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欧国家中,捷克是最具音乐传统的国家。几百年来,波希米亚一直是奥地利君主的领地,与欧洲音乐的主流有着密切的联系。布拉格之成为歌剧中心,由来已久,从奥地利统治时代的 1620年至1918年,历经3个世纪,发扬民族性的意识自然遭受压制。1725年,布拉格成立了一家歌剧院,这里欢迎过18世纪各国的著名作曲家。格鲁克的一些歌剧和莫扎特的《唐·乔瓦尼》等歌剧,曾在此地作初次的演出。同时吉利·班达(1722-1795年)就以一批杰出的喜歌剧和独幕歌剧,为民族歌剧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进入19世纪,捷克的音乐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1860年,捷克建立了一所音乐学校,规定必须用捷语教学。
1862年,捷克国立歌剧院创立,此后,捷克作曲家如斯美塔那,自1866年至1882年,一连在此演出了他的 8部歌剧,用的是捷克语言,探讨的也是民族题材,自然也构成了捷克歌剧的基础。就像格林卡的《为沙皇献身》歌剧,树立了俄国歌剧基础是一样的。
贝德里希·斯美塔那(1824-1884年),出生于东波希米亚利托米尔什的一个爱好音乐的家庭。19岁时,去布拉格学习音乐。斯美塔那在青年时期,受到捷克复兴运动和民族文化的影响,积极参加了1848年反对奥地利统治、争取自由独立的革命运动。同时,斯美塔那致力于民族音乐的教育和振兴,创立并领导了布拉格音乐学校,组织音乐会演出。革命失败后,斯美塔那移居瑞典的哥德堡。
1861年,国内政治形势好转,斯美塔那回到捷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民族歌剧的创作中。1863年,他创作完成了第一部歌剧《在波希米亚的勃兰登堡人》。这部反映13世纪捷克人民反抗勃兰登堡封建领主统治的历史剧,既表现了斯美塔那的爱国主义思想,塑造了捷克人民英勇不屈的形象,也展现了斯美塔那擅长清新优美的民族旋律的创作技巧,特别是体现了把波尔卡舞曲引入音乐创作中的独有的风格特征。
1866年,斯美塔那创作了第二部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1866年5月30日在布拉格国民剧院上演。因普法战争即将爆发,公众没能给予应有的注意。同年10月,它在布拉格用捷克语再度公演,立即受到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这部喜歌剧是斯美塔那最重要、最受欢迎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不仅标志着斯美塔那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期,而且成为捷克民族歌剧的象征,在欧洲歌剧史上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这部博得国际性声誉的、捷克最著名的歌剧作品,1882年,就在布拉格举行第100次纪念公演。从首演后的一个世纪之间,上演次数居然多达2000多次,这是相当惊人的。
1868年,为支持和推动民族歌剧事业的发展,斯美塔那与其它进步人士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筹建布拉格民族剧院。在奠基仪式上,他充满自豪地宣布:“捷克人的生活是在音乐中”。 1870年至1872年,斯美塔那先后花了8年这在之久的时间,创作了一部英雄性的歌剧《里布舍》。应捷克国家歌剧节的请求,在民族剧院的落成典礼上(1881年6月11日)隆重首演。剧中通过布拉格城的创建者里布舍对捷克民族的预言,激发了捷克人民对祖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特别是结尾的合唱《光荣颂》,更把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此后,歌剧《里布舍》只有在国家的重大节日里才上演。后来,斯美塔那又创造了几部歌剧作品,例如:《两个寡妇》 (1874)、《吻》(1876)、《秘密》(1878)、《魔鬼之墙》(1882)和未完成的《维奥拉》等。1884年5月12日,斯美塔那因病在布拉格精神病院逝世。
斯美塔那一生共创作了10部歌剧,他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歌剧作品,无论是在思想主题上,还是在情感、旋律、色彩上,都是彻底捷克化的。他对起源于波希米亚的波尔卡舞曲,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他的愿望是实现波尔卡舞曲的艺术化。在他几乎所有的作品中,波尔卡舞曲的旋律和节奏随处可见。可以认为,波尔卡是斯美塔那创作风格的主要特征。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