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几年,罗西尼只能为一些小型的戏班写作,还要兼指挥或歌手,他在各个城市间疲于奔命,以此谋生。罗西尼在谈起这段艰苦岁月时说:“我必须像游牧民族那样,从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每年不停地写作。即使这样,生活还是不能过得很舒畅。”那时,罗西尼的稿酬微不足道,口袋里经常空空如也,箱子里最多的只是乐谱。
罗西尼的成名作--《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
1813年,他创作的正歌剧《坦克雷迪》和喜歌剧《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为他带来了荣誉。这两部歌剧先后在威尼斯上演,获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功。《坦克雷迪》中不惜生命为祖国而战的坦克雷迪的咏叹调《忧心忡忡》和《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中伊萨贝拉那首富于爱国激情的咏叹调《你想一想国家吧》,不胫而走,迅速传唱在意大利各地,成为意大利人抵御外来侵略的战歌。法国作家司汤达说,在意大利,谈论罗西尼的人比谈论拿破仑的人还要多。此时,罗西尼仅21岁。
1815年,已享有盛名的罗西尼被那不勒斯的圣卡洛大剧院以年薪15000法郎聘为专职作曲家。此外,罗西尼接受了其它城市歌剧院的盛情邀请,兼任他们的艺术指导或特约作曲家。这一年,他创作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在圣卡洛大剧院首演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原因是罗西尼在这部作品中,大胆地对传统的意大利正歌剧进行了使人瞠目结舌的重要改革。最重要的改革直接指向意大利歌剧弊端的要害之处:罗西尼在总谱上确定了所有的装饰音、花腔、过渡句,歌唱家必须按照总谱演唱,不能为炫技而肆意更改;罗西尼另一大创新是,取消了只用钢琴伴奏的“干诵宣叙调”,代之以乐队伴奏的宣叙调,这不仅加强了宣叙调的戏剧性,而且提高了乐队在歌剧的地位。自罗西尼的改革后,这两大创新变成了歌剧的新规则,一直延续到今天。
罗西尼最优秀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罗西尼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是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这是他 1816年用不到两周的时间写出来的。是罗西尼最优秀的代表作品,它确立了罗西尼的世界级歌剧大师的地位。此前,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帕谢埃洛曾在1782年创作了第一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公演后成为欧洲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罗西尼重写《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决定,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社会舆论指责他胆大妄为,预言新作必将失败。甚至年高德劭的帕谢埃洛本人也表面不介意此事,暗中却怂恿人们对新作发难。1816年2月20日,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在罗马的阿根梯那歌剧院首演。这部歌剧从头至尾有很多他一年前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写的序曲音乐(而这部序曲此前即1811年在《离奇的误会》、1813年在《奥雷利亚诺在帕尔米拉》里都用过。由于反对派的严重干扰,加上演出中出现的一些技术性失误,首演遭到惨败。但罗西尼并未却步,他坦然地回到家中,立即对首演中的不满之处作了修改。在第二天的演出中,这部杰作终于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在紧接着的几场演出后,激动的人群打着火把,簇拥着罗西尼回家。《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在罗西尼生前就上演过500多场,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成为演出场次最多的歌剧之一。
罗西尼的序曲大多遵循一种完全可以预想的程序,即开始是安静的,然后越来越响,直到巨大的惊天动地的结尾。这种程序后来以“罗西尼渐强”而闻名,并为罗西尼赢得了“噪音先生”的雅号。
1817年剧院经理人多梅尼科•巴尔巴亚召他回来创作《贼鹊》。到开幕之夜的当天,罗西尼还未写完序曲。于是巴尔巴亚把他锁在楼上一间屋子里,有四个身强力壮的舞台工作人员随时将他写好的乐谱投给在下面等着的抄谱员。他们得到命令,如果罗西尼不能按时写完序曲,就把他扔出去。
而今我们记得罗西尼主要是因为他的喜歌剧。而在当时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写严肃题材,其中包括一部写摩西生平的宗教歌剧和一部取材于莎士比亚戏剧《奥赛罗》的悲剧歌剧。《奥赛罗》一剧在70年后威尔第的同名歌剧出台之前一直盛演不衰。
正是在那不勒斯罗西尼遇上了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伊萨贝拉•科尔布兰,她在他写的伟大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歌剧中扮演女王。当时罗西尼从未去过英国,但这并不妨碍他写英国题材的作品。他写《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时也没去过阿尔及尔。尽管故事粗制滥造,完全脱离史实,但丝毫不会影响作曲家。科尔布兰是西班牙人,比罗西尼大七岁,性情阴郁孤傲。罗西尼觉得她很有吸引力。很快他们就在一起肆意行乐,为此科尔布兰放弃了与巴尔巴亚的恋情。
在一起过了几年后,罗西尼与科尔布兰于1822年3月成婚。为了展示科尔布兰的歌喉,罗西尼写了许多规模宏大、戏剧性很强的歌剧 例如:《阿尔米达》 、《湖泊女郎》和 1823年在威尼斯上演的《赛密拉米德》等剧。
1824年,罗西尼被巴黎的意大利歌剧院礼聘为院长。一年多后,又被任命为法国皇家作曲家和歌唱总监。1826年,他把《穆罕默德二世》改为另一部歌剧《科林斯之围》;翌年,又将《摩西在埃及》改成法语歌剧《摩西》;1828年,他创作了喜歌剧《奥里伯爵》,这三部作品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此间和以后的休闲日子里,罗西尼对唐尼采蒂、贝利尼、梅耶贝尔、瓦格纳等人给予了指导帮助。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