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剧是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以中州官话为舞台语的剧种,原称“外江戏”。
1933年广东大埔人钱热储著《汉剧提纲》一书,将外江戏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
广东汉剧戏班是随外籍官员携带进入粤东的。清末民初,广东汉剧班社甚多,著名的四大班为老三多(潮阳)、荣天彩(普宁)、新天彩(潮安)、老福顺(澄海)。角色分行有生、旦、丑、公、婆、净六大行,而净又有乌净、红净之别。乌净发炸音,红净则以鼻腔共鸣为主的真假嗓结合,高音用假嗓,低音用本嗓,唱腔悠扬清脆,颇有特色。
历代著名演员有乌净阿达、老生黄春元、金九(女)、红净隆玉、兰耀(晚年留居新加坡授徒传艺)、小生赖宣、旦角丘赛花、钟熙懿等。广东汉剧声腔在西皮、二黄以外,有大板(即四平调)、安春调(即安庆调,或称吹腔)以及少量昆曲、小调和佛曲等。传统剧目有剧本的共三百二十八个,有目无本的八百七十二个。代表性剧目有《百里奚会妻》、《齐王求将》、《红书宝剑》、《打洞结拜》、《三打王英》、《林昭德》、《游武庙》等;根据地方掌故编写的有《广东案》、《揭阳案》、《花灯案》、《武平案》等。
(实习编辑:邵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