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扬州弹词的历史上,张慧侬无疑是一个巅峰式的人物,经过他加工创作的“张氏四宝”,已经成为扬州弹词最为经典的书目。但是,当现在的书场里还在不断重复这四部书时,不由让人反思:扬州弹词,说来说去为啥只有这“四部书”。
传承:独木难支的弱势地位
在扬州曲艺中,扬州评话的影响力要比弹词、清曲更大一些,究其原因,在于扬州评话流派纷呈,各有千秋,在激烈竞争中,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以前教场里,经常有好几位评话大家同时登台说书。如果你说的不如别人,不但关乎颜面,更关系到生存。可以说,如果没有同时期的那些评话大家,王少堂的艺术水准也不会那么高。”扬州学者韦明铧说,“在这一点上,弹词的流派就显得非常狭窄。”
韦明铧介绍,近代扬州弹词有三家流派,分别为孔派、周派、张派,弹词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家传不外传。孔派、周派两家弹词,就是因为没有传人,逐渐湮灭。而张派传人到了张慧侬、张慧祥这代,两人就认识到这种传承方式的弊端,也正是在他俩手中,张派弹词开始接受外姓徒弟,甚至是来自南京外地的徒弟,正是有了这样宽阔的心怀,才能让张氏弹词走出家门,延续至今。但是,相比较评话,弹词依然处于独木难支的弱势地位。
音乐:只以“三七梨花调”为主
“音乐,也是扬州弹词的先天不足。”韦明铧分析,“苏州评弹有类别众多的曲调,而扬州弹词只以‘三七梨花调’为主,听上去难免单调。”
在演唱时,扬州弹词大多数是“三七梨花调”,尽管也有诸如“海曲”、“陈隋”、“耍孩儿”其他几种曲调,却很少用到,往往一部书,只用到两三种曲调,如此贫乏的音乐,肯定会对扬州弹词产生极大的制约。
表演:现在演员尚缺火候
扬州弹词的优势,在于能够将一些其他艺术门类忽略的枝节,丰富成为一部完整的剧目。以传统的《刁刘氏》为例,其实只是清代刻本故事中的一条支线,经过张氏弹词几代人的加工,自成一部大书。
曾多次欣赏过张氏兄弟表演的韦明铧说,张慧侬表演风格非常儒雅、细腻、深沉,文气十足,而张慧祥表演时,则非常刚猛、火爆、带劲,一文一武,构成了扬州弹词的巅峰。
“无论是弹唱,还是说表,张慧侬都已经达到妙至微毫的境界。”韦明铧说,“现在扬州弹词演员的功力,和张氏兄弟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
题材:扬州弹词题材较窄
扬州曲艺中,常指评话为“大书”,弹词为“小书”,更传以“大书说刀马,小书说奴家”。也就是说,评话常以英雄人物为主角,弹词里的主角,大多是才子佳人。没有振奋人心的英雄事迹,还要深深吸引住听众,这就需要高超的语言魅力。
“让我去写弹词的长篇书,我没有这个能力。”韦明铧说道,“这对语言的要求非常高,还需要作者和演员共同创作才行。”
难以创作新的长篇书目,这也成为扬州弹词最需解开的难题。近年来,弹词演员沈志凤移植了苏州评弹《啼笑姻缘》,演出效果也不错,可惜不是原创。
“如今,我们的确缺少创作中长篇书目的人才。”市曲艺团团长姜庆玲叹息道,“所以我们也在向外寻求帮助,只要是好的本子,哪怕是花钱买,我们也会买回来进行创作。”
(编辑:黄云 实习生:张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