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部分评剧戏词赏析

2009-08-26 18:31:20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岁月留香

    我国古代诗歌从诗经起,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后的乐府则更是直接歌唱的了。戏曲的唱词是乐府歌词长期发展变化的产物,它的继承性决定了唱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富于音乐性。所以在唱词创作中,必须注重韵律。那么,注重韵律应该解决些什么问题呢?

    首先是押韵问题。现在有些新诗,强调内在的韵律,不要求字句本身押韵,而作为唱词就不能这样。唱词必须押韵,而且最起码要隔句押韵,演唱速度慢的唱词最好句句押韵。唱词的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但以入韵为好。如:

    “好一匹四脚踏雪枣红马,喜得我老黑心里开了花。它是人民公社的好劳力,我们要日夜精心喂养它。盼望着枣红马儿快长大,咱们的生产多么需要它。”——引自《会计姑娘》。这里除了第三句外,其余的几句都押韵。再如:

    “冷风凄凄湖水寒,黑鱼嘴畔少人烟。望前面芦苇丛丛阴暗暗,回头看万家灯火万家欢,唯有我孤孤单单踌躇在湖岸,黑鱼嘴边我进退两为难。回忆往事心如麻乱,我周身颤抖倒平川。”——引自《夺印》

    这八句唱词由于唱得速度慢,所以句句都押韵。押韵使得同一个尾音在同一个位置上不断重复,再配上相应的乐曲,就能给人一种内在的美感,拨动人们的心弦。

    谈到押韵,还有一个押什么韵的问题。一段唱词究竟用什么韵脚最好,这就比较复杂了。有的取决于唱词表达的情绪,有的取决于唱词必须运用的几个词,有的取决于唱词的第一句,等等。试举几例。

    属于刚才所讲第一种情况的如: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我和柱儿不认识我怎能嫁他呀。我的爹在区上已经把亲退呀,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引自《刘巧儿》

    这段唱用了发花辙,主要是和表达的情绪有关的,发花辙是开口辙,但又不如江洋辙那样响亮,所以很适合表现欢快、乐观而又不那么激昂的情绪。

    属于刚才所讲第二种情况的如:

    “一年能唱《井台会》,二年演的《占花魁》。三年四年知韵味,五年唱红了《花为媒》。”——引自《成兆才》

    这段唱用了灰堆辙,主要是因为《井台会》、《占花魁》、《花为媒》的尾字都是灰堆辙的缘故,因而使整段唱用了灰堆辙。当然,这段唱从情绪上讲,使用灰堆辙也是适合的。

    一般来讲,戏曲唱词中多是由所需要表达的情感来决定用什么韵的。比如:江洋辙往往适合表现明亮、宽广、激昂的情绪,中东辙往往适合表现平衡、和缓的情绪,灰堆辙往往适合表现悲愤、伤感的情绪,姑苏辙往往适合表现一种内在的深沉的情感,如此等等。有人把通用的十三个辙分为三级:洪亮级、柔和级和细微级。洪亮级包括江洋、中东、言前、人辰和发花辙,柔和级包括摇条、怀来、波梭、由求辙,细微级包括灰堆、乜斜、姑苏、一七辙。这三级是根据发声响亮度不同而分的,一般说,响亮度强,声音宏亮,宜表现威武、雄壮、激烈、昂扬、高亢等情绪和气氛,如《秦香莲》中的“公堂”、《阮文追》中的斥警察署长都用了江洋辙,《南海长城》中斥单眼王、《夺印》中胡素芳揭露坏人用的是中东辙和人辰辙,等等。而响亮度差的适宜表现委婉、柔和、静郁的情绪和气氛,如《向阳商店》中忆苦一段用了波梭辙,《花为媒》中的“洞房夸美”用了由求辙,《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晓冬受刑后表达内心情感的唱词用了姑苏辙,等等。当然,这些只是大体的规律,但不是绝对的。只要用的韵能够准确表现人物情感,就能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其次是平仄问题。唱词中的平仄虽不象古诗词那样严格,但还是讲究平仄搭配的,违背了平仄规律,就会感到别嘴。在一般情况下,唱词都是有上下句的,评剧的曲调也往往是上下句对称的,上句的曲调尾音下滑,适用仄声字,下句的曲调尾音平稳,适用平声字。由此可见,唱词的尾音仄平相间比较好。如:

