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演出活动 舞蹈知识 舞蹈家 舞蹈评论 人物访谈 舞蹈摄影 编导日记 舞蹈视频 编导 舞蹈音乐 舞蹈家杂记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雀之灵》和《孔雀飞来》的形式比较

2011-12-06 11:31:55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傣族舞蹈以生活为源头,取生活实态的素材,表生活形态之意趣,将生活动作提炼美化为舞蹈表演的形式。傣族舞蹈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其中,孔雀舞是最典型的表演形式。与我们目前在舞台上看到的舞蹈不同,孔雀舞起初是由男性艺人表演,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造型。为了模仿真实的孔雀开屏动作,民间艺人表演时多穿戴着大型道具式服饰,将裙子下摆拉起来,即可以形成孔雀开屏的模仿性姿态。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加功改造,已经有着严格的表演程式,手型、舞步、姿态和动作丰富多样,而且包括了跳跃、翻转等非常丰富的舞蹈技巧。接下来将以《雀之灵》《孔雀飞来》两个舞蹈作品为范例,详细介绍孔雀舞的表演特色。

  杨丽萍所创作表演的独舞《雀之灵》,以出神入化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得杨丽萍自己成为孔雀舞的标杆。舞蹈特色之处首先表现在傣族舞蹈语汇上,加强了手部语言的表现力。开场的孔雀头部的舞蹈造型,以拇指和食指尖端轻轻的捏合,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翘立所创造的直观形象,以及手臂、肩、胸、腰等各关节有节奏、有层次的节奏律动,来表现孔雀的机敏、轻巧和高洁,充分展现了傣族舞“三道弯”艺术美的特有魅力。其次,在舞蹈结构上,《雀之灵》摆脱了把舞姿当作单纯模仿自然孔雀的手段,不按孔雀生活常规来表现,而是强调了一个“灵”字,编导“以心造物”所营构的个性之灵魂。

  说起孔雀舞,杨丽萍的孔雀舞已经在我们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其他编导在编排其他孔雀舞时必须要推陈出新,突破孔雀舞固定的模式。舞蹈《孔雀飞来》虽沿着原生态的发展方向,但在表现上融入了现代意识。编导田露,由演员徐萌2000在北京首演,曾获2002年荣获第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表演铜奖;2003年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优秀剧目奖。编导在动作造型上追求唯美,满足了现代的审美期待,在个性的创作中提出了民族精神,也把孔雀的形象与该民族的图腾崇拜相对应。

  傣族舞蹈作品《孔雀飞来》它脱离了简单的形态模拟,但又不超脱尘世,而是创造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孔雀形象。编导抓住孔雀一转身,一昂首,一振翅等动态瞬间,并把加以加工、美化、抽象,提炼成神韵四射的舞姿。通过这些动态的语言传达出祥和欢乐的寓意。这个舞蹈特色之处在于编导对舞蹈节奏上的处理。由于傣族所居住的地区四季温暖潮湿,又受“水文化”的影响,傣族女子舞蹈多以节奏舒缓,动作柔美为特点。而《孔雀飞来》这个作品打破了傣族舞蹈惯有的节奏类型,多处选用切分节奏。节奏的变化使舞蹈更赋予跳跃性和动感力度。此外,节奏处理还表现在舞蹈动作的快慢对比上。舞蹈前半部分基本以跳跃性的快节奏动作为主,在舞蹈后半部分,音乐依然是3/4拍中速稍快,而演员的动作却明显放慢,孔雀迈着轻盈的脚步。轻轻地走进傣族村寨,人们心中的神鸟已经化作幸福、吉祥降临在人间。

