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最后一位“古典主义者” 罗西尼
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如果没有罗西尼的出现,极有可能将不可遏止地沉沦下去。在意大利正歌剧已经衰亡,歌剧舞台风雨飘摇的紧要关头,正是由于罗西尼的力挽狂澜,它又获得了新的动力与生命。对意大利来说,有百分之百的理由高呼:“罗西尼万岁!” 罗西尼在歌剧史上打破了一直奉行的以歌词为主导的做法,大胆地创造了以音乐旋律为主导的风格。
乔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意大利杰出的作曲家。1792年2月29日,罗西尼出生在意大利中部的佩萨罗,他由此获得了“佩萨罗天鹅”的美称。由于每四年才有一个2月29日,因此享年76岁的罗西尼,一生中仅过了18个生日。
罗西尼的童年时代,意大利先后处于法国和奥地利的统治下,父亲因倾向共和被捕。母亲带着5岁的罗西尼逃亡到意大利著名的声乐艺术中心博洛尼亚,在一家乡村剧团唱歌糊口。罗西尼从小就随母亲的剧团四处奔波,对学业不感兴趣,但唯独对音乐情有独钟。他在幼年的流浪演出生活中,学会了歌唱、作曲和演奏法国号与大提琴。罗西尼在12岁时,较系统地学习了和声、对位法的作曲技巧。14岁在剧团的乐队中担任键盘乐手、指挥和合唱指导,继而出任乐队队长。 并写了自己的第一部歌剧,但几乎不能算数。不久,罗西尼为进一步充实自己的音乐知识与修养,进入著名的博洛尼亚音乐专科学校深造。此间,他接触了契马罗萨、海顿、莫扎特等大师的作品总谱。对此,罗西尼在日后回忆说,我仅有的音乐知识“是从总谱里得来的”。1807年,在学习期间罗西尼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德梅特里奥与波利比奥》。
1810年,罗西尼毕业,他的毕业作品是喜歌剧《婚约》。此后,他正式开始了职业性的歌剧创作活动。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