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的法国歌剧:
正当意大利的歌剧如火如荼时,法国成为继意大利以后第二个发展并形成了有强烈民族特色歌剧的国家。毫无疑问,是意大利歌剧首先敲开了法国的大门。1660年和1662年,卡瓦利就在卢浮宫和杜伊勒利宫分别上演了《塞尔斯》和《大力士情人》两部意大利歌剧。尽管这些歌剧在意大利是最杰出的作品,但在法国并未形成“轰动效应”。一直以本国艺术为荣的法国人,只是以外交官式的礼貌微笑和掌声接待了意大利歌剧的“来访”,而却从骨子里表现出了对异国歌剧及作曲家的格格不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法国人对歌剧的冷漠几乎到了抵制的态度,他们既不承认意大利歌剧,也不创作自己的歌剧。
法国歌剧的形成:
然而,这种僵局在路易十四统治下的70年代终于被打破。法国歌剧在几经波折后,以独具本国特色的英姿登上舞台,并使欧洲为之惊叹不已。
法国歌剧的形成,主要起源于民族文化中一大优秀传统:芭蕾舞。法国是芭蕾舞的故乡。早在意大利歌剧传入法国之前,芭蕾舞、化装舞会、王室仪仗等所有与辉煌、华丽、高雅等字眼相关的场面,都赢得法国人由衷地偏爱与喝彩。16世纪末,芭蕾舞在宫廷蔚然成风,国王和贵胄们不仅是积极热情的策划者,而且是技艺高超的表演者。不论是节庆、典礼、宴会、欢迎外国使团,还是音乐艺术活动,场面盛大而豪华的芭蕾舞总是最受宠爱的“公主”。芭蕾舞的影响从宫廷辐射到城镇街市,成为法国人最钟情的艺术体裁。芭蕾舞成为法国节日乃至于法国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法国芭蕾舞中早已包含了戏剧因素。在1581年为沃尔蒙郡主和日瓦耶公爵婚礼演出的“王后的喜剧芭蕾舞”,就不仅仅是用舞蹈表现某种情绪,而且还通过舞蹈展示了某些情节,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舞蹈中有一个类似戏剧的主题,成为一种喜剧--芭蕾舞。后来在芭蕾舞剧中,加入了声乐部分它包括咏叹调、宣叙调、合唱曲,还有一支序曲。芭蕾舞的题材大多来自神话和寓言,音乐富有节奏性。当时,以皮埃尔·高乃依 (1606-1684年)和让·拉辛(1639-1699年)为杰出代表的法国古典悲剧,已进入成熟期,它的美学理论和朗诵风格也给即将问世的法国歌剧输入了必要的戏剧因素。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