样一些作品,孟京辉才有了先锋戏剧导演或实验戏剧导演之称。

  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不难发现,《恋爱的犀牛》在孟京辉的创作生涯中是一道色彩鲜明的分水岭,在那一边,他的戏剧是先锋的、实验的,在这一边,他的戏剧却是时尚的、流行的、商业的。然而,对他来说,发生这样的一种转变,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种选择。那时他就说过:“我感觉我需要一种更多人的交流,但是在和更多人进行交流的时候,不可能完全像以前那样很任意,很任性。你必须将很任性的东西,在美学上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多的人其实是支持你的,没有这些人你就无的放敌矢了。”

  很显然,孟京辉在这里所思考的,是和戏剧本性相关的东西。戏剧不可能拒绝或逃避观众,先锋也好,实验也好,都不能把观众吓跑了。他曾经做过很多话剧,都只有很少的观众,这让他感到困惑,也感到痛苦。他想改变一下这种处境。他当时所想像的,就是将马雅可夫斯基的世俗的东西与梅耶荷德所赋予世俗的诗意结合起来,做一点新的实验。这一点后来成为了孟京辉制作《恋爱的犀牛》所坚持的原则。他做得很成功,他把世俗的东西变成诗意的东西,又把诗意的东西变成世俗的东西,他在二者之间玩得很自如,游刃有余,使得这个戏看上去即有他所要的东西,也满足了更多观众对戏剧的想像。

  这或者正是《恋爱的犀牛》十年来常演不衰亦不老的原因之一。这个戏在十年之间总共经历了4个版本,其间或有一些变化,至少舞台看上去比先前显得更加气派、更加华丽、更加时尚了。但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没有变。这个不变的东西,就是剧中对青年人美好爱情的诗意表达。在这里,爱情是纯真的、美好的,也是痛苦的、忧伤的,马路的忧郁的歌声像春风雨露一样进入我们的内心,给这部话剧的诗意定下了基调。这种对于爱的坚持,使得孟京辉抓住了青年观众最敏感的神经。爱情总是年轻人最向往的东西,甚至就是他们的圣经。《恋爱的犀牛》有许多女性知音,孟京辉为许多女性观众所追捧,这种忧伤的爱情或爱情的忧伤或许正是老孟的秘密武器。

  音乐也是该剧很重要的元素之一。它的叙事中包含着音乐的节奏,而它的音乐中也包含了一定的叙事性。在整个演出中,它表现为唱歌,讲故事,再唱歌,再讲故事,歌声与叙事的反复穿插,形成了一种演出风格,这种风格在后来甚至成为孟京辉的标志之一。它是忧伤的,也是快乐的。忧伤是它华丽的包装,而快乐才是他所要寻求的一种内在需要。这倒和这个时代的风尚是一致的。

  (编辑:许丹华)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