    “李三娘在磨房挑灯磨面(仄),磨儿转气儿喘不敢偷闲(平)。夜风寒心儿冷双手发颤(仄),孤灯儿照窗棂思绪万千(平)。人都说做女人前世造孽(仄),三娘我罪孽深才受熬煎(平)。虽说是刘郎他待我情重(仄),去投军却为何不把信传(平)。”——《李三娘》

    这段唱就是仄平相间,唱起来就很有韵律感。这样的评剧唱词可以找出好多好多,这里仅举一例而已。

    当然,也不排除在偶尔的情况下平仄有所互代,但这仅仅是偶尔而已,往往是在找不到合适的字时才这样互代。试看一例:

    “恨渔霸单眼王(平),残害渔民似虎狼(平)。盘距南海数十载(仄),与特务土匪结成帮(平)。他路过山旁树也死(仄),海水洗手鱼也亡(平)。千艘渔船灯火绝(平),万家渔民饿肚肠(平)。”——引自《南海长城》

    这段唱有两处的仄声字由平声字取代,一个是“单眼王”的“王”字,因为这是渔霸的“绰号”,不好改成别的字,再说这句词可以作为另一个段落的开头句,用平声字也情有可原。另一个是“灯火绝”的“绝”,这里没有比“绝”字更适合的仄声字了,所以由平声字取代。总之,平仄搭配得当,唱词演唱起来就容易产生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反之韵律就会打折扣。当然,也有的喜剧角色故意用一些不太协和的韵引大家发笑,造成声调上的喜剧效果,这另当别论。

    再说说节奏问题。这里讲的节奏不是指演唱速度的快慢,而是指唱词本身的音节及其发展。每句唱词都会分成几个音组,这些音组如何组合,就形成了唱词的节奏。评剧唱词中,较多见的是三个音组的七字句和十字句。七字句一般分为“二、二、三“三个音组,如:

    “钟离/一生/多磊落,满腔/热血/报家国。星星/火种/埋天目,十年/桃李/满山坡。”——引自《钟离剑》

    十字句一般分为“三、三、四”或“三、四、三”三个音组,如:

    “我这里/佯癫狂/长街奔走,背人处/止不住/热泪交流。抬泪眼/望云梦/哪堪回首,痛此身/遭魔障/大志难酬。”“何日里/春风染绿/垂杨柳,何日里/湛湛秋水/试吴钩,何日里/跨马平川/争驰骤,何日里/除奸扫恶/洗神州。”——引自《孙庞斗智》

    以上几例是比较标准的七字句和十字句,但是,在评剧唱词中也常常为配合音乐的节奏在唱词的节奏上有所变化,主要是“嵌字衬字”和“句型变异”。“嵌字衬字”指的是在标准句式上嵌一两个字或加一两个衬字,如:“陈瘸子/他逼我/(偷)把稻种运”,这个“偷”字就是“嵌字”,再如:“照化(我)/胸中/千层冰”,这个“我”字则是“衬字”。“句型变异”是由于唱词和音乐配合时可以抢拍,所以可以在基本句式的基础上产生变化,如“靠了你/他们在群众面前/逞威风”,这句实际上是“三、四、三”句式的变异,把中间的“四”变成了“七”,这七个字在乐曲中还是占四个字的位置。再如“他们就/小恩小惠摇头摆尾/将你奉承”,一句共十五个字,但它仍是“三、四、三”句式的变异,只不过中间的“四”变成了节奏加快一倍的两个“四”,后边的“三”加上了一个“嵌字”。

    除了七字句和十字句外,还有五字句。五字句一般都有上下句,形成一种对称。如:

    “春光无限好,微风拂人面,白云悠悠荡,桃李遍满山,对对飞紫燕,绿柳垂河边。”——引自《红色联络站》

    在评剧流水板演唱的结尾一句,常常用一个长句,但它多是采用垛句的形式,结构紧凑,最后用一个长长的拖腔,非常适合表达一段唱的高潮部分那种激昂的情绪。这样的例子很多,就不在这里列举了。

    评剧唱词的节奏问题是很复杂的,虽有大体规律,但还需要根据情绪的需要灵活安排,否则就会太死板了。

    以上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评剧唱词的艺术。戏曲艺术在发展,唱词创作手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重要的是要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去捕捉艺术美。愿我国古老的戏曲艺术青春常在,愿评剧出现更多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唱段,出现更多体现朴素美、意境美、个性美、修辞美、韵律美的唱词。

    (实习编辑:姜维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