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以戏剧为媒

2009-01-28 11:33:00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王臻青

   

作者:王臻青

    与萧红同时代的多位女作家,都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东北才女萧红,还是诗人林徽因、名动上海滩的传奇作家张爱玲,她们都热爱戏剧。萧红在哈尔滨生活期间,曾加入左翼 “星星剧社”,主演过 《傲霜枝》、《娘姨》等话剧,还曾创作过剧本《民族魂鲁迅》。花容月貌的林徽因则主演过泰戈尔剧作《齐德拉》,并受到文学大师泰戈尔本人的赞誉。上世纪三十年代,林徽因创作了四幕话剧《梅真同他们》。林徽因在美国留学期间学习过舞台设计,对戏剧艺术有较高的造诣。

  当辽宁舞台上演评剧《我那呼兰河》之际,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正在首都舞台上演。此前,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话剧《倾城之恋》曾在全国巡演。小说、杂文并非张爱玲文学作品的全部,她还曾创作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等,其实张爱玲本身就颇具戏剧性,以张爱玲的传奇经历为素材的话剧、舞剧近年来层出不穷。

  今天,以戏剧为媒,我们与这些热爱戏剧的女作家们的作品结缘。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得以穿越时空,与她们执手相看,触摸潜在这些精致文字中的美丽与优雅。林徽因的清新明丽,张爱玲的优雅从容,萧红的执著凌厉,这是她们本人的风格,也是她们的作品呈现出的风貌。

  以戏剧为媒,当代戏剧人与观众得以重新关注并审视这些远去的才女们留下的经典作品,体味其中蕴含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五四”一声春雷打破了封建社会禁锢女性才华的牢笼,一批女性作家以群体的形式亮相文坛。她们才华横溢,风采各异,她们与男性作家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满园春色。从她们开始,女性作家的队伍逐渐扩大,到如今,女作家们璨若星辰,已汇成一条浩瀚的银河。这些女性品德与学识并重,才华与美貌同辉。她们关注女性生存的空间,寻找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正是她们,让中国女性开始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开始正视自己心灵深处的呐喊。也正是她们,使得整个社会开始正视女性的价值。她们争取人格独立,自尊自强,让人们意识到,原来女性可以这样生活,原来生命可以如此张扬。

  以戏剧为媒,我们深情回望呼兰河畔,生息劳作于那片黑土地上的人们,体会他们在历史风云变幻中所经历的喜与悲。我们不仅能够通过萧红的文学作品,而且可以凭借凝结当代舞台艺术智慧的戏剧作品,解读那片热土上所承载的历史以及其中缤纷的意象与意蕴。以戏剧为媒,我们重返老上海,与张爱玲笔下活色生香的上海女性邂逅,为那些聪慧女性的命运慨叹。以戏剧为媒,我们神飞江南,与林徽因笔下粉墙黛瓦大宅门里的青年人同喜同悲。以戏剧为媒,戏剧与文学交相辉映。观众在欣赏根据这些女作家小说改编的戏剧作品的同时,又开始认真地阅读小说原作,于是,戏剧与文学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应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方式。

  无论是《我那呼兰河》,还是《红玫瑰与白玫瑰》,都是当代繁花似锦的戏剧舞台上的奇葩数朵。在文学与戏剧空前繁荣的今天,观众的欣赏需求与审美品位与日俱增,观众期待看到多样风貌的戏剧作品。而无论是当代题材的作品,还是根据名著、经典改编的作品,只要是倾注真诚与智慧的艺术精品就能够打动观众。俄罗斯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我们为什么去看戏?为什么如此热爱戏剧?因为戏剧能给我们以强烈的艺术感受,滋养心灵,使其永不枯竭;因为戏剧能以无与伦比的大悲苦与大欢乐,使我们那久已板结的热血沸腾起来,从而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个焕然一新的、无限美妙的生命世界。 ”

  (编辑:许丹华)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