  在动作编排方面,编导很注意局部动作的挖掘。例如快速的上下耸肩,胯的闪动,脚的摆动。编导并没有把这些动作放大,而是以“小”来突出这些局部,以“小”来点缀和装饰,形成了动作的轻快、灵动,也使得这个舞蹈的动作语汇更加丰富,舞蹈形象饱满、动人。也正是这些细碎的小动作所营造的灵动之感,突出体现了孔雀的“神”,使欢乐的情绪得到彰显。《孔雀飞来》是个表演性很强的舞蹈,这一特点也体现在舞台调度上。通过舞者多向度的调度,反映神鸟欣喜万分的心情。通过这种调度,观者仿佛也看到了傣家村寨的巨变,看到了人们富裕祥和的生活,更看到了美好的未来。编导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抓住傣族舞的审美内核,又大胆突破传统,借鉴现代舞编排技法,调动起身体各个部分自由充分的舞动。从傣族三道弯的这一风格特征中延展出新的动作和姿态。而这些新的舞姿又完全吻合于傣族舞审美意蕴。因此,可以说,这一作品开创了傣族民间舞蹈新的编创和发展思路。另外,音乐本身强烈的动感和现代气息,也使得这个舞蹈处处充满新鲜的感觉。《孔雀飞来》脱离了传统傣族舞蹈的模式,焕发出一种新质,创造出了一支迎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傣族新民间舞蹈。

  一、 “两个孔雀舞”表演形式的分析孔雀舞表演形式的继承性傣族舞蹈的基本体态“三道弯”,身体形态多为曲线,“手臂的一道弯、胯部的一道弯、膝部的一道弯”形成了傣族舞特有的体态。特别是具有语言性的手臂如诗如画,具有一种磁性般的特殊张力,舞风则呈现出傣族悠久文化的底蕴。那快起慢蹲、刚柔相济的舞步和曲伸有致的节奏动律是傣族舞蹈别具一格的地方。[NextPage]

  (二)孔雀舞表演形式的发展性

  孔雀舞的表演不再只是单纯的停留在舞蹈复制过程(这样的复制也是需要的),而是通过编导赋予了新的思想,新的感情和完美的舞台表演,形成了崭新、完整的舞蹈表演作品,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雀之灵》的表演形式一反以往孔雀舞的形态模式,把孔雀舞典型的筒裙换成了白色大摆裙,使观众看到更为成熟的孔雀形象,而演员所表现出对孔雀之“灵”的把握到位,也是这个舞蹈作品最独特的地方。《孔雀飞来》的表演形式即真实同时又有丰富的内涵,孔雀小巧、灵动的形象展现,演员表演所吸收孔雀的状态及其作品赋予演员内心深处的触动都是作品所成功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傣族民间舞蹈表演也会有更进一步的飞跃。

  民族风格是舞蹈创作的可靠保证,我们不能把民间的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需要赋予它新的生命、新的热情,把传统的形式加以发展。演员要表演好一个作品必须要了解作品本身的意图及作品所表现的生活与情绪,从动作的特点中寻找生活的根据、地区与民族表演的特点。两个作品在民族表演风格特点上有相同的一致性,都是表演孔雀为主题,表现生活在不同时期的孔雀形象。《雀之灵》中演员开场所运用手指来作孔雀头部及其手臂的展现等;《孔雀飞来》中快速的上下耸肩,胯的闪动,脚的摆动等。这些表演都可看出傣族舞中孔雀的形象和色彩,也能感受到傣家人民对孔雀的热爱。

  二、傣族舞蹈的基本体态—“三道弯”是两个作品动作风格的标识

  傣族的舞蹈优美、朴实,舞姿富于雕塑性,幽静的气质凝聚着东方艺术的线条美,傣族妇女的短衣简裙紧紧裹贴于身,显出婀娜多姿的体态。傣族舞蹈受服装的限制脚步多为半蹲状态,由胯部带动身体,身体及手臂每个关节都是弯曲,形成傣族舞蹈特有的“三道弯”舞姿造型。“三道弯”是傣族舞蹈的动作风格的标识,是人体运动时的基本体态,也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跨部到倾斜的上身。如《雀之灵》成功表演出傣族人民的心意,演员那拿手动作:大拇指和食指所构成的孔雀头部造型及其手臂的大胆运用,加上演员本身对孔雀舞的“灵”性,构成了傣族特有的“三道弯”造型美。腿部的动作也有“三道弯”第一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第二道弯脚跟至弯曲的膝部,第三道弯膝部至胯部。如《孔雀飞来》是很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品,编导运用腿部的灵活性编排小而碎的动作特点,创作了许多新的舞姿造型,更好突出了“三道弯”的特点。

  “三道弯”特点在两个作品的表演形式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两个舞蹈动作风格的标识。在“三道湾”的制约下创新和发展,才能在动作和风格上不同于其它舞种并加以识别,受到族群、专家和广大人民的接受和热爱。

  (编辑:刘彬)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